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谋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互动、双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客观要求。针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提出应产学研结合,创建大学科技园;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高等院校办学定位;发挥高校人才集聚的扩散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32-02
谋求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等院校与所在地政府均应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探索促进本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持久、协调、互动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高等教育作为高智力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趋重要。[1]按照区域竞争力理论,高等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源泉,而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又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按新增长理论,知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内生变量,知识的积累取决于经济当事人用于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因此作为知识产生与传播摇篮的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按非均衡增长理论,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的高等教育,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主要依托,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
高等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两大支柱,其中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高等院校是知识生产、科技创新、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智力和技术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高等教育带动区域高新技术发展。我国正在探索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世界许多国家选择在高校集中地区建立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就是要借助区域内高等院校的知识生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的优势,通过人才集聚发挥的扩散效应,带动区域高新技术的发展,如美国的斯坦福科学工业园(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等。
第三,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直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基础设施如校舍、食堂、教学楼等的投入也随之增加,而基建的完成常常就近采购原材料、人工等,能直接促进当地就业、刺激消费,在一定程度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消费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根据教育启动消费论,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学生消费可直接促进当地餐饮、旅游、房地产、商品流通及服务业等的发展,能够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巨大的新经济增长点。
(二)区域经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物力的支持和保障,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资源、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就业状况等。区域经济发展堪称高等教育的助推器,具体表现在。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公众的经济实力和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也从根本上影响着公众对教育的投入。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恩格尔系数越小,即居民家庭对教育支出的比重越大。[3]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发突出。区域经济发展越好,对人才的需求就越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也就越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区域经济发展拉动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人才需求量增加,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直接诱因。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当地政府有能力为高等教育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进而促进高等教育规模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互动发展的平台保障
一方面,很多高校只重视科学研究,努力提升科研能力,但只停留在调查研究和成果撰写发表上,缺乏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很难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最佳状态,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过低。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搭建与高校进行长期合作的平台,缺乏互动发展的平台保障机制,表现为高校与企业只进行一些短期的合作,缺乏具有较强技术含量、深层次的合作项目。
(二)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的矛盾突出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办学质量并未同步提高,表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的矛盾依旧突出。一方面,一些高校以“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为目标,办学定位不准确,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上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雷同现象。部分高校专业设置过于狭窄或陈旧,导致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不相匹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整体素质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缺乏创造型、应用型人才。
(三)高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科研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高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低下,制约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高校提供的技术成果不够成熟,缺乏实际的生产工艺试验和有针对性的工程设计,不能直接用于企业生产;二是有些地方企业对本地高校的科研能力缺乏信任,宁愿寻求区域外重点高校或专业高校为其提供服务,使本地高校的科研成果无法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造成科研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