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培养的家庭困境与出路

  摘 要: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当前的一些家庭教育给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如教育目标单一,盲目娇宠,放任自流,片面追求成绩,注重功利性目标,缺乏必要沟通等。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家长的道德文化素养、提升道德文化教育水平、建立交流沟通的渠道、制订明确的约法三章、调整道德文化教育的心态等途径,探寻走出道德文化教育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201000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的道德文化素养培养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大学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这个第一任老师仍然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和作用于大学生地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家庭教育给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培养带来的问题
  由于受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家长自身道德文化素养的制约,使得一些家庭道德文化教育的错位或者缺失,进而对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一)目标单一:忽略道德文化地位
  高考前,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家长基本上是以孩子能上优质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为主要目标,为了让子女榜上有名,家长始终把家教目标锁定在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上,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获得加分,还逼着孩子不遗余力地学艺体、奥数。高考后,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目标定位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基本上还是以孩子学好文化、本领,为考研、就业创造条件。根据陈剑在《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一文中所获得的数据:有5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做与专业相关的科技人员,有56%的家长认为大学阶段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最重要。家长更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发展,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重视不够[2]。尽管家长对孩子进入大学后的发展目标设定各式各样,但在对于道德文化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倒是相对的一致,这对于大学生在校的成长和发展以及走出校门后适应社会是不利的。
  (二)盲目娇宠:放松道德文化规范
  孩子上大学对于一般家长而言,似乎完成了一项重大家庭的教育工程。在一片赞美声中,这些父母一方面美滋滋地体味这成功的喜悦,一方面对孩子不顾一切的宠爱。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的盲目娇宠而养成了只知道接受服务、索取,而不思感恩、回报,他们把这种惯性带进大学校园,不仅因为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水平低而影响大学生活质量,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同学、老师、领导、社会成员的交往效果:集体主义观念差,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传统道德文化素养水平低,既不懂基本的礼尚往来,也不知道与人交流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不知道在社交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遵守哪些道德规范,出洋相、得罪人,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些大学生因为道德文化素养的缺失走上不归路的事实表明,是与父母的盲目娇宠有着直接的关系。盲目宠爱既不会培养出家庭、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也不会成就充满阳光的人格。
  (三)放任自流:背离道德文化约束
  在孩子经过寒窗苦读,圆了大学梦后,部分家长一方面认为子女在高中阶段为高考而日夜备战已十分辛苦,现已考上大学,是人生另一转折点,处于学习过程质的飞跃阶段,没有必要继续严格要求孩子,因而放松了对子女的要求,缺乏继续家庭教育[3]。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放任自流,不仅在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上不能有所成就,就是在学业的完成上也会出现许多与他们愿望相违背的情况。曾有一大学生以高分进入一所名校就读,当他尝到了网游的乐趣之后,一发不可收。当上课、考试、考勤、管理、批评让他感到十分烦心之后,就用他父母给他提供的资金在校外租了房子,关掉手机,玩得昏天黑地。连毕业前学校通知他八门不及格的课程补考的信息都无法送达,待其他同学领到毕业证书时,才看到学习委员贴在他寝室门上的补考通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的放任自流对大学生的诚信、责任、义务、感恩、孝顺,等等,体现道德文化素养的品质培养的影响。
  (四)偏重成绩:降低道德文化水准
  让孩子在大学读书时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仍然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皇甫军伟曾对3000多个家庭的教育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在列出17项素质教育内容请家长选择认为最需要的教育内容中,结果排在前三位的是智育、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德育内容的选项率没有超过12%[4]。即使孩子进了大学就读,还有些家长租房陪读,包揽生活琐事,这些现象直接干扰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其实,一些理智的家长已经看到了孩子只有文化成绩,没有道德文化素养是难以成事的严重性。近几年在一些地方私塾复活、国学走俏,都是因为这些家长和学校领导经过对以偏重学生文化成绩的应试教育的反思的结果。道德文化素养是实现这种人生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素养,缺少了这种素养不仅不能为社会所接纳,还会使得自己美好的理想化为梦想、空想。
  (五)追求功利:取代道德文化地位
  有些家长在孩子一进入大学就为孩子定下一系列的目标,如:考研、获一二等奖学金、入党、表彰、评为优秀学干、调干、考公务员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极力鼓励孩子埋头读书,至于道德文化教育及其相关的集体活动,则要求孩子少参加或不参加,能推则推。为了让孩子考上研究生,一些功利性强的家长要求孩子只注重必考的几门功课,致使一些大学生置身于道德文化教育之外。为了要孩子取得高额奖学金,一些家长要求孩子们保持和发扬迎接高考的精神,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主动放弃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为了让孩子加入中国共产党,除了要求孩子做出好的表现外,还会拿出一些钱让孩子向相关的老师、学工干部、某些学校领导送些礼物,教阿谀奉承的一套。诸如此类的带有功利性的家庭教育,不仅与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培养目标不一致,而且还会把大学生引向追求功利的歧路上去。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培养的家庭困境与出路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3895.html

相关专题:金属功能材料杂志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上一篇:人民法院执行权规范化运行模式实证研究
下一篇: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思想的研究述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