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AK的视角,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不仅忠实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则、基本观念、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而且又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20;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5-0005-08 
  文化观是关于文化的元理论,回答的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实践途径等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既坚定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简要探微 
  研究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蕴含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体系之中。他们在考察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曾从不同角度、在多重意义上使用文化概念,并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中考察文化现象,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体系。 
  1.关于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思想,他们使用的“文化”概念,具有宽泛的内涵。首先,文化概念等同于文明概念,文化泛指人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很多时候都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文化概念。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恰恰证明对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其次,将文化概念限定在文艺领域,用“文学”、“文艺”、“艺术”等词直接表达现在的文化概念。例如,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说:“……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第三,在比艺术领域和知识教育水平更为宽泛、抽象和处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意义上使用,此时的文化是和意识形态相似的一个概念。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使用过“文化斗争”这一概念。从文本考察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他们对文化的基本观点是通过“文明”、“文学”、“艺术”、“观念”、“思想”、“精神生产”、“精神生活”、“意识形态”等概念来阐发的。毛泽东则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结合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文化的定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及观念形态上的反应。”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含义的阐释,归纳起来有两种: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即人类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关系的活动中所取得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以观念形态存在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关于文化的性质、特征及其与经济、政治、社会、政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定的文化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产生的,又对这一经济、政治发生影响。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之一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存在以及它的性质,都不能只从它本身得到说明,而“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并且“上层建筑的变革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或慢或快地发生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恩格斯还指出:“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关于文化与阶级的关系、文化为谁服务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列宁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根据文艺为谁服务来区别文艺的性质,他说:“文艺是为地主阶级的,这是封建主义的文艺……。论文代发http://www.400qikan.com文艺是为资产阶级的,这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文艺是为帝国主义者的,这叫做汉奸文艺。”无产阶级文艺(文化)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它不是为以上种种人服务,而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并且“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同时,毛泽东创造性地对中国新文化的性质作出了界定:“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关于文化的本质 
  文化起源于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践活动中,发展于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实践活动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为了人的需要、通过人的劳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人类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是由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所创造的,它的载体也是最广大的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需求的全面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的全面性,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最根本的属性;人的劳动创造是按照主体与客体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原则进行的;人的创造物(亦即广义的文化)是“人化的自然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人化的自然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命题,可以视为马克思从本质上给广义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者,人化也。而人化又分别为二:一在化人,二在化物。化物必先化人,先白化,然后才能化他。然化人又必寓于化物之中,不能化物则不能化人。人的对象化活动的两个方面正是文化的本质内涵所在。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本质上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即人类的彻底解放服务的。这些论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人本主义精神,而且深刻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在于一个“化”字,所谓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文以化人与化物的历史,是化人与化物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矛盾的历史。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3884.html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


上一篇:比较教育借鉴认识论的历史意义与发展走向
下一篇:压力与回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演变的背景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