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科教导刊杂志社

我们的优势!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科技类 >

新形势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究(2)


  2 新形势下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革新与设计
  上述几点是困扰当代大学新生的主要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而就当前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对待新生入学教育思想上不可谓不重视,投入上不可谓不大,方法上不可谓不多,但却都普遍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笔者认为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多孤立、单一的看待新生入学之后的问题,并大多只是针对单一的问题对新生进行教育,比如针对新生心理问题就只谈心理,针对新生学习问题就只谈学习,针对新生今后发展方向的问题就只谈就业,这样就只是教授不是引导。进入大学以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变成了以大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教师在过程中只是引导者,这种教育方式的缺点是无论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自己都对问题没有系统的观念,他们意识不到新生的所有这些问题彼此之间是有一定的因果联系的,这种教育方式又是被动的,他们只能针对已出现的问题或者以往出现过的问题进行教育,亡羊补牢,没有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时这种教育方式又是盲目的,虽然有保护、爱护学生,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个总的目标,但是具体的途径就是未知的,只是告诫新生不能做什么,并没有引导他们怎么做,所以现在新生教育效果不理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新生入学后出现的这些问题是连贯的,有系统性的,因为是独生子女,生活的能力较差,人际沟通能力较差,故在同学中找不到认同感,进而入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归属感,学习、生活、工作找不到团队感;性格日益孤僻,远离各种形式的活动,缺乏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进而沉迷于网络,逃避正常的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就会缺乏成就感,感到前途迷茫,大学生活没有意义,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巨大的压力等等。
  所以,新生入学之后首先就应对其进行归属感的引导,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非常渴望从集体中获得温暖,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通过开学典礼、学校宣传栏,以及专题讲座等等介绍学校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以及对学生的期望,特别要强调学生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介绍学校的光荣传统和良好的校风、学风,让学生全面了解校情,因为归属是建立在全面熟悉的基础之上的;介绍学校的校规,明确学校的要求和新生肩负的责任,强调新生是大学发展的推动力量;介绍杰出的校友,为新生树立榜样,并且利用认同感作为一个中枢,向上催生归属感,向下激发团队合作感。认同感是学生对学校的、对集体的,但基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同,有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封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不与同学真诚地沟通交流,达不到认同感。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引导新生正确处理与同宿舍同班同学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掌握交往的艺术,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会独立处理事务。逐步走出依赖、封闭、自卑、羞怯的心理,为互相认同铺平道路。
在认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团队,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社团活动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无论是科研课题还是承办活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众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是要适合自己的性格、能力的,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且具有挑战性的。教育工作要做的就是提供平台,激发兴趣,比如制度明确、结构完全、充满活力的学生会,又或者范围性的区域社团等等。更进一步,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在大学和团队中自己适合的位置上充分发挥能量,他们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其中就包括对自己的责任感,对集体中其他成员的责任感,对团队的责任感,以及对学校的责任感。一旦他们确立了这种责任感,那么这种责任感就会进一步强化归属感,归属感进一步强化认同感,认同感进一步带动合作精神,合作精神进一步带来团队感,一个自我强化的学生发展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并且,在真实世界中的成功与喜悦,拼搏与汗水会冲淡虚拟世界对学生的诱惑,充实的生活就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留给网络填补。
  最后,在集体中发挥作用,会催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在这种成就感的驱使下,新生往往能树立起正确积极的人生目标,以及今后拼搏奋进的决心与信心,有了目标就是方向,既有方向又有动力,四年的大学生活就不会荒废。同时,有了正确积极的人生目标,学生就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个人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如此一来,他们之后的就业压力也就会大幅降低。
  在新形势下,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现阶段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有逻辑地、有明确目的地按着归属感、认同感、团队感、责任感、成就感、方向感的顺序进行引导。本着这种模式,相信可以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曲云进,姜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11.
  [2] 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3] 魏铜铃.“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 刘鑫.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5.
  [5] 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


更多科技类论文详细信息: 新形势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究(2)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keji/2979.html


相关专题:商标翻译 食品科技 《科教导刊》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实践
  • 生物数学学报
  • 兵团党校学报
  • 商业经济与管理
  • 矿冶工程
  • 地层学杂志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山西青年
  • 西华大学学报
  • 新天地


  • 上一篇:浅谈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探究性学习中阻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因素及培养策略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