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京华时报
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图书节同在顺义新国展举行,随着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中国的儿童文学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8月25日晚,曹文轩与瑞典儿童文学作家乌尔夫·斯达尔克在单向空间对谈。为何儿童文学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斯达尔克认为,每一个成年人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忧伤的事情,因为他在生活里是个大人,很少会想起身体里的孩子。”而写作,让斯达尔克将现实的自己与内心的孩子连接起来。
重点关注
成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
乌尔夫·斯达尔克曾获得“林格伦文学奖”,是瑞典最着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这次他携《花豹》《有一颗星星叫阿亚克思》中文版来到北京图博会。当晚,他与曹文轩对谈的主题是“住在心里的野兽”,两人都曾获得国际儿童文学大奖。
聊到获奖带来的变化,斯达尔克说,开始一两天还觉得比较高兴,时间长了这个奖就成了书架上的一个装饰,“有时开窗户的时候,我会把奖杯往窗户旁边挪一下,确定它不会被风吹走。”而曹文轩获奖后明显感觉自己老了,他笑着说:“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时间,如果你想让他劳累,就给他一个安徒生奖。前几天我还开玩笑说,在决定颁发安徒生奖之前,作家先要接受身体检查,体检后才能颁发这个奖。”
童年经历对一个作家有什么样的影响?斯达尔克觉得,每一个成年人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忧伤的事情,因为他在生活里是个大人,很少会想起身体里的孩子。有时候,这个孩子和大人会一起笑一笑。”
斯达尔克现在正在创作的一本书里面,就写到孩子的妈妈去世了,爸爸告诉孩子必须要长大了。“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变成大人了,然后就到公园里去玩。在故事的结尾,其实是成年人身体里的小孩子和长大后的自己相遇了。如果大家读了我的作品就会觉得,我所有作品的出发点都是成年人和他内心那个孩子的交流,我的写作就是我和我内心的那个孩子的连接。”
曹文轩也赞同斯达尔克的看法,他引用《草房子》的一句话“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他说:“经常有人说,我的作品有一种伤感、忧郁,忧郁是哪里来的?主要是童年,我的童年是一个非常苦难的童年。如果按照基因,我应该是一个非常伟岸的男人,因为我的爸爸妈妈都很高,我至少应该长到180cm以上。可是我为什么只有170cm?原因就是在我长身体的时候没有吃的,许多年处在高度饥饿的状态。你们知道饥饿的感觉是什么吗?饥饿的感觉到了极致就是想拿一个石头放在手里,当馒头啃。”在对谈中,两人对于童年和儿童文学写作的理解很相似,这或许也是中外儿童文学作家更容易交流的原因,曹文轩说:“无论在瑞典,还是中国,文学的语言是共通的。”
名家新作
密茨凯维奇新作亮相国内
今年北京图博会的主宾国是中东欧16国,这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国家作为主宾国联合参展。四川文艺出版社在主宾国展台推出了波兰作家亚当·密茨凯维奇的两部新作《塔杜施先生》和《密茨凯维奇诗选》,这位伟大的波兰诗人又一次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
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是1976年中国“文革”后引进的第一部外国文学名着,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该书。翻译家易丽君教授特别推荐了《塔杜施先生》一书,她觉得“这是一部波兰的光辉的历史,不但故事好看,而且风景描写极其优美”。
《密茨凯维奇诗选》的译者林洪亮先生,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留学波兰,他说:“华沙大学旁边有个非常高大的密茨凯维奇纪念碑,我在那上学时几乎每天都从那里经过,那时就有了将他的作品介绍到中国的想法。”但林洪亮也提到他的担忧,他发现现在中国年轻人热爱波兰文学的人不多,希望波兰文学的翻译后继有人。
安德烈娅出书讲述孩子成长
克罗地亚儿童文学作家安德烈娅·彼得利克·侯赛诺维奇的新书《爱幻想的伊恩》,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安德烈娅以儿子的成长经历为脚本,大胆采用孩子的涂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用母亲的温情关怀生命的成长。
安德烈娅曾获第19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徽奖,原画被日本东京知弘美术馆收藏,目前已创作60多本图画书,其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语言。
这次安德烈娅以主宾国作家的身份来到中国,与中国家长们互动交流,她说:“和世界上所有的妈妈一样,我希望我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希望他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希望他所有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开发。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付新华父子记录护萤之路
在图博会上,有着“中国萤火虫研究第一人”之称的付新华推出了新书《水中的光亮》,付新华现场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十年寻萤、护萤之路。
《水中的光亮》是一本原创科普绘本,由蒲蒲兰绘本馆策划推出,作者付新华以自己和儿子野外寻找萤火虫的经历创作。现场,他和儿子付煜恒一同朗读了书中的故事。付新华表示,创作这个绘本除了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萤火虫,还希望更多的家长和小朋友参与到了解萤火虫和保护萤火虫的行列中来,希望大家除了到野外去认识动物植物,更要有意识地去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和植物。
在普通人印象中,萤火虫是浪漫却又脆弱的,在付新华眼中萤火虫非常弱小、凄美、短暂,但是又非常勇敢地在黑夜中发光,人们可以借助萤火虫的光走夜路而不会觉得孤独和害怕。这些看似矛盾的特性,其实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
中外交流
铁凝刘震云作品走进阿拉伯世界
8月25日,《人民文学》杂志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正式在北京图博会期间亮相,该杂志首期收录了中国着名作家铁凝、刘震云等人的作品。
近些年来,《人民文学》杂志陆续推出了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为世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打开了一个窗口。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是《人民文学》的第9种外文版,每一期有不同主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引用了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她觉得将好的作品比作一条卓有成效的道路,能够将中国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带到神秘的阿拉伯世界。
刘震云曾多次去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参加书展,还获过奖。他说:“这些天北京在举行图博会,大家也在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文学的作用是什么?首先,文学跟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现在世界不太平。世界上为什么会发生战争?是因为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一样,这反映在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其实,作为人来讲,实际上所有的民族之间的感情交流都差不多。世界上什么样的观点和什么样的情感最真实,最主要是反映在文学作品里。文学是虚构的,但有时会比现实生活更真实。世界上的民族非常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天都要吃饭。如果大家都多读文学作品,就会消除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偏见,我们都是一样的人。”(记者 田超)
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图书节同在顺义新国展举行,随着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中国的儿童文学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8月25日晚,曹文轩与瑞典儿童文学作家乌尔夫·斯达尔克在单向空间对谈。为何儿童文学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斯达尔克认为,每一个成年人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忧伤的事情,因为他在生活里是个大人,很少会想起身体里的孩子。”而写作,让斯达尔克将现实的自己与内心的孩子连接起来。
重点关注
成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
乌尔夫·斯达尔克曾获得“林格伦文学奖”,是瑞典最着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这次他携《花豹》《有一颗星星叫阿亚克思》中文版来到北京图博会。当晚,他与曹文轩对谈的主题是“住在心里的野兽”,两人都曾获得国际儿童文学大奖。
聊到获奖带来的变化,斯达尔克说,开始一两天还觉得比较高兴,时间长了这个奖就成了书架上的一个装饰,“有时开窗户的时候,我会把奖杯往窗户旁边挪一下,确定它不会被风吹走。”而曹文轩获奖后明显感觉自己老了,他笑着说:“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时间,如果你想让他劳累,就给他一个安徒生奖。前几天我还开玩笑说,在决定颁发安徒生奖之前,作家先要接受身体检查,体检后才能颁发这个奖。”
童年经历对一个作家有什么样的影响?斯达尔克觉得,每一个成年人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忧伤的事情,因为他在生活里是个大人,很少会想起身体里的孩子。有时候,这个孩子和大人会一起笑一笑。”
斯达尔克现在正在创作的一本书里面,就写到孩子的妈妈去世了,爸爸告诉孩子必须要长大了。“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变成大人了,然后就到公园里去玩。在故事的结尾,其实是成年人身体里的小孩子和长大后的自己相遇了。如果大家读了我的作品就会觉得,我所有作品的出发点都是成年人和他内心那个孩子的交流,我的写作就是我和我内心的那个孩子的连接。”
曹文轩也赞同斯达尔克的看法,他引用《草房子》的一句话“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他说:“经常有人说,我的作品有一种伤感、忧郁,忧郁是哪里来的?主要是童年,我的童年是一个非常苦难的童年。如果按照基因,我应该是一个非常伟岸的男人,因为我的爸爸妈妈都很高,我至少应该长到180cm以上。可是我为什么只有170cm?原因就是在我长身体的时候没有吃的,许多年处在高度饥饿的状态。你们知道饥饿的感觉是什么吗?饥饿的感觉到了极致就是想拿一个石头放在手里,当馒头啃。”在对谈中,两人对于童年和儿童文学写作的理解很相似,这或许也是中外儿童文学作家更容易交流的原因,曹文轩说:“无论在瑞典,还是中国,文学的语言是共通的。”
名家新作
密茨凯维奇新作亮相国内
今年北京图博会的主宾国是中东欧16国,这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国家作为主宾国联合参展。四川文艺出版社在主宾国展台推出了波兰作家亚当·密茨凯维奇的两部新作《塔杜施先生》和《密茨凯维奇诗选》,这位伟大的波兰诗人又一次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
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是1976年中国“文革”后引进的第一部外国文学名着,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该书。翻译家易丽君教授特别推荐了《塔杜施先生》一书,她觉得“这是一部波兰的光辉的历史,不但故事好看,而且风景描写极其优美”。
《密茨凯维奇诗选》的译者林洪亮先生,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留学波兰,他说:“华沙大学旁边有个非常高大的密茨凯维奇纪念碑,我在那上学时几乎每天都从那里经过,那时就有了将他的作品介绍到中国的想法。”但林洪亮也提到他的担忧,他发现现在中国年轻人热爱波兰文学的人不多,希望波兰文学的翻译后继有人。
安德烈娅出书讲述孩子成长
克罗地亚儿童文学作家安德烈娅·彼得利克·侯赛诺维奇的新书《爱幻想的伊恩》,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安德烈娅以儿子的成长经历为脚本,大胆采用孩子的涂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用母亲的温情关怀生命的成长。
安德烈娅曾获第19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徽奖,原画被日本东京知弘美术馆收藏,目前已创作60多本图画书,其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语言。
这次安德烈娅以主宾国作家的身份来到中国,与中国家长们互动交流,她说:“和世界上所有的妈妈一样,我希望我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希望他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希望他所有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开发。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付新华父子记录护萤之路
在图博会上,有着“中国萤火虫研究第一人”之称的付新华推出了新书《水中的光亮》,付新华现场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十年寻萤、护萤之路。
《水中的光亮》是一本原创科普绘本,由蒲蒲兰绘本馆策划推出,作者付新华以自己和儿子野外寻找萤火虫的经历创作。现场,他和儿子付煜恒一同朗读了书中的故事。付新华表示,创作这个绘本除了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萤火虫,还希望更多的家长和小朋友参与到了解萤火虫和保护萤火虫的行列中来,希望大家除了到野外去认识动物植物,更要有意识地去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和植物。
在普通人印象中,萤火虫是浪漫却又脆弱的,在付新华眼中萤火虫非常弱小、凄美、短暂,但是又非常勇敢地在黑夜中发光,人们可以借助萤火虫的光走夜路而不会觉得孤独和害怕。这些看似矛盾的特性,其实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
中外交流
铁凝刘震云作品走进阿拉伯世界
8月25日,《人民文学》杂志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正式在北京图博会期间亮相,该杂志首期收录了中国着名作家铁凝、刘震云等人的作品。
近些年来,《人民文学》杂志陆续推出了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为世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打开了一个窗口。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是《人民文学》的第9种外文版,每一期有不同主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引用了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她觉得将好的作品比作一条卓有成效的道路,能够将中国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带到神秘的阿拉伯世界。
刘震云曾多次去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参加书展,还获过奖。他说:“这些天北京在举行图博会,大家也在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文学的作用是什么?首先,文学跟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现在世界不太平。世界上为什么会发生战争?是因为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一样,这反映在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其实,作为人来讲,实际上所有的民族之间的感情交流都差不多。世界上什么样的观点和什么样的情感最真实,最主要是反映在文学作品里。文学是虚构的,但有时会比现实生活更真实。世界上的民族非常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天都要吃饭。如果大家都多读文学作品,就会消除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偏见,我们都是一样的人。”(记者 田超)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