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马蔚华的预想,壹基金也会像商业机构一样,建立一个落实到每个人的考核机制,绩效考核和薪酬挂钩,赏勤罚懒。“你看这不是和我在招行干的一样吗?其实西方很多已经这么做了。”
马蔚华还通过研究西方公益组织的管理办法,对比中国慈善的发展现状,思考了公益组织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建议中国相关部门在组织制定慈善法律法规时,能够引入西方较为成熟的信托机制。
“从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相关市场的经验来看,我国公益慈善基金管理体制的主要缺陷,就是缺乏国际公益慈善行业普遍采纳且行之有效的信托机制,因此很难像国外信托制度下的公益慈善基金那样,管理角色分工明确、风险制衡、透明高效、持续发展。”马蔚华说。
马蔚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人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还不充分。事实上,财经与慈善是一体的,完全可以用商业的头脑做公益。然而,国家对于公益事业的财产管理制度、统计制度、准入制度、公益机构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等明显不足,应加快对其立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当有人被问到“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会不会导致募集资金的滥用”时,马蔚华表示,企业管理不是把基金用去做生意,是说用办企业的方法来办基金会。用管理企业的方法来管理基金会,可以使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效率更高,既让捐款者满意也会让用款者提高善款使用效率。
对话马蔚华:
理事会平时沟通用微信,
大事打电话或见面聊
《中国经济周刊》:怎样保证慈善基金的安全?
马蔚华:首先是制度保障。制度强硬,必须这样做。再就是推进道德和自律。制度和文化道德的结合就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中国经济周刊》:企业家们组成的理事会,在讨论问题时会不会有一些碰撞?
马蔚华:在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去实现,是有过一些争论,但是这是好的。但我觉得不能因为这些争论而影响大事业,也不能因为大家争论不绝就影响了效率。我想,要有广泛的争论,还要有一个高效的决策和有力的执行。
《中国经济周刊》:慈善组织资金管理引入信托机制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马蔚华:一是法律制度有障碍,二是公益组织内在的动力缺乏。有的时候是法律制度有,你不一定愿意做;有的时候你愿意做,法律不一定健全、支持。所以,两方面得相辅相成。
《中国经济周刊》:你平时和李连杰、王石等其他理事会成员都怎么沟通?
马蔚华:我以前是打电话发短信。当了理事长之后,我开始用微信,在微信群里交流。但重要事情,最好是打电话、见面谈。
税前扣除资格对公益组织的益处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个人所得税方面,个人的公益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资格的取得,一方面降低企业捐赠税收负担,提高企业捐赠积极性,鼓励企业投身公益,回馈社会;另一方面能拓展公益性社会团体的经费来源渠道,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