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和压力。新中国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临着着力改变国家贫穷落后和应对东西方对抗与冷战的压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临着推进改革开放和着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压力;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着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和保证党立于不败之地、深入推进国内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压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压力。面临不同阶段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发展问题不断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带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发展观;压力;回应;背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D20;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5-0013-07
广义的发展理论研究全球范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狭义的发展理论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过渡或转化。本文是从狭义的发展来研究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向现代化的发展,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后者是先发的,而前者是后发的;后者是内生型的,是由其内部的各种因素自然促成的,而前者是外生型的,始终面临外部现代性的刺激或挑战。所以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不仅要研究国内形势的变化,也要研究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发展观造成的影响。研究这一进程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压力,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积极应对和破解发展中的压力,逐步形成了带有时代特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着力改变国家贫穷落后和应对东西方对抗与冷战的压力,强调“落后就要挨打”,提出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大革命”结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波澜壮阔而又曲折挫折的时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压力不断。新中国初期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是面临国家贫穷落后的压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始,中国经济“接近世界发展表的最底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约50美元。毛泽东对此看得非常清楚,他多次用“一穷二白”比喻中国的国情。“穷”指的是工业不发达,“白”指的是科学技术水平低。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年轻的新中国是一个经济极不发达的农业国。
二是面临东西方冷战和对抗的压力。从国际上来看,二战后很快形成分别以美苏为中心两大阵营对抗的新格局。在东西方对抗的历史背景下,西方国家给中国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战争的阴霾始终笼罩在中国上空。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凸显了中国国防实力、军事装备、工业水平的薄弱,以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的发展差距。这一切都对新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如何尽快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赶上先进国家,改变我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和焦虑。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指出:“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面临这样的发展压力,毛泽东将发展问题与国家安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他清醒地认识到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刻不容缓的,必要的。
基于着力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认识,毛泽东在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曾提出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比如,1950年6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明确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以后,毛泽东多次讲“要学科学,跟自然界作斗争”,“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向自然界开战”等,都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这个思想是非常宝贵的。针对当时西方对中国的封锁;毛泽东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并强调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以避免经济和政治上对其他国家的依赖。这些思想在实践中一度得到很好的贯彻,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一正确的发展观没有能坚持多久。毛泽东不久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判断,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偏移,工作重心滑向搞阶级斗争。这一变化过程不是偶然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和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困境压力、国内外形势的起伏变化有很大关系。
一是发展遭受重大挫折的压力。为了急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于1958年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大跃进”的主观意图是想把中国的经济尽快搞上去,反映了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在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但历史证明,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由于决策本身产生的失误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偏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遭受重大挫折。工业、农业、国民经济遭和社会发展遭受重大损失。
相关专题:商标查询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