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少数国民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助长了国外商品在我国高定价
催生中外价格差形成的一大原因便是少数国人不成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物质生活水平大提升时期,在某些消费者中形成了炫耀性消费观念,加上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中“追求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心理加剧了这一不理性消费,表现在我国少数消费者对进口奢侈品的需求与购买上,纵然价格昂贵,人们也会乐于掏包。
这一消费观点给社会带了许多不良影响:一方面人们花大钱买外国商品或服务,以提升自己在生活圈子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人们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只要是国外的都是好的,于是一杯哈根达斯冰激凌,国内3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只需6元人民币;去星巴克喝咖啡,即使花上高于美国三倍的价格,也觉得自己花得值。
(三)物流成本高及流通阶段效率低下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9.4万亿元,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18%,这一数据高过发达国家一倍。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收费高速路总里程最多的国家,按照交通部的说法收费公路占整个里程的比例大约为3%。从全世界来看,收费公路占道路总里程一般不超过1%,如美国收费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0.1%。
除去过路费,在国内一个商品要进超市销售还面临巨额进场费,虽然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多次联合发文禁止“进场费”,但部分超市仍在收取巨额进场费。据天津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进场费最高占到商品售价的40%。虽然大品牌相对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这部分费用也会加入定价考量。
在我国,物流成本高与流通领域效率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流通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如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在这样一个物流运行局面下,无论是我国自产商品还是进口商品,都会表现为价高。国外厂家在中国进行商品销售时一般采用多级流通、多级代理等模式,这也就增加了销售环节,同时提升了分销成本。在没有自营店的情况下,国内供货商都会把收取入场费、上架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以成本的形式加价到商品上。
(四)国内品牌稀有导致进口替代品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品牌越得到认可,则该商品就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追捧,其在价格定位上就具备了一定得优势:一方面人们有着对该商品的高需求,价格理所当然会上升;另一方面因为该商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即使价格较高,人们也愿意消费。因此各个厂商都把品牌建设作为一项核心战略,努力打造自有独特品牌。从目前来看,我国自主品牌远不及国外品牌,然而从产品质量上来说,我国大部分商品与进口品却不分上下,以美国耐克与青岛双星运动鞋为例,二者在成本上只差3-5美分,然而在市场上耐克的售价是青岛双星的5倍之多,什么原因导致它在售价上远远低于耐克呢?原因很简单,青岛双星运动鞋的名气远不及耐克,根据品牌对价格的提升效应,就不难理解这一“不正常”现象了。
另外,国内频发的产品安全事件使得本国居民对国有品牌失去信心。以三鹿奶粉为例,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人们对国有奶粉的印象大打折扣,人们“谈奶色变”,记忆犹新,于是便开始了抢购洋奶粉的狂潮。据称,2010年至2012年,我国对德国牛奶的进口酒增加了14倍,这还不算从新西南等国的进口。
在宏观经济学中,商品的可替代性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根据这一原理,在我国市场上驰骋的进口商品,因为其替代品少,所以其需求价格弹性也就越小,因此即使价格再高,其需求量也不会发生大幅变动。
(五)我国税率较高
一个国家税率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国商品价格的高低,不同国家的税率也就决定了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距。进口商品在进入关境时需要交纳一定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在我国,平均关税水平在9.8%左右,而发达国家只有3%。我国对一些高档消费品的征税更是高达50%(如甲类卷烟),对化妆品的征税也达到了30%,而发达国家的消费税普遍较低,日本的消费税率仅为5%左右,美国的消费税率因各州而异,但最高的也仅为11.5%(伊利诺斯州),部分州(如夏威夷州、堪萨斯州以及内华达州等)甚至已经取消了这一税率。
三、缩小及消除中外价差的应对策略
(一)国内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正确消费观念的宣传,倡导人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国人合理消费;另一方面国家可适时地向国民提供消费信息,定期地进行国内外价格差调查,并及时将结果向国民公布,使国民能清楚了解消费资料的价格形成状况,便于帮助国民进行合理的消费。
国人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正确消费意识,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一方面要摒弃盲目攀比及炫富心理;另一方面要理性,消费不能因为商品“有洋气”而倍加推崇,进行不必要的花费。
(二)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在我国社会在生产活动中,生产加工时间只占5%左右,而产前流通和产后流通则占了95%左右。就目前我国在流通领域的改革来说,关键是要减少流通成本,加快改变我国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及效率低的局面,建立现代流通业。以公路运输为例,燃油价格上涨、收费关卡多、收费高以及关卡设置的投入等,以及在此过程中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浪费,都构成了我国高额的运输成本,而这些成本都会摊到商品流通中。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应当转变销售方式,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减少流通中的各类成本,通过物流和销售平台的共同改进,缩小国外商品在国内外的价格差距空间。
(三)培育本土品牌,提供消费者认可的本土品牌产品
近几十年的出口导向政策使我国的加工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如今已是世界生产大国,“Made In China”的标识随处可见,然而能够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的品牌却屈指可数,能叫出名字的没有几个,这导致了国外品牌在我国市场上“棋逢不上对手”,在我国市场上形成垄断,控制着定价权,导致国内外价差过大。因此,要加大本土企业自主品牌的培育,使国内生产的同类商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国内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打破原有进口商品垄断的局面。严格来说,要改变国外商品在国内高价销售,归根到底要培育消费者认可的本土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