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压力与回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演变的背景分析(3)


 面对发展中的压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展观。在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为一句话:发展就是硬道理。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三大更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航向。 
  当然,把经济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决不意味着仅仅把发展看成是纯粹的经济现象。邓小平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反复强调“两手抓”的方针:在思想建设方面,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法制建设方面,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在改革开放方面,提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等。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协调发展;强调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以后要以更大的力量支持内地的发展等等,初步体现了经济社会必须要全面和协调发展的思想。 
  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临保证党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以及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压力。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发展问题上继续进行理论创新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的13年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困难与压力。对此,江泽民指出:“我深深感到,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前进。” 
  一是保证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剧烈变动,出现了被政党研究专家认为带有普遍性的“世界政党危机”现象:各种类型的政党,尤其是长期执政的一批政党相继丢掉了政权。如苏联、东欧等国家的共产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尼专业集团、日本自民党等。其涉及面之广泛,震撼之深刻,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1991年底前苏联共产党一夜之间垮台给中国共产党人敲响了警钟。而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后,党内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惰性的、消极的甚至腐朽的东西逐渐滋生起来,从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队伍,影响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和党同群众关系的加强。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怎么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怎么保证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讲是既现实、紧迫又长期面临的历史课题。 
  二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压力。上个世纪进入9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全球化逐步深入;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亚洲发生严重金融危机;许多国家执政党更迭,政局动荡。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在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产生的巨大差距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与国际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社会上新型发展观的出现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压力。1992年中国参加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此后,大会所倡导的以人类整体利益为核心的发展观开始逐渐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影响,发展必须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是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压力。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此党的十五大报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地区发展差距还明显存在,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等等。 
  面对严峻的考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重从党的执政兴衰的层面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江泽民在总结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后认为:“苏联将重心过多地放在了政治改革而不是经济改革上——公开性过多而改革不足。在中国,这个次序被颠倒过来:只有经济繁荣了才能保住党的执政地位。”因此他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著名的论断。这个论断突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进一步阐明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是发展。同时也只有发展了,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真正实现国强民富,真正坚持执政为民、发展为民,中国共产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始终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一个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大问题。 
  江泽民在坚持发展的基础上,对发展观进行了新的探索。除了坚持“改革动力论”外,提出了“创新动力论”。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以往的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出实行四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和观点,使中国共产党发展观得到重大的发展。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全局性突出问题与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压力,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形成科学发展观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压力与回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演变的背景分析(3)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3885.html

相关专题:商标查询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上一篇: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公司机关分化的法理逻辑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