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为什么与刘勰同时期的西方没有出现能与其相媲美的巨着?《文心雕龙》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今天我们如何领会这一原则?刘勰的文体理论今天是否还有借鉴价值?请看《辽宁日报》记者对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中的专访(下)。
同期西方未出现能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文论巨着
辽宁日报: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同时期的西方是否也有能和《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的巨着?我们今天如何来看待这部文论?
李建中:刘勰生活在公元五世纪与六世纪之交,《文心雕龙》完成于五世纪末。这个时期正值西方的中世纪,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早已结束,而文艺复兴还要耐心地等待一千多年才能到来。因此,与刘勰同时期的西方,没有出现能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文论巨着。
现代社会第一次将《文心雕龙》与西方文论相比较的是鲁迅先生,他在1921年说过一段后来经常被人引用的话:“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可见在鲁迅眼里,西方文论着作中能够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只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而亚氏是西方文论的祖师爷,《诗学》是西方文论的圣经。
刘勰与亚里士多德隔了将近千年,两人都创作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文论经典。中国文学界有两门显学: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与研究《文心雕龙》的龙学。红学谈“情”,龙学论“理”,此“情”此“理”的历史及现实影响力,用刘勰的话说,是“泰山遍雨,河润千里”。
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
原道征圣宗经
辽宁日报:《文心雕龙》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这也是全书的“文之枢纽”,今天我们如何领会这一原则?这一原则对我们今天的创作是否还适用?
李建中:《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六个字:原道、征圣、宗经。这六个字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要以“道”为根本,以“圣人”为老师,以“经典”为楷模。圣人是经典的作者,圣人通过创作经典而彰明天地宇宙之大道,反过来说,天地之道借助圣人的文化创造而彰显于世,推行于世。刘勰所说的“文”是广义的文学,相当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包括了先秦的五经和诸子。在刘勰看来,最好的文学作品是五经,最伟大的文学家是包括孔子在内的先秦圣人。
刘勰提出这样一个原则是有针对性的,他针对的就是他那个时代绮靡委顿的文风:文学创作只追求外在的好看,辞采华丽铺张而情感空洞贫乏,太多的辞采,太少的感情,刘勰称之为“繁采寡情”。拿什么来拯救那个时代的文学?刘勰开出的药方是儒家经典的“辞尚体要”,文辞最为重要的是体察要义,而不要一味地追求新异。或简或繁,或显或隐,先秦儒家经典在“辞尚体要”方面均为后世文学做出了榜样。
刘勰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中国文学的根在哪里?在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在孔子所整理的文化元典之中。中国各体文学的楷模在先秦元典,比如《诗经》《楚辞》是诗歌的楷模,先秦诸子是散文的楷模,又比如《左传》是叙事文学的楷模,等等。其二,中国文学的魂是什么?是人,是作为天地之心、五行之秀的人。天有天之文,地有地之文,人有人之文,人之文就是文学。其三,中国文学的德(功德、功用)是什么?是用人类创造的文来言说道,我们今天称之为人文,引而申之,又包括人性、人道、人情、人(仁)理。
辽宁日报:在文体论中,刘勰讨论的文体约35种,我们今天的写作如何借鉴这样的文体?
李建中:《文心雕龙》讨论了刘勰他那个时代所有的文体,时过境迁,30多种文体之中有一部分我们今天已不常用。尽管如此,刘勰的文体理论依然有着多方面的借鉴价值。
一是他的文体研究“四原则”,也就是研究任何一种文体必须着眼于四个方面:追寻文体的源头并弄清楚其流变;给这个文体下定义并弄清楚其内涵外延;判断并选择某一类文体中的经典作家及作品;从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中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规律。
二是他的文体研究并不局限于文类(我们今天称之为“体裁”),同时还包括了“体貌”(文学风格)、“语体”(文学修辞)和“体式”(话语方式)。这些与今天的西方文论都是可以相互通约和平等对话的。
三是他的文体论在具体的“体”之上有一个总体的“体”,这个“体”的内核或内在支撑是先秦的儒家文化精神。刘勰所处的那个时代,儒家文化精神严重匮乏,所以那个时代的文学特征是“文体解散”,而刘勰拯救那个时代文学的思路是回到先秦,回到先秦元典。
同期西方未出现能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文论巨着
辽宁日报: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同时期的西方是否也有能和《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的巨着?我们今天如何来看待这部文论?
李建中:刘勰生活在公元五世纪与六世纪之交,《文心雕龙》完成于五世纪末。这个时期正值西方的中世纪,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早已结束,而文艺复兴还要耐心地等待一千多年才能到来。因此,与刘勰同时期的西方,没有出现能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文论巨着。
现代社会第一次将《文心雕龙》与西方文论相比较的是鲁迅先生,他在1921年说过一段后来经常被人引用的话:“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可见在鲁迅眼里,西方文论着作中能够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只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而亚氏是西方文论的祖师爷,《诗学》是西方文论的圣经。
刘勰与亚里士多德隔了将近千年,两人都创作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文论经典。中国文学界有两门显学: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与研究《文心雕龙》的龙学。红学谈“情”,龙学论“理”,此“情”此“理”的历史及现实影响力,用刘勰的话说,是“泰山遍雨,河润千里”。
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
原道征圣宗经
辽宁日报:《文心雕龙》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这也是全书的“文之枢纽”,今天我们如何领会这一原则?这一原则对我们今天的创作是否还适用?
李建中:《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六个字:原道、征圣、宗经。这六个字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要以“道”为根本,以“圣人”为老师,以“经典”为楷模。圣人是经典的作者,圣人通过创作经典而彰明天地宇宙之大道,反过来说,天地之道借助圣人的文化创造而彰显于世,推行于世。刘勰所说的“文”是广义的文学,相当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包括了先秦的五经和诸子。在刘勰看来,最好的文学作品是五经,最伟大的文学家是包括孔子在内的先秦圣人。
刘勰提出这样一个原则是有针对性的,他针对的就是他那个时代绮靡委顿的文风:文学创作只追求外在的好看,辞采华丽铺张而情感空洞贫乏,太多的辞采,太少的感情,刘勰称之为“繁采寡情”。拿什么来拯救那个时代的文学?刘勰开出的药方是儒家经典的“辞尚体要”,文辞最为重要的是体察要义,而不要一味地追求新异。或简或繁,或显或隐,先秦儒家经典在“辞尚体要”方面均为后世文学做出了榜样。
刘勰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中国文学的根在哪里?在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在孔子所整理的文化元典之中。中国各体文学的楷模在先秦元典,比如《诗经》《楚辞》是诗歌的楷模,先秦诸子是散文的楷模,又比如《左传》是叙事文学的楷模,等等。其二,中国文学的魂是什么?是人,是作为天地之心、五行之秀的人。天有天之文,地有地之文,人有人之文,人之文就是文学。其三,中国文学的德(功德、功用)是什么?是用人类创造的文来言说道,我们今天称之为人文,引而申之,又包括人性、人道、人情、人(仁)理。
辽宁日报:在文体论中,刘勰讨论的文体约35种,我们今天的写作如何借鉴这样的文体?
李建中:《文心雕龙》讨论了刘勰他那个时代所有的文体,时过境迁,30多种文体之中有一部分我们今天已不常用。尽管如此,刘勰的文体理论依然有着多方面的借鉴价值。
一是他的文体研究“四原则”,也就是研究任何一种文体必须着眼于四个方面:追寻文体的源头并弄清楚其流变;给这个文体下定义并弄清楚其内涵外延;判断并选择某一类文体中的经典作家及作品;从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中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规律。
二是他的文体研究并不局限于文类(我们今天称之为“体裁”),同时还包括了“体貌”(文学风格)、“语体”(文学修辞)和“体式”(话语方式)。这些与今天的西方文论都是可以相互通约和平等对话的。
三是他的文体论在具体的“体”之上有一个总体的“体”,这个“体”的内核或内在支撑是先秦的儒家文化精神。刘勰所处的那个时代,儒家文化精神严重匮乏,所以那个时代的文学特征是“文体解散”,而刘勰拯救那个时代文学的思路是回到先秦,回到先秦元典。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