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国外一直被看做是一种高深、博大又非常难以理解的文化,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为了消除这种误解,争做文化传播使者,致力于建立起良好的文化传播体系,促进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交流与传播。
据中国侨网报道,意大利华人胡兰波在意大利和中国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十几年来她坚持做一名中意文化传播使者。在华文报社工作期间,胡兰波认识了一名中国女孩。“如果不是你的文章,我很难在这里坚持下来。”女孩对胡兰波说。胡兰波之前从来没想过,她的文章会成为一些生活艰难、精神孤独的意大利华侨的精神支柱。她对女孩说:“我答应你,有一天你会在某个地方再看到我的文章。”2001年,胡兰波创办了中文杂志《生活》(现名《世界中国》),她坚持用笔记录意大利华侨的生活。
2007年,米兰发生警察与华侨的冲突,胡兰波在当月的《世界中国》杂志中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人难于融入意大利社会的文章。在意大利生活的时间越长,她越是发现中国人融入意大利社会很不容易,意大利社会对中国人也有很多误解。正是在这一年,胡兰波将《生活》变成中意双语杂志《世界中国》,她希望杂志的读者不仅是中国华侨,同时也有意大利人,这样华人就多了一份话语权。
胡兰波的生活状态也是中意两种文化的糅合。她为中意文化的交流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也使中国文化被更多的意大利人所了解,同时丰富了意大利华侨华人的精神生活。
除了在国外创办期刊杂志,还有华人通过翻译、创作等方式,致力于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文社科成就。据当地媒体报道,著名翻译家、学者董强成为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200余年来首位华人通讯院士,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把《论语》翻译成法文的中国人。1995年他还在法国协助创办了“中国蓝”出版社,王蒙、贾平凹、王安忆、莫言等作家作品得以与法国读者见面。董强近20年来就一直致力于此:在中西方之间,找到一种存异求同、能够付诸理性和感性的语言,让文化艺术一些内涵性的东西,可以为外国人所接受,所了解,所热爱。(孔宵)
据中国侨网报道,意大利华人胡兰波在意大利和中国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十几年来她坚持做一名中意文化传播使者。在华文报社工作期间,胡兰波认识了一名中国女孩。“如果不是你的文章,我很难在这里坚持下来。”女孩对胡兰波说。胡兰波之前从来没想过,她的文章会成为一些生活艰难、精神孤独的意大利华侨的精神支柱。她对女孩说:“我答应你,有一天你会在某个地方再看到我的文章。”2001年,胡兰波创办了中文杂志《生活》(现名《世界中国》),她坚持用笔记录意大利华侨的生活。
2007年,米兰发生警察与华侨的冲突,胡兰波在当月的《世界中国》杂志中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人难于融入意大利社会的文章。在意大利生活的时间越长,她越是发现中国人融入意大利社会很不容易,意大利社会对中国人也有很多误解。正是在这一年,胡兰波将《生活》变成中意双语杂志《世界中国》,她希望杂志的读者不仅是中国华侨,同时也有意大利人,这样华人就多了一份话语权。
胡兰波的生活状态也是中意两种文化的糅合。她为中意文化的交流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也使中国文化被更多的意大利人所了解,同时丰富了意大利华侨华人的精神生活。
除了在国外创办期刊杂志,还有华人通过翻译、创作等方式,致力于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文社科成就。据当地媒体报道,著名翻译家、学者董强成为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200余年来首位华人通讯院士,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把《论语》翻译成法文的中国人。1995年他还在法国协助创办了“中国蓝”出版社,王蒙、贾平凹、王安忆、莫言等作家作品得以与法国读者见面。董强近20年来就一直致力于此:在中西方之间,找到一种存异求同、能够付诸理性和感性的语言,让文化艺术一些内涵性的东西,可以为外国人所接受,所了解,所热爱。(孔宵)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