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拉纳的文本证据和思想脉络,论证拉纳争议性的“匿名基督徒”观念其实是他的先验入学思想的必然延伸,是他有关“超自然的实存”以及相关的上帝普救恩典观的一种继续,是对利玛窦当年立场的一种再肯定,更是他为当代天主教跟上时代和向世界开放所搭建的一种对话平台。其立意不在于贬低其他宗教,而是力图端正天主教的这样一种态度,就是立足潜在的“天生基督徒”和已经认信的“显明的基督徒”,认可和宽容现实中的“匿名的基督徒”,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破除固步自封的传统天主教有关“教会之外无救恩”的论调。拉纳在教会和神学方面的开放主张和观点正是其“匿名基督徒”之说为代表的宽容精神的一种贯彻,他对社会的人性基础的重视,以及对于和平、对话等价值的强调,则是这种精神的进一步体现。拉纳之所以被尊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天主教思想家,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归因于他的“匿名基督徒”思想在实质上奠定了“梵二会议”改革精神的主调,实践上影响到“梵二会议”前后天主教的走向。
关键词:拉纳 匿名基督徒 梵二会议 对话
作者:王新生,1963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
国内学界在谈论宗教对话的语境中,许多人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了当代天主教对话与实践的开创者和先行者卡尔·拉纳(1904~1984)。就此,麦茨在“论卡尔拉纳”中所说的一段话非常值得引用:“现如今,卡尔·拉纳在许多方面不再是一个争议性的、‘从教会学上讲可疑的’神学家了;他已经成为‘公认的’。……不过,对拉纳思想的普遍接受不应掩饰今天与拉纳的名字相连的那种天主教神学令人惊讶的浮现。……这种浮现,出自神学和宣道学之间的裂隙,已经在拉纳的那段纲领性的话语中被给定了其目标……就是离开隔都(ghetto)进入与社会多元和知识多元的世界的对话之中——而且恐怕应该说这种特定的浮现早在‘对话’成为当今大谈特谈的时髦行话之前就发生了。”
事实上就天主教系统而言,“对话”与“教会向世界开放”在“梵二会议”时代就作为口号被提了出来。但在这些口号之后通常并没有什么考虑周密的目的,往往只是流于宣传。拉纳则身体力行“对话”精神。可以说,作为神学家的拉纳不是“单单听道”,不仅是“圣言的倾听者”,而且按照《圣经》的教导成为“行道”者,成为“圣言的执行者”。
拉纳秉持“匿名基督徒”思想所表达的一贯精神深信教会和基督教之外也有真理和道德,而且教会和基督教两者都可以从这些外部有所得益。他进而深信,基督教和教会离发现一种它们藉此能够真正交流信息的语言还相距甚远。
本文从拉纳“先验人学”的内在逻辑所提供的一种宗教对话平台的角度展开拉纳的“匿名基督徒”之说在对话理论方面的贡献和实践。
1、“匿名基督徒”之说的基础
拉纳的“匿名基督徒”之说是其“先验人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先验人学”作为拉纳神学之中的一根“红线”,可以追溯到他早期著作中为神学所确立起来的哲学基础之中。拉纳所采用的三个相互关联的步骤的第一步是《在世之灵》,其目的是借助对于托马斯·阿奎那的重溯,确立拉纳所称的托马斯式的知识形而上学。处于《纯粹理性批判》之后的学术环境之下的拉纳,事实上面临两条道路选择:要么绕过康德的先验主体性的问题意识——但是这要冒着使自己游离于现代思想的轨道之外的风险,要么是努力“通过康德来克服康德”。得益于约瑟夫·马雷夏和马丁·海德格尔思想的襄助,拉纳选择了第二条道路。
拉纳在《在世之灵》当中采纳了康德有关知识的可能性条件的先验反思方法。他不仅接受了康德有关形而上学的可能性的问题,而且接受了康德的一个假设,就是说,任何真正科学的神学必须植根于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之中,即对绝对的认识之中。但是拉纳与康德存在很大的不同,康德否认了那种可能性,而且转向实践理性和道德形而上学,而拉纳则力图表明这种从哲学上开启通往“绝对”的路径具有合理性的和批判性的可能性。像康德一样,他阐明人的知性中的先天主观形式,以及所有有效知识的经验性的和时空性的基础。但是,对于拉纳而言,认识并不局限于可能的经验性的经验;它同时超越感官经验的“世界”,到达对于绝对存在本身一种朦胧却真实的认识。
这种知识的形而上学的那些蕴含,在拉纳为其神学奠定牢固的哲学基础的第二个步骤——《圣言的倾听者》当中得到深入探讨。拉纳在他的第二部奠基性的著作《圣言的倾听者》之中,致力于“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的本体论”,阐发人接受启示的可能性。他的目的是要表明,人类认知者的追问揭示的不仅是存在的敞开性和隐匿性,而且揭示出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和自由。如果历史性是人的存在的一种本体论结构,那么历史就是上帝保持静默或上帝可能发出言语的场所。启示的事实和内容,因为是历史性的,所以仍然是自由的和难以预料的。于是拉纳在一种明确的神学语境之内探究人的超越性与历史性的关系。这本著作的要点是通过先验问题来把握这样一个预设,就是上帝已经用历史和用人的语言启示自己。《圣言的倾听者》在某种意义上是罗马天主教第一部力图在启示的先验根基方面来理解启示的宗教哲学著作。
在第三个步骤中,拉纳发展出“超自然的实存”(“supernatural existential”)概念,这是拉纳从神学的立场反思前述两本著作而获得的成果。拉纳引入“超自然的实存”概念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说明在人的生存中上帝自我传通的普遍临在。对于拉纳而言,上帝的自我传通提供了它自己在人身上被接受的可能性条件,但是它并不而且不能保证恩典将被所有的人所接受。只能说恩典是没有差池地奉献给所有的人的。对拉纳而言,自由地接受被超自然地提升了的人的超越性(超自然的实存)就是拯救。任何接受自己的人格的人——人格包括了向上帝的一种超自然的定向——都获得拯救,无论这个人是否与作为先验启示的一种范畴性主题化的基督教有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观点进一步发展为拉纳著名的“匿名基督徒”之说。
2、“匿名基督徒”之说的实质
拉纳的“匿名基督徒”之说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拉纳的《圣言的倾听者》之中。这个学说在《圣言的倾听者》中就已经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的“基础神学的人类学”的信念,深信“上帝之言对他真正具有生存论的意义,即决定着和支撑着他的此在”,那么这个人便“在他通往天主教基督信仰的道路上……已经走完了最具有本质意义的一段路”。
拉纳的“匿名基督徒”之说最为明晰的展开则是在《基督教信仰之基础一基督教观念导论》的第六章“耶稣基督”中。这部巨著的价值在于它是拉纳的唯一系统神学著作,而且继续贯彻了他的人学主线,强调基督论是一种人学,“所有神学永恒地是人学”,特别是在此基础上比以往更加地明确阐述了其著名的“匿名基督徒”之说。
在拉纳看来,一个人也许并不知道耶稣基督,但是只要他有倾听上帝之言的能力,即便他不在基督教会这个圣事之中,也是一个“匿名基督徒”,他也是可以得救的。在匿名的基督徒只要有信仰,而不在乎名称这同一含义上,拉纳说:“基督徒深信,即便是没有圣事,拯救也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