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析,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生命教育的内涵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生命教育》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不应只训练学生谋取职业的技能或获取知识,还应引导其充分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其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开展相对较早,特别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已较为成熟,而我国大陆从20世纪8O年代才开始对生命教育问题有所研究,发展较为滞后。
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特征,遵循生命发展规律,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生命教育包括生命知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M。
2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2.1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滞后美国从1960年开始将生命教育确定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台湾地区从20世纪9O年代开始陆续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机构不断涌现,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日臻完善,颇具特色。我国近几年也逐渐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一些研究相继开展,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开始渗透进大学课程中,但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还显滞后。目前很少有高校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很少有高校专门配备生命教育相关师资,生命教育的教材建设及教学计划等也没有形成体系,大多数高校将生命教育穿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或是简单地融人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在已开展的生命教育课程中,也明显存在理论色彩浓、实践指导少、针对性不强等不足,生命教育课程更多地停留在理论说教上。
2.2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生命教育实践于生活、体验于生活,是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形成关于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生命的真实体验,进而在生活中确立生命的价值。然而现有的生命教育更多地流于形式和理论灌输,缺乏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校园活动中也鲜有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这使得大学生生命教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起不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2.3大学生椎正常死亡的增多呼唤生命教育的切实开展在大学生这个本该积极向上的群体中,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却有上升的趋势。校园内的自杀、犯罪及其他轻视生命事件频频出现。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自杀率约为万分之二,比全国平均自杀率高出一倍。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主办的“首届校园安全与风险管理论坛”公布,全国每年约有3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因素而导致的自杀占到了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诸如清华大学刘海洋浓硫酸伤熊,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伤人后故意杀人等触目惊心的暴力事件。这些数据、资料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3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3.1增强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规范化生命教育的课程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让大学生在课堂中系统学习生命的本源、价值和意义,这是大学开展生命教育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而这就需要把生命教育设置为一门专门课程,并加强教学计划的系统化和教材的规范化,将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医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思考生命的内涵。
除此之外,还可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建设,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将经过正规培训的教师与社会力量结合,一方面,在开展教师生命教育岗位培训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高素质人才或接收高质量毕业生,增进高校教师生命教育意识。另一方面,招募社会团体、基金组织、慈善机构、宗教文化团体参与其中。
3.2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心理学家统计,人如果仅凭听觉学习,大概只能记住40%的内容,若加上视觉(如图片、影片、演讲者的肢体语言等),则可记住70%,而如果有实际操作(如游戏、活动、讨论等),人们可完全记住被传递的信息。因此,生命教育还需要通过活泼的、有体验的、能激发思考的实践教学方式来实施。
大学要有针对性地经常开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的实践教育活动,如对特殊人群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爱心活动、勤工俭学以及探险、露营等,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校园文化的营造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种途径。把生命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等来创设学校环境,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命教育的书籍,如杰·唐纳·华特士的《生命教育》,马克·吐温的《热爱生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生命,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从而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17]。
3.3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地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可将心理学知识和生命教育的内容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心理学基本知识,结合生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的内涵。如学生可通过学习情绪控制和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学会心理适应的技巧,具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学业、恋爱、交友和就业等方面),教师可以讲授一些基本的解决办法,从而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缓解他们的心理挫折感。
此外,可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体系,形成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互动与干预效应,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帮助某些具有高危倾向的学生树立健康的生命观。
3.4转变教育理念,切实推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延续的过程,贯穿人生的始终,西方发达国家的生命教育是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并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的,针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只是生命教育历程中的一个环节。除了通过以上途径来推行大学生生命教育外,作为教育者还应思考教育的本源,教育是要培养能生产的类似工具的人还是培养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因此,教育者应转变某些教育理念,去除教育中的功利化思想,还教育本来的意义,从根本上推行生命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生命,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各种冲击中保持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
本文由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