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生态建设应走护林与富民结合路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94%为山区和半山区,世居少数民族25个,集山区、贫困、民族、边疆“四位一体”,集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山区、迪庆藏区四个特困连片地区。在多年生态建设聚集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以来,云南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系列政策精神,结合省实际,把加快生态建设作为云南省实现“三个发展”、打造三农“四张名片”、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的重要抓手,把护林与富农有机结合,切实完善财政投入支持林业发展政策机制,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林产业发展等工程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致富林业。三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林业资金141.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1.41亿元、省级财政投入40.07亿元。随着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不断显现出林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山区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全省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了54.6%;活立木蓄积量年均净增3300万立方米,总量达到18.8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云南生物多样性宝库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生态屏障建设为国家生态建设和流域内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林业特色产业培育走在全国前列,林产业发展逐步成为山区农民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但云南省“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立体气候形成的生物多样性,和四个特困片区为一体的地形地貌形成的贫困层面多样性,决定了云南省生态建设面对生态脆弱、保护、投入开发、富民的矛盾多样性,形成了云南省山区农民守着青山绿水但深度贫困的明显反差局面。化解这些多样性的矛盾,仅靠云南省的政策机制、自身财力和群众自筹资金发展林产业的能力是不够的,亟待从国家财政的层面给予进一步倾斜扶持。 
  一、中央财政支林政策铺就云南生态富民路 
  (一)天保工程推进生态建设。2011年10月,根据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会议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意见》。到2020年,实现我省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天保工程区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净增森林蓄积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以上(含灌木林),妥善安置森工企业、国有林场1.2万名职工就业,为林区农民提供2万个以上森林管护岗位,森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天保二期工程资金17.43亿元,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安置森工企业、国有林场职工继续从事森林管护工作。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森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管护森林面积15232万亩,全省41%的林地面积通过天保工程护住了青山绿水。 
  (二)退耕还林再绿青山。“十二五”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退耕还林资金40.2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9.36亿元、省级财政资金0.90亿元,再造青山1766.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33.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32万亩、封山育林201.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我省退耕区农民的生计,受到了退耕农户的普遍欢迎,被称为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护住青山。“十二五”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9.3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6.44亿元、省级财政投入12.87亿元,保护公益林18810.5万亩。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公益林管护初步走出了一条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经营体制相适应的路子,公益林得到了有效管护,同时,国家对林权所有者每亩每年15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初步迈出了对林权所有者权益保护可喜的一步。 
  (四)造林补贴造林富民。云南省是国家造林补贴试点省区之一。自2011年以来,国家共下达我省造林补贴试点资金2.99亿元,项目覆盖了云南省16个州市的89个县(市、区),建设任务228万亩。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我省广大林农、林场职工造林护林积极性,稳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云南特色林业成为贫困山区富民工程 
  (一)陡坡地生态治理先试先行。2012年8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意见》,从2012年开始,计划用10年时间,省级财政共投入24亿元,在生态脆弱区实施100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生态治理工程。2012年全省试点完成了8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兑付生活补助费1.6亿元。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的启动实施,探索了一条我省治理水土流失,培植特色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护林与富农有机结合的路子。 
  (二)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生活面貌。“十二五”以来,省级财政共投入农村能源建设资金5.11亿元,累计40.11万户新建农村沼气、38.22万户节柴改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31万台、建立农村能源乡村服务网点2480个。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活面貌,减轻了农村居民对薪柴的依赖。 
  (三)低效林改造促森林增效农民增收。为解决我省森林经营欠账严重,森林质量效益低下,低效林面积高达7470万亩的问题,云南省政府连续4年将低效林改造列入全省20项重点督查的重大建设项目,近四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3.63亿元,共完成低效林改造任务1281万亩。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森林质量和效益、促进了林农就业和增收。据统计,2009-2012年,我省参与低效林改造的林农实现劳务总收入7.86亿元,受益人口212万人,创造就业机会1120万个。 
  (四)木本油料成为林农增收“摇钱树”。“十二五”以来,中央和云南省两级财政共计安排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资金6.3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37亿元、省级资金5亿元,完成核桃基地建设1100万亩、油茶、澳洲坚果基地建设280万亩,产业效益日渐凸现。截至2012年,全省木本油料总产值175亿元,产区农民人均木本油料收入700元,主产区农民人均木本油料收入超过1000元。全省核桃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发展到500多个,年加工产值超过20亿元。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建设应走护林与富民结合路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4017.html

相关专题:决策与信息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 决策与信息杂志 决策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领导决策信息 决策与判断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分析 决策树 论文发表代理机构 商标翻译论文


上一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制定《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答记
下一篇:关于松原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调查报告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