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父亲李祖夔与“甲午同庚千龄会”(2)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画坛上素有“张荷郑菜”之美誉,指的是张大千擅画荷花,郑午昌擅画白菜。郑午昌先生是浙江嵊县人,早年毕业于杭州府学堂,1915年以优等生资格被选送至北京师范大学。1921年后,历任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新华艺专等校国画系教授,并参与发起组织中国画会。1932年郑午昌在上海开办汉文正楷印书局,他首创的整套汉字正楷活字模版,行销国内外,从而结束了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印刷界的垄断地位,蔡元培先生赞之为“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抗战时期,郑午昌先生蛰居上海“孤岛”,常借诗画寄托感时忧国的无限深情。1944年郑午昌在上海永安公司举办“郑午昌卖菜画展”,一时轰动上海滩。他在画上作诗云:“一钱买数斤,一斤卖万千。菜价贵如此,相隔才半年。兖兖食肉者,哪知小民艰。”又写道:“青衫在野自萧然,傲骨经霜见精神。”画菜咏诗,体现了画家对生活在敌占区的老百姓生活疾苦之同情和对时局的愤然之情。这次画展展出的一百幅画作一周内即销售一空,郑午昌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抗日团体和赈灾地区。上海解放后,郑午昌先生热情投身新中国文化建设事业,曾创建“新国画研究会”,与人合作绘制巨幅国画《大西南进军图》、《志愿军雪夜进军图》等新国画,并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积极参与筹建上海中国画院与上海美协的工作,表现了他无限振奋的心情与胸怀。
  家父李祖夔祖上系江南望族,生于宁波镇海小港,幼年随父移居上海,十七岁即跟从叔父李征五参加辛亥革命。据宁波市档案馆资料记载,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他奉孙中山之命往来江浙沪皖,炮火连天之中不惧危险,多次为革命军传递文书,在驱逐军阀齐燮元之战中出过大力,深得中山先生嘉许并合影留念,次年2月出任上海县知事兼沪海道尹。北伐后,家父弃政从商,生平最爱古董字画,尤以收藏缂丝、田黄著称。抗战时期日本商人劝他将田黄藏品献媚日方,被其严辞拒绝。1947年家父追随黄炎培先生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曾任民建初期财务处长。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他多次拒友人赴台港之邀劝,留在上海,同年11月不幸在上海康平路寓所遇害身亡。此乃上海解放后第一件抢劫凶杀大案,时任上海市长陈毅下令限期破案,务必严惩凶手。数月后作案者全部落网,凶手伏法,首犯系国民党残余特务。解放后,家母毛文英经姑妈李秋君(原名李祖云,沪上著名女画家、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动员,将父亲李祖夔所收藏之珍贵缂丝悉数捐赠国家,现保存于江苏省博物馆。
  “江南才子”范烟桥与“金鱼大王”汪亚尘
  在众多“千龄马会”成员之中,家父除了与梅兰芳、周信芳、吴湖帆、郑午昌诸位交情深厚、常来常往外,与范烟桥、汪亚尘二位也颇多交往,这里亦将二人的生平事迹略记如下:
  范烟桥,江苏吴江人,出生于同里范氏书香门第,范仲淹之后裔。1911年范烟桥考入吴长元公立中学,同学少年中,才气横溢者不乏其人,如叶圣陶、顾颉刚、吴湖帆、郑逸梅等均出自该学校。辛亥光复后,范烟桥开始步入文坛,主办《同南社社刊》,不久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发表了不少诗作。1914年后范烟桥在本乡多所学校当教师,并陆陆续续开始发表小说,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多才多艺,于诗、词、小说、电影、弹词、书画、音乐无不精通,有“江南才子”之称。新中国成立,范烟桥曾任苏南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苏州市人民代表,他不再撰写通俗小说,转而撰写反映新气象的弹词作品,如《人民英雄郭忠田》等。范烟桥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担任过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民进候补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等职,1967年在苏州去世。
  汪亚尘,浙江杭州人,1916年东渡日本留学,后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回国后被聘为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28年至1931年曾赴欧洲作美术考察,归国后担任新华艺专教务长、新华艺术师范学校校长。当时国人喜欢将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画的虾和汪亚尘画的金鱼,并称之为中国国画的“三绝”。汪亚尘人品高尚,德艺双馨,齐白石对其赞佩不已,曾特书一块横匾赠之,其中最后两句“看惯从前朱紫,不知将老丹青。可容风月平分,我欲与君邻近”十分耐人寻味。抗战开始不久,汪亚尘痛恨日寇罪行,拒绝日伪政权请他出面办艺术学校的邀请,誓不与其合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1953年,汪亚尘把自己花费多年心血创办的杭州新华艺专全部校产捐献给了杭州美术学院。汪亚尘晚年寓居美国,1983年于上海逝世。
  中日甲午战争虽已过去整整一百二十年,但只要想起那场战争和那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人无不愤懑不已。重睹“甲午同庚千龄会”同人之合影,诸位贤达虽已无一在世,但前辈们的爱国情怀和慨然义举却历历在目。可以告慰先人的是,当今时代,中国人民受人凌辱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中国正在发展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指日可待。忆往昔岁月、故人故事,笔者缅怀前辈,特赋诗一首:
  忆“千龄马会”有感
  榕园留影初聚首, 前人已乘黄鹤去。已知天命志未酬, 神州处处郁葱葱。
  吟诗作画非闲情, 任凭东海风浪起。千龄马会一腔仇,劈风斩浪行巨舟。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父亲李祖夔与“甲午同庚千龄会”(2)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3963.html

相关专题:税后债务成本 黔东南人力资源网


上一篇:林则徐:海外景仰的“世界反毒、禁毒先驱”
下一篇:怀念常瀛生先生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