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八月,奥运、七夕、南海等主题和当下的气温一样,一直高热不下。其中,很大部分的热度是由新媒体奉献的。无论是斗快、斗深度,还是斗八卦,新媒体的表现都极为抢眼,且给出了具有新媒体属性的独特表达方式。
事实上,限于出版周期的缘故,传统的期刊媒介对诸多热点尚未完全来得及反应。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收获》发表聚焦蚁族的长篇小说,体现了文学期刊对人的生存状态一如既往的关注与挖掘,《读书》发表五行数术书评,打破人们对传统占卜的偏见;《国家人文历史》钩沉欧洲历史的分裂常态,回应英国脱欧的热点……对于现实中的热点,传统期刊有着自己的独特表达和价值取向。
读书期刊
1.区域文明不能等着被他者发现
《读书》2016年8月号,月刊
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国家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被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产品所取代,西方的工艺美术界乃至整个艺术界都面临巨大的困境。艺术家们渴望从“新奇”的事物中寻找刺激,以激发日益枯竭的创作灵感。“新奇”的源头有二:时间上看,他们回过头审视中世纪文艺复兴前后的艺术;空间上看,他们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远东。远东的国家中,正在进行明治维新全面细化的日本,率先被西方所注意;随后,老派帝国清王朝也进入到对方视野。最新一期的《读书》发表《从“日本风”到“中国热”》的文章,详细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文中写道远东文明是以“异域”、“原始”和“未开化”的内涵进入到西方艺术界的,而这恰恰成为西方人所亟须的“新奇”。当西方人醉心于日本工艺美术时,触觉灵敏的大和民族立刻意识到向西方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机会到了,很多日本文化人、文化商人都积极地引导西方人追求日本艺术。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日本风”在西方艺术界越刮越猛。但随着第一代日本收藏家和一些重要收藏的易主,“日本风”势头大减。此时,“中国热”乘势而起。文章写道,“中国热”的形成中,古董商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西方世界对中国艺术的认识和研究,是从收藏和研究瓷器、青铜器等器物开始的,书画作品很晚才进入到西方艺术视野。和“日本风”浪潮中,日本人积极向西方介绍自己的文化艺术不同的是,“中国热”中的中国是被动的,处于被发现、被认识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一种后果:直到当今,西方人了解远东文明,很多时候都通过日本。比如禅宗,原本在中国形成并蔚为大观,但日本的铃木大拙却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禅学权威。
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向世界推介自己的文明,而不要等着被他者发现。
2.摇摆在学术与骗术中的数术
《书城》2016年8月号,月刊
当人们看到街头巷尾的算卦师、占卜摊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数术的一部分。数术是什么?最新一期的《书城》杂志发表俞晓群先生的文章。
俞先生认为,数术不是科学,它只是一堆国故。数千年来,它门派林立,鱼龙混杂,典籍散佚,人物湮灭,学理复杂,学说诡异,功能凶险;数千年来,庙堂与江湖,皇家与庶民,经书与纬书,学术与骗术,预知与未知,证实与证伪,这一切与数术相伴而行。尤其是近百年来,经常有三个词汇始终与数术形影不离,即:神秘主义、封建迷信、历史糟粕。进而造成其整体文化遗存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垃圾化和无人问津状态。
俞先生致力于数术的研究三十多年。他的认知是:数术是中国古代哲学本原。不了解它们,我们根本无法阅读古人的文章,无法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他从廿五史中的《五行志》为切入口研究数术,完成了“《五行志》研究系列”,他本人称之为 “五行三部曲”。
第一部是《五行志通考》,对廿五史《五行志》内容进行纵向梳理,打开诸史间藩篱,统一归类,从而有利于看清楚诸史《五行志》流变路径,发现其传承、异同和正误;有利于将诸史《五行志》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整理;第二部是《五行志札记》,即对《五行志通考》中发现问题,进行逐一研究,全面梳理;第三部是《五行占》,即用当代随笔笔法,逐一讲述五行占故事。这种科普的写作方式,真实再现数术文化内容,使一些混乱认识得到澄清。
■文学期刊
1.一支蚁族的孤独协奏曲
《收获》2016年第4期,大型文学双月刊
最新一期《收获》杂志打头的是徐则臣的长篇小说《王城如海》。讲述了这么一个关于蚁族的故事:海归先锋戏剧导演余松坡新导话剧《城市启示录》,剧中人物对蚁族的议论冒犯了年轻人,一个文化事件出乎他意料演变为一个社会事件,余松坡成为舆论的焦点。某日,他在天桥上遭遇因他告发而入狱十五年的堂兄,在遮天蔽日的雾霾中,神志不清的堂兄一副流浪哥的模样,出售新鲜空气和驱霾神器,余松坡的梦游症因此频繁发作。余家保姆罗冬雨必须及时启动留声机播放黑胶唱片上的《二泉映月》,才能阻止他的狂暴。一天疏漏,书房变成废墟,保姆的弟弟罗龙河在帮姐姐整理时,发现了多年前余松坡被误诊为肺癌时写下的遗书,由此窥见隐秘的真相。他将流浪哥带来余家,试图制造两人对峙,但女主人祁好提前归来,倒在血泊中……
小说里,“蚁族”可以是所有的人:留美归来的高知夫妇,做保姆和快递员的年轻情侣,大学毕业当口前途未定的年轻学生,以及小说中随时穿插的那个《城市启示录》的剧本角色,各类看似迥异的人群,都有着同样的焦虑、无奈、惆怅和压抑,还在奋斗的人苦不堪言、心态失衡,看似成功的人只能在深夜里进行饱受煎熬的自残——这就是中国一线城市的真实生活。城大,居之不易。
小说题目取自苏东坡的诗句:“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徐则臣在创作手记里这样说:“王城堪隐,万人如海,在这个城市,你的孤独无人响应;但你以为你只是你时,所有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所有人都是你,你也是所有人。”有评论家说:《王城如海》为每个向往在世界中心博得一席之地的人们,在雾霾中弹奏的一首夹杂着自责、惆怅、焦虑和无奈的孤独协奏曲。
2.续写福尔摩斯
《译林》2016年第4期,双月刊
在爱情小说、校园小说、玄幻小说等类型小说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类型小说中的重头戏——原创侦探小说,在国内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相反,国外的侦探小说也如火如荼,引入到国内也往往能引发畅销效应。书市上常常能见到的,近有日本东野圭吾的系列作品,远有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又极易影视化,福尔摩斯、柯南等侦探类型影视剧常常出现在电影电视上。
据最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福尔摩斯是史上被最多人扮演的人类文学角色。自黑白电影时代开始,这位名侦探已经被254次搬上银幕或荧幕,至少有75名演员饰演过他。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影响广泛、深受读者喜爱的福尔摩斯影视剧的诞生,最近一部备世人关注的福尔摩斯剧,则莫过于BBC出品英剧的《神探夏洛克》了。
我们知道,作者柯南·道尔最终是把福尔摩斯写死了的。续写福尔摩斯系列,许多后世作家跃跃欲试。最终,柯南·道尔产权会有史以来唯一认证的福尔摩斯续写之人诞生了,他是英国作家安东尼·赫洛维兹。上述的英剧《神探夏洛克》第一部,就改编自他续写的福尔摩斯新故事《丝之屋》。
最新一期的《译林》杂志推出了安东尼·赫洛维兹最新的续写作品,《神探夏洛克:莫里亚蒂》。书里的情节设置是:福尔摩斯不知所踪;冰冷的地下墓室,躺着一个叫莫里亚蒂的男人,身上藏着一封密信。没有人知道那里真的发生了什么,就连华生也不例外——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文史期刊
1.欧洲的分裂是历史的常态
《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15期,半月刊
英国脱离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重挫。在众人忙着分析这一事件对全球政经格局将产生何种影响时,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我们脑海中再次浮现:欧洲,这片和中国面积差不多大的地方,为什么分裂是常态?最近一期《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极为应景地以《欧洲,为什么分裂是常态?》为话题,发表了系列文章。
历史地看,中国从战国起,“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就开始崛起,到秦灭六国建立王朝,“大一统”的形式被空前确立,并在中国延续至今。与中国相反,西欧“大一统”的时间比较短暂,很长时间属于“小共同体”时代,类似于老子的“小国寡民”。具有大一统思维的国人,如何理解总是分裂的欧洲呢?
文章分析认为:作为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的一个半岛,欧洲自从史前时代以来就是各色人等殊途同归的目的地之一。长期以来,“欧洲”的定义是模糊不清的。“欧罗巴”这个地理概念源自于古希腊的传说,从一开始它就既未得到清晰界定,也不常用。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政治上的统一,却还不足以使技术和思想的传播止步。同时,有着悠久的“均势外交”传统的欧洲,这种外交模式让一些曾经想要统一欧洲的大国都最终归于失败,这是欧洲难以通过武力征服或政治合并实现区域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洲“小国而治”的文明制度,走向了一条不同于大一统的路,留下了不同的中西文明。直到今天,如何沟通中西文明,仍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2.古人的夏日追求
《中华遗产杂志》2016年8月刊
你的夏天记忆是什么?是空调房的葛优躺,还是熏风里的大西瓜?又或是人头攒动的游泳池,沁着水珠的汽水……无论什么细节,都离不开“消暑”的宗旨。最新一期的《中华遗产杂志》推出“清凉一夏”的特别策划,聚焦古人的夏日追求。
如果古人也有时尚杂志,那么夏季刊的主打单品一定是各式扇子:高定象牙扇,奢侈檀香扇、时尚的绢扇蒲扇,森系芭蕉扇……一扇一风骨,一扇一夏天。扇子最初的用途,并非纳凉,而是仪仗,就是画上常看见的帝王身后左右扛着的东西。然而当它一旦被开发出了消暑的功能,扇子的工艺和传奇,就开始百花齐放了。用扇子的人多了,不同的人还找到了不同的打开方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文胸武肚轿裤裆。”文人讲矜持,再热也只能在胸前轻轻摇扇。武人拿起扇子就对着胸口肚子来几下,要的就是清风畅快。而轿夫因为两腿内侧容易出汗,裤裆凉快比较要紧。除此之外,还有和尚扇领口,画家扇袖口的。
枕席也是不可少的。古人的夏季卧具,冰凉的玉枕、瓷枕和竹席是很常见的,然而要想达到葛优躺的境界,纱橱绝对少不了。纱橱也叫葛橱,是以纱葛等轻薄布料为帷帐隔离开的空间,既清凉透风,又能隔绝蚊虫。
自然还有消夏的食物。依照民间说法,夏天要吃蛋补心。立夏时节的“斗蛋”正是来源于此,以煮熟的鸡蛋相碰决胜负,不碎者胜。光吃蛋还不够,夏日的荷花又怎能离得开中国人的食案?济南名菜“炸荷花”,正是将荷花瓣裹蛋清油炸而成的荷花豆沙酥,入口清甜酥脆,实乃夏日佳品。
事实上,限于出版周期的缘故,传统的期刊媒介对诸多热点尚未完全来得及反应。但它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收获》发表聚焦蚁族的长篇小说,体现了文学期刊对人的生存状态一如既往的关注与挖掘,《读书》发表五行数术书评,打破人们对传统占卜的偏见;《国家人文历史》钩沉欧洲历史的分裂常态,回应英国脱欧的热点……对于现实中的热点,传统期刊有着自己的独特表达和价值取向。
读书期刊
1.区域文明不能等着被他者发现
《读书》2016年8月号,月刊
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国家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被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产品所取代,西方的工艺美术界乃至整个艺术界都面临巨大的困境。艺术家们渴望从“新奇”的事物中寻找刺激,以激发日益枯竭的创作灵感。“新奇”的源头有二:时间上看,他们回过头审视中世纪文艺复兴前后的艺术;空间上看,他们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远东。远东的国家中,正在进行明治维新全面细化的日本,率先被西方所注意;随后,老派帝国清王朝也进入到对方视野。最新一期的《读书》发表《从“日本风”到“中国热”》的文章,详细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文中写道远东文明是以“异域”、“原始”和“未开化”的内涵进入到西方艺术界的,而这恰恰成为西方人所亟须的“新奇”。当西方人醉心于日本工艺美术时,触觉灵敏的大和民族立刻意识到向西方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机会到了,很多日本文化人、文化商人都积极地引导西方人追求日本艺术。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日本风”在西方艺术界越刮越猛。但随着第一代日本收藏家和一些重要收藏的易主,“日本风”势头大减。此时,“中国热”乘势而起。文章写道,“中国热”的形成中,古董商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西方世界对中国艺术的认识和研究,是从收藏和研究瓷器、青铜器等器物开始的,书画作品很晚才进入到西方艺术视野。和“日本风”浪潮中,日本人积极向西方介绍自己的文化艺术不同的是,“中国热”中的中国是被动的,处于被发现、被认识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一种后果:直到当今,西方人了解远东文明,很多时候都通过日本。比如禅宗,原本在中国形成并蔚为大观,但日本的铃木大拙却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禅学权威。
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向世界推介自己的文明,而不要等着被他者发现。
2.摇摆在学术与骗术中的数术
《书城》2016年8月号,月刊
当人们看到街头巷尾的算卦师、占卜摊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数术的一部分。数术是什么?最新一期的《书城》杂志发表俞晓群先生的文章。
俞先生认为,数术不是科学,它只是一堆国故。数千年来,它门派林立,鱼龙混杂,典籍散佚,人物湮灭,学理复杂,学说诡异,功能凶险;数千年来,庙堂与江湖,皇家与庶民,经书与纬书,学术与骗术,预知与未知,证实与证伪,这一切与数术相伴而行。尤其是近百年来,经常有三个词汇始终与数术形影不离,即:神秘主义、封建迷信、历史糟粕。进而造成其整体文化遗存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垃圾化和无人问津状态。
俞先生致力于数术的研究三十多年。他的认知是:数术是中国古代哲学本原。不了解它们,我们根本无法阅读古人的文章,无法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他从廿五史中的《五行志》为切入口研究数术,完成了“《五行志》研究系列”,他本人称之为 “五行三部曲”。
第一部是《五行志通考》,对廿五史《五行志》内容进行纵向梳理,打开诸史间藩篱,统一归类,从而有利于看清楚诸史《五行志》流变路径,发现其传承、异同和正误;有利于将诸史《五行志》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整理;第二部是《五行志札记》,即对《五行志通考》中发现问题,进行逐一研究,全面梳理;第三部是《五行占》,即用当代随笔笔法,逐一讲述五行占故事。这种科普的写作方式,真实再现数术文化内容,使一些混乱认识得到澄清。
■文学期刊
1.一支蚁族的孤独协奏曲
《收获》2016年第4期,大型文学双月刊
最新一期《收获》杂志打头的是徐则臣的长篇小说《王城如海》。讲述了这么一个关于蚁族的故事:海归先锋戏剧导演余松坡新导话剧《城市启示录》,剧中人物对蚁族的议论冒犯了年轻人,一个文化事件出乎他意料演变为一个社会事件,余松坡成为舆论的焦点。某日,他在天桥上遭遇因他告发而入狱十五年的堂兄,在遮天蔽日的雾霾中,神志不清的堂兄一副流浪哥的模样,出售新鲜空气和驱霾神器,余松坡的梦游症因此频繁发作。余家保姆罗冬雨必须及时启动留声机播放黑胶唱片上的《二泉映月》,才能阻止他的狂暴。一天疏漏,书房变成废墟,保姆的弟弟罗龙河在帮姐姐整理时,发现了多年前余松坡被误诊为肺癌时写下的遗书,由此窥见隐秘的真相。他将流浪哥带来余家,试图制造两人对峙,但女主人祁好提前归来,倒在血泊中……
小说里,“蚁族”可以是所有的人:留美归来的高知夫妇,做保姆和快递员的年轻情侣,大学毕业当口前途未定的年轻学生,以及小说中随时穿插的那个《城市启示录》的剧本角色,各类看似迥异的人群,都有着同样的焦虑、无奈、惆怅和压抑,还在奋斗的人苦不堪言、心态失衡,看似成功的人只能在深夜里进行饱受煎熬的自残——这就是中国一线城市的真实生活。城大,居之不易。
小说题目取自苏东坡的诗句:“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徐则臣在创作手记里这样说:“王城堪隐,万人如海,在这个城市,你的孤独无人响应;但你以为你只是你时,所有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所有人都是你,你也是所有人。”有评论家说:《王城如海》为每个向往在世界中心博得一席之地的人们,在雾霾中弹奏的一首夹杂着自责、惆怅、焦虑和无奈的孤独协奏曲。
2.续写福尔摩斯
《译林》2016年第4期,双月刊
在爱情小说、校园小说、玄幻小说等类型小说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类型小说中的重头戏——原创侦探小说,在国内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相反,国外的侦探小说也如火如荼,引入到国内也往往能引发畅销效应。书市上常常能见到的,近有日本东野圭吾的系列作品,远有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又极易影视化,福尔摩斯、柯南等侦探类型影视剧常常出现在电影电视上。
据最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福尔摩斯是史上被最多人扮演的人类文学角色。自黑白电影时代开始,这位名侦探已经被254次搬上银幕或荧幕,至少有75名演员饰演过他。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影响广泛、深受读者喜爱的福尔摩斯影视剧的诞生,最近一部备世人关注的福尔摩斯剧,则莫过于BBC出品英剧的《神探夏洛克》了。
我们知道,作者柯南·道尔最终是把福尔摩斯写死了的。续写福尔摩斯系列,许多后世作家跃跃欲试。最终,柯南·道尔产权会有史以来唯一认证的福尔摩斯续写之人诞生了,他是英国作家安东尼·赫洛维兹。上述的英剧《神探夏洛克》第一部,就改编自他续写的福尔摩斯新故事《丝之屋》。
最新一期的《译林》杂志推出了安东尼·赫洛维兹最新的续写作品,《神探夏洛克:莫里亚蒂》。书里的情节设置是:福尔摩斯不知所踪;冰冷的地下墓室,躺着一个叫莫里亚蒂的男人,身上藏着一封密信。没有人知道那里真的发生了什么,就连华生也不例外——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文史期刊
1.欧洲的分裂是历史的常态
《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15期,半月刊
英国脱离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重挫。在众人忙着分析这一事件对全球政经格局将产生何种影响时,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我们脑海中再次浮现:欧洲,这片和中国面积差不多大的地方,为什么分裂是常态?最近一期《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极为应景地以《欧洲,为什么分裂是常态?》为话题,发表了系列文章。
历史地看,中国从战国起,“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就开始崛起,到秦灭六国建立王朝,“大一统”的形式被空前确立,并在中国延续至今。与中国相反,西欧“大一统”的时间比较短暂,很长时间属于“小共同体”时代,类似于老子的“小国寡民”。具有大一统思维的国人,如何理解总是分裂的欧洲呢?
文章分析认为:作为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的一个半岛,欧洲自从史前时代以来就是各色人等殊途同归的目的地之一。长期以来,“欧洲”的定义是模糊不清的。“欧罗巴”这个地理概念源自于古希腊的传说,从一开始它就既未得到清晰界定,也不常用。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政治上的统一,却还不足以使技术和思想的传播止步。同时,有着悠久的“均势外交”传统的欧洲,这种外交模式让一些曾经想要统一欧洲的大国都最终归于失败,这是欧洲难以通过武力征服或政治合并实现区域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洲“小国而治”的文明制度,走向了一条不同于大一统的路,留下了不同的中西文明。直到今天,如何沟通中西文明,仍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2.古人的夏日追求
《中华遗产杂志》2016年8月刊
你的夏天记忆是什么?是空调房的葛优躺,还是熏风里的大西瓜?又或是人头攒动的游泳池,沁着水珠的汽水……无论什么细节,都离不开“消暑”的宗旨。最新一期的《中华遗产杂志》推出“清凉一夏”的特别策划,聚焦古人的夏日追求。
如果古人也有时尚杂志,那么夏季刊的主打单品一定是各式扇子:高定象牙扇,奢侈檀香扇、时尚的绢扇蒲扇,森系芭蕉扇……一扇一风骨,一扇一夏天。扇子最初的用途,并非纳凉,而是仪仗,就是画上常看见的帝王身后左右扛着的东西。然而当它一旦被开发出了消暑的功能,扇子的工艺和传奇,就开始百花齐放了。用扇子的人多了,不同的人还找到了不同的打开方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文胸武肚轿裤裆。”文人讲矜持,再热也只能在胸前轻轻摇扇。武人拿起扇子就对着胸口肚子来几下,要的就是清风畅快。而轿夫因为两腿内侧容易出汗,裤裆凉快比较要紧。除此之外,还有和尚扇领口,画家扇袖口的。
枕席也是不可少的。古人的夏季卧具,冰凉的玉枕、瓷枕和竹席是很常见的,然而要想达到葛优躺的境界,纱橱绝对少不了。纱橱也叫葛橱,是以纱葛等轻薄布料为帷帐隔离开的空间,既清凉透风,又能隔绝蚊虫。
自然还有消夏的食物。依照民间说法,夏天要吃蛋补心。立夏时节的“斗蛋”正是来源于此,以煮熟的鸡蛋相碰决胜负,不碎者胜。光吃蛋还不够,夏日的荷花又怎能离得开中国人的食案?济南名菜“炸荷花”,正是将荷花瓣裹蛋清油炸而成的荷花豆沙酥,入口清甜酥脆,实乃夏日佳品。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