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国企改革与高压反腐

 据国资委网站7月7日发布的消息,7月3日,国资委2014年“第九次会议”审议了《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功能界定分类方案(征求意见稿)》,并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征求有关部委的意见。 
  7月15日,国资委宣布6家央企成为国企“四项改革”试点企业,其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为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批试点企业。 
  北京的夏天高温炎热,美丽的政法大学校园的树叶也透不过气。在简陋的老教学楼,《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对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教授做了专访。李曙光先后参与《破产法》、《国有资产法》、《反垄断法》、《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全国人大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五年立法规划、国务院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和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起草和制定工作。 
  分类改革 分类监管 
  中国经济报告:新一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成型,开始展开试点。其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尤为重要。国务院国资委已经确定第一批的试点央企,其中中粮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为首批央企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为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批试点企业。你如何评价这个试点方案? 
  李曙光:国资委自从2003年成立后,一直在推进国企改革,但国资委的改革政策出台比较慢,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终于迈出第一步,但看上去步子小。以央企“四项改革”试点为例,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是宋志平,这家企业比较市场化,宋志平本人与民营企业交流多,如果先行试点混合所有制,其经济基础比较好,它原来就有民营部分。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85.4%。在中国香港上市的集团二级企业中国建材股份公司,目前国有股份占比46.67%,公众投资者持股占比53.33%。 
  中粮集团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经销国有大型企业,内部产业链长。中粮旗下有中国食品、中粮控股等五家香港上市公司,还有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中粮生化三家内地上市公司。进行“管资本”试点可谓水到渠成。按照产业链设立投资运营公司,能为其股权投资,尤其是海外投资增添便利。选试点公司就应该选基础好的,有利于下一步操作。 
  中国经济报告:据统计,2013年11月以来,已有10多个省市级政府正式通过了国企改革方案。在国企功能划分方面,有大约6个省市级方案按照公共服务类、功能类、竞争类三个标准划分;四川方案仅划分为竞争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江西方案独创了“一三三”模型;而山西、湖北未对国企性质做出区分。如何对中央企业的功能进行界定分类?其重点难点问题是什么? 
  李曙光:地方国企改革方案各有特点,上海将国企分为三类——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实行分类监管。目前上海未出台分类监管的相关实施细则。上海很早有这些思路,现在是具体化,是落地问题,不能“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对国企进行分类是必要的,哪些应该全资,哪些应该控股,哪些可以相对控股。主要是细节方面如何落实,如地方规定国资占比;有些不能搞混合所有制;有的可以搞,但必须控股;有的可参股。功能方面,涉及高新技术的、重大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公益性民生的,应该由国家控股,或相对控股;竞争领域民营资本就可以进来。 
  国企改革方面上海比中央力度大些,上海国资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当然,上海的国企改革方案还不细,只是大的标准,还应把国企分类名单拿出来,具体哪些分为功能、公益和竞争三大类。国企改革能否推动,有多方面因素制约,比如地方领导的决心、资金、人事关系等等。 
  一般来讲,垄断企业要进行分类改革,主要是四类:一是自然资源垄断;二是行业垄断;三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垄断;四是国家专营专卖。垄断企业资源高度集中,一般规模非常大,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民生方面的影响比较大。我一直主张对垄断企业分类,有资源垄断型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有的行业垄断型企业,如电信行业、电力行业;另外是一些特殊的专营、专卖的,如铁路、邮电、邮政、中国烟草总公司。国家专营、专卖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资源垄断,但因为涉及广大民生,所以是国家专营专卖。还有一些垄断涉及国家的政治、军事安全,如中国航天、中国航空,把所有的垄断搅在一起不行,要分类讲,分类改革,分类监管。 
  第一,涉及国家军事经济安全的垄断企业,原有体制有问题,市场化取向改革要小心谨慎。对自然资源、行业类垄断企业,要毫不犹豫地搞市场化改革。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不可持续性,所以,这类行业怎么让它效益最大化?需要改革探索。对行业性垄断企业,一定要引进竞争,把能否实现高效率、高效益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对国家专营、专卖企业也要推进改革。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涉及民生的企业,某种程度上也可市场化,但市场化的步子要稳一点,改革的周期要长一点。一般垄断企业的分类不同,其改革的目标、动力、过程、措施、方法以及配套制度应是不一样的,是有区别的。 
  第二,在一些垄断企业,企业家纷纷出事,这些企业主要是资源和行业类垄断企业。如中石油窝案。能源资源行业的垄断企业特别容易滋生腐败,这些资源领域的下游已经市场化,但上游依然控制在国家手中。国家选出代表,让他们做大做强,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但这些国有资源的看守者把下游获得的利润转化为个人的好处,损公肥私。这里面很容易产生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对国企管理者约束稍微不到位,没有制衡,就可能导致其权力寻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为他们掌握着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定权、决策权。在资源垄断型企业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治理体系,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新一轮国企改革新在哪里 
  中国经济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轮国企改革系列要求,新一轮国企改革新在哪里?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国企改革与高压反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4885.html

相关专题:西部资源期刊影像因子 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


上一篇:国企改革新出路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新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