摘要:天才无疑是有突出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的人,然而他们也有“疯癫”、“怪癖”、甚至“躁狂抑郁症’’等问题。文章结合相关研究、具体案例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代欧美国家长期实施超常教育的经验,认为超常儿童具有特殊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特点,超常教育既不能指责和打压这些特殊个性,也不能强迫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完美少年”,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关怀和引导。对此,文章建议建立完善的超常儿童鉴别体系;政府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超常教育,为超常教育提供法律保障;构建开放、多样的教育生态,重视超常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师资的培养。
关键词:
天才;疯癫;超常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6—0125—06
197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向中央领导建议,中国应举办超常教育。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大学少年班,并于当年3月召收了21名智力超常的少年,组成第一届少年班,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宁铂、谢彦波等所在的班级。随后,国内先后有13所高校开办少年班。如今35年过去了,中国超常教育进行得如何呢?不能不承认,少年班的确培养了不少学有所成、取得显著成就的精英和大师,同时我们也发现确有一部分毕业生泯然于众,有的还遁入空门、赋闲在家,有的甚至成了精神病人。一些调查还显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0年内共招生1220人,其中有193人未能正常毕业,占15.8%,在求学过程中少年班几乎每年都有几个“问题学生”被退学。到目前为止,开办少年班的只剩下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学校。我们不禁要问:当初千挑万选、过五关斩六将的“神童”、“天才”,经过超常教育为什么没有取得人们所希望的成就?我们该如何看待、理解并进行超常教育呢?
一、天才与疯癫
《现代汉语词典》对“天才”的解释:“一是指卓越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才智,如艺术天才,天才的创造力等;二是指有天才的人。”(p.357)心理学家曾以智商高低作为衡量天才的标准,认为:正常人智商大多在100左右;90以下者,智力有缺陷;70以下者,低能;120以上者,智力优秀;140以上者,天才。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论述天才,如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认为天才的智力是由高适应力、丰富的个体经验水平以及均衡的内部成分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等等。
人们发现,伴随天才充沛的精力、高昂的情绪、永不安定的性情,他们时常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疯癫”(神经质倾向)事件,时常出现极度的烦躁、不安、恐慌、忧郁、自责、自残、自杀等。正如拜伦所说:“我们艺术家全都疯癫,有些人迷醉于狂欢,有些人则受制于忧怨,但都有点精神错乱。”我们熟悉的例子很多,比如:福楼拜在写书时会同他塑造的主人翁一道呻吟或哀叹;巴尔扎克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两个月闭门不出;席勒写书时非得把两脚泡在凉水里;卢俊则喜欢光着头站在太阳地里拼命地写作;法国作家博叙埃喜欢呆在冰凉的屋子,把脑袋装进皮帽子里;萧伯纳垂暮之年仍然穿橡胶靴子,把斗篷扣子全部扣上,然后对家人说:“我写剧本去了”;国王查理五世休闲时躺在空棺材里演练一回死;法国作家大仲马只用一种特别的方格纸写作,如果没有这种纸,他必定停止写作,等等。人们对天才“怪癖”的评价,常常是感叹“天才就是不一样”、“天才非同凡响”,等等。
然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并非这么简单。早在1949年,学者阿黛尔·贾德博士花费了17年时间访谈了5000多人,这些访谈用以研究113位德国艺术家。研究表明:在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之中,出现自杀现象和精神失常(神经质)的人数比普通人高得多,出现精神失常情况最多的是诗人,占调查样本的50%;随后是音乐家,精神失常者占调查样本的35%;稍低一些的是画家,20%的人精神失常;雕塑家,18%的人精神失常。这个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艺术家们的“疯癫”也逐渐为世人所认同。正如古老的谶语所言,“真理与荒谬”、“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也曾说,“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之手”。
可见,某些天才绝不仅仅只有“怪癖”,他们似乎已成为具有某种魔力的神赋者,他们才智超群,却又往往怪僻癜狂,在艺术领域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凡·高执刀割耳,海明威饮弹自尽,伍尔夫投河自殒,海子卧轨自杀,顾城杀妻后自尽……所有这些就像一个个重磅炸弹敲打着人们的经验与认知。天才怎么了?我们该如何理解天才?天才身上究竟隐含着何种秘密?是部分天才“疯癫”,还有所有天才均“疯癫”,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是天才与“疯癫”的偶然巧合,还是两期刊网http://www.400qikan.com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关联?
二、天才的“躁狂抑郁症”
有精神病理学家曾将天才的这些特征概括为“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在《中国百科大辞典》中,该病症被描述为:“一组以情感极度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病。躁狂或抑郁反复或交替发作,间歇期精神活动完全正常。常有精神病家族史。”患者在躁狂状态时情绪高涨,往往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显得十分欢乐。这时他们的联想加快,意念飘忽,说话滔滔不绝,有夸大妄想;而在抑郁状态时,情绪低落、疲乏无力、失眠早醒、工作效率下降,出现情绪消沉、抑郁、沮丧、思维迟钝、动作缓慢等症状。严重的抑郁情绪会带来自责、自罪,常因罪恶妄想而拒食,甚至自杀。因此,“躁郁症”又被称作“双极症”。
有研究者指出,患者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两种极端情绪——抑郁情绪和躁狂情绪。在抑郁状态中,患者表现为情感冷漠、绝望无助、睡眠障碍(包括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思维迟钝、有负罪感和出现自杀念头等;而抑郁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患者的情绪又会转入另一极端——躁狂状态。在这一阶段,他们会振奋高亢、激动且具有攻击性、思维敏捷、极度自信、焦躁冲动、反复无常,等等。福柯也曾仔细区分了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的表现,躁狂状态像是一件乐器,琴弦紧绷,受到很远很弱的刺激便开始振动,躁狂谵妄便是情感不停振动所造成的;而抑郁状态绝不会与外界发生共鸣,因为神经过于松弛,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变得僵硬。从现有流行病学的资料来看,中国大约有300万以上的人患有躁狂抑郁症,该病症是仅次于精神分裂的一种严重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