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匡洪治先生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两面旗帜。前者,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解放,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后者,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解决了“富起来”、“壮起来”、“飞起来”的问题。二者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脉相承的。
(一)理论基础和本源的一致性两大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都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源”与“本”,两大理论是“支”与“流”。思列宁主义。”L1 J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实际问题,不拘泥形式,不囿于权威,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始终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正如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所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由此可见,这两大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
(二)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两大理论体系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都体现了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
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l3]他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并将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作为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明确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这些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最终政治目标的一致性两大理论体系都是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终极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蹦。’但同时又强调:“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4](P65”邓小平同样肯定了共产主义是其为之奋斗的目标。他说:“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PIIO)邓小平同时也强调,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江泽民也指出:“经过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经过一个漫长历史时期的艰苦奋斗。”l5 J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再次强调:“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l-6二、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匡洪治先生认为,虽然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但它们毕竟是两大不同的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二十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时代主题。正是在此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领导、对象、动力、纲领、前途、道路等问题,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政治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已由两极对立演化为多极并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开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
二、三代领导集体,吸收、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发展阶段和革命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理论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理论正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它是指导中国革命实现这一任务的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诞生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革命的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因此,革命任务依然没变。
(三)阶段性目标和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阶段性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它的性质既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阶段性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它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属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虽然也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与新民主主义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有明显区别。
它的公有制经济居于领导地位,而且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有经济仅仅居于领导地位,社会经济的主体是个体经济。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匡洪治先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以此为核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正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所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两道亮丽的风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山峰。总之,从新民主主义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连续性,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阶段性,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