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幸福理论研究综述(5)


 3幸福路径。关于幸福实现的具体路径方面,中外学者均注重从物质条件、社会制度、个体因素等方面进行探究。相对而言,国外学者更加注重精神路径和微观层面的探讨,国内学者则更加注重宏观层面的综合路径探索。比如,王旭丽认为,实现国民幸福的主要路径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精神生活水平;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实现和保障人的尊严;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心理和谐[42]。王志立针对资源困境、社会困境和心理困境问题提出了实现幸福的三条路径:实现人同自然的和谐——提升国民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实现人同社会的和解——提升国民对幸福的亲临体会;实现人与人的和睦——提升国民对幸福的心理体验[40]84-85。谷安霞认为,提升国民幸福感的路径在于外在条件的满足和自身因素的具备,其中外在条件包括调节和引导经济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内在因素包括知识、道德、创造、享受、奉献等[17]31-39。周怡认为,提升民众幸福感的具体措施在于:政府应确立以国民幸福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包括解决老百姓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加强对国民现代意识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转变生活理念,以追求快乐幸福为终极目的和终极价值;引导全社会更多关注弱视群体主观幸福感,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政策全面调整到以多数人幸福为核心的层面上来;建立社会公平与公正体系,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等[13]39-49。 
  三、幸福研究基本评价 
  (一)幸福研究的基本特点 
  1现实性。幸福研究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幸福问题一直是中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西方的《幸福之路》(罗素,1930)、《幸福散论》(阿兰,1925)、《幸福的终结》(弗格森,1992),到中国的《幸福论》(陈根法、吴仁杰,1988)、《西方幸福论》(冯俊科,1992)、《人生幸福论》(陈瑛,1996)、《幸福论》(高兆明,2001)、《幸福论》(孙英,2004) 、《幸福学概论》(丁心镜,2010)、《幸福奥义》(饶贵民,2013)、《中国幸福之路》(韩跃红,2013),等等,都对人们思考幸福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幸福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比如,西方学者对“幸福陷阱”和“不丹模式”引发的国民幸福指数研究,以及中国学者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幸福障碍和中国社会发展中各种有悖幸福生活的“社会病”的研究等,均引发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反思和启迪。第三,如何实现人们的幸福追求,这也是中外学者着力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对此,西方学者已从微观层面给出了许多具体的答案,而中国学者更多地从宏观层面提出了系统的实现路径。 
  2多元性。幸福研究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幸福内容与范畴的研究具有多面性,既有对幸福的内涵、本质、特征、学说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亦有对幸福感、幸福观、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民生幸福、幸福陷阱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同时还有对幸福与人生、幸福与发展、幸福与社会、幸福与健康、幸福与环境等多领域的辩证研究。其次,幸福研究的方法论具有多样性。比如,中外学者在研究幸福问题时,均注重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运用跨学科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幸福学研究方法的开拓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次,在研究视角方面,既有宏观研究,亦有中观和微观研究,同时也有综合性研究等,这也体现了幸福研究的多元性特点。 
  3实证性。幸福研究的实证性是幸福问题研究方法运用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主要反映在针对幸福感及国民幸福的测量研究和指标体系建构方面。比如,针对幸福陷阱的实证研究就有“边际幸福递减”模型(Gossen,1854),“囚徒困境”模型(娄伶俐,2009),线性概率模型(金江,2010),“幸福=收入/欲望”模型(萨缪尔森,1948),代表性消费者模型(黄有光等,1993—2003),相对收入理论模型(田国强、杨立岩,2006),幸福度的基本理论测度模型(何强,2011),等等。我国对幸福问题的实证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实践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钟永豪、林洪、任晓阳的《国民幸福指标体系设计》(2001),邢占军的《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2005),李桢业的《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省际差异——沿海地区12省(区、市)城市居民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2008),苗元江的《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2009)等。 
  (二)幸福研究的不足之处 
  1对幸福因素的作用机理尚需深入探讨。幸福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幸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幸福的各种因素可以概括为内在因素(包括认知水平、道德修养、个性特征、身心状况等主观条件)和外在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这些影响因素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和作用机理,而目前针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和制约幸福发展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尤其是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的内在机理如何发生作用以及对其作用的效果如何评估与检验等,尚需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2对幸福的差异性研究尚需充分把握。幸福既有国际性,亦有国别性。就我国的幸福发展而言,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客观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幸福发展的现实差异性,而幸福主体——国民的个体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不仅决定了衡量国民幸福指数的差异性,而且也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是当前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必须充分把握的特殊国情。 
  3对幸福的探索研究尚需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幸福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在于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幸福问题。目前,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进程中,不仅面临经济发展与幸福发展不一致的“幸福陷阱”问题,而且还面临许多影响人民幸福感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各种“社会病”。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尽管中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依然收效甚微。具有中国特色的幸福学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幸福理论研究综述(5)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4420.html

相关专题:物流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 物流毕业论文选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影响经济的因素 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


上一篇:商品拜物教:价值关系的矛盾本性及其颠倒幻象
下一篇:政治哲学史中“市民社会”概念之嬗变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