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学官网上贴出了该校即将停用中国知网的通知,给出的原因是,知网要价过高,北大图书馆正在全力进行续订谈判。知网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近年来大家版权意识都强了,而期刊杂志也在涨价,知网购买的很多资源也是独家,还有不少高成本外文资料需要购买,因此只能靠涨价维持。
一个公共知识的搬运仓库,仗着大学“论文刚需”涨价,5年间几乎翻了一倍,还搞得有些学校实在吃不消被迫停用之。这样的做法在现实中真能保护得了知识产权?
据笔者了解,一些高校老师可没有因为自己的论文在知网上被下载以后获得丝毫收益,甚至连上网查自己的论文还要给钱。同时,还有不少论文作者也在质疑,期刊是否能代表本人授权给数据库。所以这种因为大家重视“知识产权”所以涨价的说辞,似乎难言合理。
其实,这次知网涨价事件背后反映的非但不是“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反而是“知识产权”没有保护好的另一个佐证:我国不少期刊被人诟病的一个问题,是向需要发表论文的高校老师和学生“卖版面”,另一个就是向数据库收取“版权费”。当然了,学术期刊自有其生存压力,但有压力就能用一个个奇葩的条款来占有论文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了?再说了,就算知网真是按照下载次数给予期刊以稿酬,但这种作者丝毫不受益的做法能说合理吗?
那“知乎涨价”这题怎么破?既然相关部门没有规定一定要使用知网,很多高校又觉得贵了,那不用就是了。不少资源可以在其他数据库上找到,北大图书馆近期在其官网上给出了十余家其他资料库的网址。就连知网一次几百的论文检测功能,不少专业网站也是提供这类服务的,价格不贵,准确率也挺高。再者,没有网络真的就不能写论文了?之前那些年电脑还没出来的时候人们论文就不写了?学校图书馆就没有期刊能查阅了?
说到底这还不是因为不少人想图个方便,非要吊死在知网一棵树上,这不等着被“挟文要价”么。况且,偶尔让大学生再次重温一下如何在图书馆用较为“原始”的方式在书本上检索资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上知网只不过是应付一下论文,找到了需要的内容,也是复制粘贴或者再改写一下,观点本身并无多少创新。连一个“知网涨价”都能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甚至都懒得想办法去找点其他方法,以这样的态度做学问,毕业出去后真的靠谱吗?
总有一天,知网会明白,维护“知识产权”并不是只有涨价一个办法。当然了,到那时候,学术期刊的“病”应该也已经找到药来治了。(徐思远)
一个公共知识的搬运仓库,仗着大学“论文刚需”涨价,5年间几乎翻了一倍,还搞得有些学校实在吃不消被迫停用之。这样的做法在现实中真能保护得了知识产权?
据笔者了解,一些高校老师可没有因为自己的论文在知网上被下载以后获得丝毫收益,甚至连上网查自己的论文还要给钱。同时,还有不少论文作者也在质疑,期刊是否能代表本人授权给数据库。所以这种因为大家重视“知识产权”所以涨价的说辞,似乎难言合理。
其实,这次知网涨价事件背后反映的非但不是“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反而是“知识产权”没有保护好的另一个佐证:我国不少期刊被人诟病的一个问题,是向需要发表论文的高校老师和学生“卖版面”,另一个就是向数据库收取“版权费”。当然了,学术期刊自有其生存压力,但有压力就能用一个个奇葩的条款来占有论文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了?再说了,就算知网真是按照下载次数给予期刊以稿酬,但这种作者丝毫不受益的做法能说合理吗?
那“知乎涨价”这题怎么破?既然相关部门没有规定一定要使用知网,很多高校又觉得贵了,那不用就是了。不少资源可以在其他数据库上找到,北大图书馆近期在其官网上给出了十余家其他资料库的网址。就连知网一次几百的论文检测功能,不少专业网站也是提供这类服务的,价格不贵,准确率也挺高。再者,没有网络真的就不能写论文了?之前那些年电脑还没出来的时候人们论文就不写了?学校图书馆就没有期刊能查阅了?
说到底这还不是因为不少人想图个方便,非要吊死在知网一棵树上,这不等着被“挟文要价”么。况且,偶尔让大学生再次重温一下如何在图书馆用较为“原始”的方式在书本上检索资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上知网只不过是应付一下论文,找到了需要的内容,也是复制粘贴或者再改写一下,观点本身并无多少创新。连一个“知网涨价”都能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甚至都懒得想办法去找点其他方法,以这样的态度做学问,毕业出去后真的靠谱吗?
总有一天,知网会明白,维护“知识产权”并不是只有涨价一个办法。当然了,到那时候,学术期刊的“病”应该也已经找到药来治了。(徐思远)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