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内文的标准格式为前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这几部分。近来人们对方法的科学性、逻辑性等都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并获得了广泛的注意和讨论。人们对方法的注意导致了看一篇文章首先看其材料与方法,之后就是看看结果,常常忽略了讨论这一部分,常把讨论当作是充字数的一段。讨论在读者的心目中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和实际的意义。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科学解释与评价,是作者对实验观察的思考、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论,阐明事物间的内部的联系与发展规律,揭示研究结果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意义,是作者学术思想的展示,论文水平的显示。其水平高低取决于作者的理论思维。本文将阐述讨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讨论写作应具有的学术内容。
1 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1.1无讨论重复材料与方法、结果里的内容无讨论而言。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详细介绍了方法(包括一些常用的方法,外科甚至把医生从进入手术室的开始写到最后的缝合)。检验得出的数据也非常的多,结果里由此得出了不少的表格和统计学上的差异和意义。在讨论中却只是把数字文字化、把统计方法临床化、套用僵化的推理模式。写了很多只是对前面部分的重复。有的甚至连推理都不用只是把结果的内容重复的叙述,因此有的讨论常常是两三百字就无话可谈。在我们编辑审稿的过程中有时是不想放弃一篇材料、方法均不错的文章,要作者改写讨论,有的作者竟然说不知如何去改写。
1.2写成教科书讨论根本与文章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与文章的数据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把教科书上的原理、机制、病因、鉴别诊断、临床特点等罗列一番。或者把最近的别人有关文内的新名词的研究笼统的加以叙述,而不管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否相关。借此增加一些较为新的参考文献。讨论与结果里的数据严重脱节。不按照真实的数据去下结论。杂志编辑部要求修改的时候,本希望其能够事实求是的修正讨论,得出有真实的、符合临床千变万化的结果和结论。得到修回稿时往往是数据的修改,以及更为接近教科书的数据和结论。讨论中最多增加了最新的公认的原理、结论。不敢、不愿、不知去以自己的数据去分析、推理进而得出结论,造成讨论成了教科书,论文只有结果,有讨论等于没讨论。
1.3讨论成了小综述讨论不是以自己的数据去讨论,而是旁征博引,广为收集与自己相关相似的研究报道加以叙述罗列,说明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其相同,或者数据落在应许可变化的范围内。讨论中常见的语句是“本研究与国内某某报道相似”,“与某某报道相符”等等。这样的讨论往往是篇幅很长,写得收不住笔。最后成了一篇小综述,浪费版面。结论也得出来了,但是与结果不符,或者通过结果中的数据根本得不到如此完美的结论。讨论中只有观点没有数据。只是讨论观点,得出人人皆知,人人皆认的结论。论文只有观点,没有实实在在的论据,有讨论等于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