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教授刘增人等人编著的《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日前出版。这套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四卷本大型工具书,是近现代文学期刊整理工作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该书的出版,成为日前举行的文学期刊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热点。与会专家从这套书的编辑思想、学术特点及其重要意义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该书以500万字、1510幅插图的篇幅,囊括了从1872年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创刊到1949年9月底共77年间的文学期刊,包括刊名、刊期、创刊时间及地域、编辑人(所)、发行人(所)、印刷人(所)、休刊或复刊或终刊、主要栏目、主要撰稿人等重要学术信息。与会专家认为,该书是同类工具书中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学科的基础性系统工程。
该书对文学期刊内涵与外延做出了科学界定,创设了“纯文学期刊”与“涉文学期刊”两组概念;还科学地界定了文学期刊起、迄时间,自觉地规避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国文学、新文学、20世纪文学等名词、概念上的分歧与争执,如实地把文学期刊叙述的起点,定位在公认的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创刊的1872年,而把终点定位在1949年10月1日前;在文学期刊名称的叙述范式上也很科学。中国文学期刊,因为同刊异名和异刊同名的实在太多,单是名为《新青年》的文学期刊,至少有十几种。编者自行探索设计了一种合情合理的表述方式,即在通常的刊名之后,以圆括号加缀创刊时间与地点,形成《小说月报(1910·上海·前期)》《小说月报(1940·上海)》《语丝(1924·北京、上海)》的刊名模式,从而给文学期刊一种类似“条形码”的识别标志,给读者判断文学期刊的真实具体身份提供了可信的依据,类似于公民的“身份证”,商品的“二维码”;该书体例的创制,也是该书科学性的重要标志。正文分为“时间序列中的文学期刊信息”与“空间序列中的文学期刊信息”两大部类,前者按照文学期刊创刊的时间先后排列,后者按照文学期刊创刊的区域排列。有关文学期刊的封面图像,穿插其间,努力营造“左图右史”的效果,帮助读者回到文学史的发生现场。(记者 邓凯)
该书以500万字、1510幅插图的篇幅,囊括了从1872年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创刊到1949年9月底共77年间的文学期刊,包括刊名、刊期、创刊时间及地域、编辑人(所)、发行人(所)、印刷人(所)、休刊或复刊或终刊、主要栏目、主要撰稿人等重要学术信息。与会专家认为,该书是同类工具书中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学科的基础性系统工程。
该书对文学期刊内涵与外延做出了科学界定,创设了“纯文学期刊”与“涉文学期刊”两组概念;还科学地界定了文学期刊起、迄时间,自觉地规避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国文学、新文学、20世纪文学等名词、概念上的分歧与争执,如实地把文学期刊叙述的起点,定位在公认的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创刊的1872年,而把终点定位在1949年10月1日前;在文学期刊名称的叙述范式上也很科学。中国文学期刊,因为同刊异名和异刊同名的实在太多,单是名为《新青年》的文学期刊,至少有十几种。编者自行探索设计了一种合情合理的表述方式,即在通常的刊名之后,以圆括号加缀创刊时间与地点,形成《小说月报(1910·上海·前期)》《小说月报(1940·上海)》《语丝(1924·北京、上海)》的刊名模式,从而给文学期刊一种类似“条形码”的识别标志,给读者判断文学期刊的真实具体身份提供了可信的依据,类似于公民的“身份证”,商品的“二维码”;该书体例的创制,也是该书科学性的重要标志。正文分为“时间序列中的文学期刊信息”与“空间序列中的文学期刊信息”两大部类,前者按照文学期刊创刊的时间先后排列,后者按照文学期刊创刊的区域排列。有关文学期刊的封面图像,穿插其间,努力营造“左图右史”的效果,帮助读者回到文学史的发生现场。(记者 邓凯)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