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美国:中国现代医学教育改革
在近代中国,就曾经出现过以美国为蓝本的推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医学教育尝试。
早在1921年建院之初,北京协和医院为与国际接轨,就仿照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约翰·霍普金斯模式,在中国率先建立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当时协和医学院实行住院医师 24 小时负责制、总住院医师制、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严格的淘汰制度,使协和医院的住院医师保持了极高的成才率。
1949年后,第一次提出住院医师培养问题是在1962年11月卫生部在天津召开的部分高等医药院校师资培养工作座谈会拟定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养考核试行办法》。此办法是为了应对当时高等医药院校的师资队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不能适应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而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和医务人员而拟定的。而由于政治运动,该办法并没有实施。直到改革开放后,为了加速提高师资质量,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住院医师培养制度问题再次出现。卫生部于1979年9月10日草拟了《高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养考核试行办法》并试行。在这个阶段,住院医师培训主要是作为培养师资问题而提出的,并且试点工作也仅在高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实行。1992年党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在1993年,卫生部发布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并于同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会议,对在全国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了部署,配合1995年卫生部颁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开始正式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业内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正式建立了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1999年,卫生部基于当时的社会特点和国情,仿照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经验,开始构建全科医生制度,因此颁发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此后,我国广义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始迈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业内相关统计,从1997年至2002年底,5年全国共培训合格人数5.2余万人,正在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6.6 余万人。
1993年到1999年的相应办法,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目标和方向,改变了过去我国无规范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情况,减少了由于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对医疗队伍整体素质的负面影响。而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一套较为基础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立。
失序与调整
然而,在发挥作用促进医疗服务水平差异减少实现医疗水平和服务标准化的同时,基于“摸着石头过河”方式所尝试的制度构建亦存在一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