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2)


 三、社会工作职业倦怠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社会支持的增加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多应对压力事件的动力,这一结论已被心理学、医学等领域广泛证实。 
  (一)非正式支持系统 
  1.家庭支持状况 
  社工普遍希望工作能够得到家里支持,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但家庭支持的逐渐下降甚至反对却成为他们考虑跳槽的重要因素。家庭不支持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认为薪资水平过低;其次是发展前景,认为社工没有发展,希望孩子找一份稳定、有前途的工作;再次,社会地位问题,认为社工就像居委会大妈,大学毕业应从事“更体面”的工作。 
  另外受传统思想影响,社会普遍认为男性应承担起更多的养家任务,而女性应承担更多照顾家庭的任务,不需要过高收入。正是基于性别的家庭责任的划分使配偶的支持态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社工配偶的支持程度低于女性社工,更容易选择跳槽。 
  2.同事支持状况 
  同事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种方式,已在健康领域应用了几十年。同事支持是通过情感关注,工具支持和信息提供而建立起的一种组织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关系。在工作中缺少可沟通的人,工作开展中只能独立完成,往往感觉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3.服务对象支持状况 
  社工作为大陆新兴职业,群众的认知与认可度还不高,因此工作开展中会遇到身份不被认同,工作不被了解和肯定的尴尬,这是导致社工成就感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正式支持系统 
  1.工作单位支持状况 
  无尽的行政工作。虽然行政是社工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应当作为辅助的工作俨然已取代专业工作成为主角,社工工作严重“被行政化”。 
  渺茫的晋升希望。“一线社工——督导助理——见习督导/初级督导”,是深圳确立的社工三级人才架构体系。但深圳目前的机构督导本土化程度仍然很低,基本是从香港引入,2011年4月深圳才首次培育上岗20名本土初级督导,而当年深圳社工总数已达到1881。 
  不如人意的薪资。2010年深圳将获得初级助理社工师资格证的社工的平均工资指导价提高到7万元/年,但社工实际拿到的却一直只有三千多元,并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物价上涨,也没有完善的薪酬体系作保障。 
  2.政策法规支持状况 
  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决策后,民政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社工人才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政策,社工队伍建设正式被提上日程。但在访谈中了解到,多数社工认为政策数量很少、帮助很小,自己并没有从政策中真正受惠。 
  (三)社会支持系统的局限性 
  1.社会支持来源单调 
  分析社工内外部支持系统发现,社工实际获得的支持来源非常少,压力源数量远远大于支持源数量。首先,社工从内部支持系统中获得支持很少,父母作为内部支持的主体不仅没有起到支持源的作用,反而成为带给社工压力、引发职业倦怠的因素,来自婚恋的压力则成为多数男性社工考虑转行或跳槽的重要原因;其次外部支持方面,除了同事能够为社工提供一些支持外,其他方面的实际支持都微乎其微。 
  2.非社工群体对社工认识不够 
  作为社工内部支持主体的家庭和作为外部支持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对象、派驻单位,对社工这一职业的正确认识对于预防和缓解社工职业倦怠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研究发现,这些与社会工作者息息相关的非社工群体,对社工职业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八成人明确表示家庭不清楚甚至不认同自己的工作;八成人认为服务对象对社工不了解,开展工作常以解释“社工是干什么的”开始;八成人表示派驻单位不重视社工,社工总在协助单位做与专业无关的事,缺乏个人成就感,工作热情逐渐降低。 
  3.工作单位预防不到位,干预不及时 
  因职业倦怠带来的效率下降、人才流失等负面影响是机构不愿看到的,因此做好预防和干预工作十分必要。组织层面,机构可从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团队建设、督导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然而除一些规模较大的机构对职业倦怠有一些认识,在技能培训、团队建设、督导制度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在针对性、有效性、合理性、执行力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其他机构基本处于无意识的空白状态。 
  4.政策制定与执行问题重重 
  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理论上有利于提高社工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政策本身不完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逐层打折、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是社工实际上获得的实惠所剩无几的重要因素。例如2011年实行的《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登记和注册管理办法》,目的原是为了使社会工作更规范化,但却由于繁琐的步骤给社工带来极大不便,效果并不理想。 
  四、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干预的对策及建议 
  目前国内社工人才并不充足,对社工职业倦怠进行干预以防止人才流失刻不容缓。职业倦怠由多方面导致,对策也不能仅从一方面考虑。结合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i,笔者认为理想的应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社会支持系统应由家庭、单位、政策、社会四方面组成,这个系统中各部分是相互连通、彼此配合的。以下将以此为基础,从这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家庭方面 
  家庭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中心位置,一方面社工应当通过与家人沟通,让其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向家人表达自己希望获得支持与鼓励;另一方面,家庭应当多关心和理解社工的工作,增加对行业的了解,在尽量减少给他们压力的同时能够成为他们排解压力的动力源泉。 
  (二)工作单位方面 
  社工机构应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同时辅以激励制度;职业发展方面,机构应确立畅通的职业发展体系,帮助社工定位职业发展路径,同时通过培训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此外提供宽广的沟通交流平台,不仅有利于缓解压力,也可以促进经验分享。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