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截至年底还有2.75亿元欠款,中铁隧道也于同期拆入母公司中国中铁资金3.7亿元,年底余额还是3.7亿元,这其中有多少资金流入波兰公路项目不得而知(中海外项目联合体由中海外、中铁隧道、上海建工以及波兰DECOMA公司联合组成,其中中海外和中铁隧道均为中国中铁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海外项目中标价30.49亿元,而这两笔拆借资金共计6.95亿元,如果这两笔拆借资金确实是流入该项目的,那么资金额6.95亿元与“1亿美元”也大致相当,占中标价的比重约为22.8%(6.95/30.49),这实际是一个比较适合的预付款比例。
2.资金周转
项目资金周转一定要注重债权债务的平衡,即对业主的应收款与支付给分包商的应付款之间的平衡,如果筹划不当则易陷入资金被动。中海外与业主约定30/40天为周期结算工程款,但跟分包商结算一般都以周计,令中海外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不免对分包商造成拖欠、引发纠纷。
(五)政治风险防控
政治风险虽然不是财务风险,但近期接连发生的国有企业海外经营因政治风险蒙受损失的事件却为国有企业海外经营敲响了警钟,某种程度上政治风险对我国有企业海外经营来讲是最重要的风险。纵观这些事件,政治风险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利比亚由于战乱导致中国企业涉损合同额188亿美元,而缅甸由于政权更迭暂停了中缅在伊诺瓦底江上游开始建造的密松电站项目。
国有企业海外经营中对政治风险往往敏感度较低、防范意识不足,对政治风险的投保也严重不足,许多企业往往考虑到成本问题而放弃了投保,表面上看起来成本得到了节约,但等到损失发生时却因赔付无门,实际损失远超投保成本。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约3047.5亿美元,而海外投资保险的承保责任余额为173亿美元,承保占比仅为5.68%。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大型项目投资合同金额达到188亿美元,而目前中国信保在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金额仅35亿美元。
(六)风险管控环境
损失的发生与有关风险管控的环境因素也密不可分。
1.由于国内建设的惯性思维、企业对外投资不重视实地调查研究
照搬国内工程经验,将国内市场环境中的某些“经验”带到国外,对当地情况不做深入的数据收集与全面分析,这种情况在国外工程实施中大量存在。
2.内部管理混乱、授权不合理
中海外波兰公路项目各职能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混乱,在波兰设备租赁按小时计费,中方任由波兰设备分包商填写工作量,经常出现一天被写成工作16个小时、甚至24个小时;项目经理缺乏经营权、不利于把握商机,波兰项目部经理曾就原材料供货商要求支付定金事向总部请示,却未获批准,从而丧失了低价购买原材料的机会。中海外与波方签署的是波兰语合同,而英文和中文版本只是简单摘要,并且由于合同涉及大量法律和工程术语,当时聘请的翻译并不胜任。
二、总结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海外经营风险管控应加强以下工作:
(一)做好事前财务尽职调查
国有企业海外经营一定要吸取教训,把事前财务尽职调查放在首位,充分做好项目预研和风险评估,以数据为决策依据而不是单凭经验判断,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改变过于重视签约量和合同总价值而对隐患、风险忽视的片面思想。
(二)审慎签定合同、要有“契约精神”
国有企业海外经营要提高契约意识,要有“契约精神”,订立合同时要仔细研究推敲、充分保障自身权益,合同一旦签定便要严格遵守,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才能有信誉、有品牌,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技术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加强项目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问题。
(四)重视政治风险
投资前要了解拟投资国家或地区是否与我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条约,这决定了本国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为本国海外投资预留的保护空间;提高政治风险敏感度、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政治风险投保全额险、并把政治风险纳入不可预见费的范畴。
(五)加强风险管控环境建设
不要盲目照搬国内模式,要因地制宜、认真研究海外市场的特点,尊重市场规则、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经营策略和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善于使用当地资源、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