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当纸媒、电视媒体热情融入互联网时代时,纯文学期刊也在做着改变。创刊59年的《收获》首开在线投稿app,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一次纯文学期刊和读者及文学爱好者接地气的“拥抱”,是否也预示着纯文学在互联网时代即将发生变化?
快速阅读的当下,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也让大量网络文学兴起。纯文学期刊也通过推出电子版、开辟官网和微博等方式,顺应时代和读者的变化。老牌杂志《收获》走过了59年的岁月,在近日率先推出了在线投稿app,引发广泛关注。这是纯文学期刊贴近当下读者大势所趋吗?
一次小创新将带来大变革?
上世纪80年代那个热衷文学的时代,《收获》《当代》《人民文学》《延河》等一批文学期刊,是无数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心中的“殿堂”,一批如今耳熟能详的作家,当年就从这里起步显露山水。如今,更多的年轻人却习惯了网络阅读。网络文学近些也风生水起,积攒了很多忠实的年轻读者群,《琅琊榜》《花千骨》……不少影视剧就是从网络文学改编而来,大受欢迎。
无论哪个时代,看书的人都在。如今不少老牌纯文学期刊订阅量稳定,但却无法和当年相提并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收获》官方微博近日置顶了一条消息:“《收获》邀请您在线投稿”,只要下载app,就可以实现在线投稿,并且期刊的众多编辑“入驻”,可直接提交到编辑部初审,未来还可实现互动,进行写作辅导等服务。
从纸质投稿升级到电子邮箱,这次“在线直投+编辑互动”的创新,宣告着纯文学期刊投稿方式的一种全新改变,《收获》此举的愿望不止是为了发掘更多优秀写作者。
60岁的《延河》期刊是我省代表性文学刊物,和《收获》同为纯文学期刊代表。“我觉得这种改变是一种大势所趋”,《延河》总编辑阎安告诉记者,他觉得这是纯文学刊物和这个时代阅读方式的一次有效对接。“这只是一个开头,现在任何一家文学刊物如果和过去一样,只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媒体上,都无法顺应时代。”新媒体带来了阅读方式的革命,其实纯文学期刊之前也做过一些探寻和转变,比如推出电子版、官博和官网,有的在官网上也开辟了投稿专栏。
对于读者和文学爱好者而言,这种改变是愉快的。文学爱好者洋葱告诉记者,以前也投稿,但就觉得面对的是一个冷冰冰的电子邮箱,然后就是等待。透过这样的平台,“最起码多了一个机会,也多了被指导的机会。”他说,当然会因为下载app,对《收获》有更多的关注。这种广泛关注所产生的影响力,或许纯文学期刊最乐于看到的。
“这种面对公众敞开的形式,充满了活力和存在感。”阎安认为,此次《收获》期刊实行的是一种小革命,只是投稿方式的调整,但却做得很通透。“投稿方式更加透明,和编辑也有互动,这让投稿过程很快乐。”直接的效果就是吸引更多新的读者关注,用互联网的方式扩大纯文学期刊的影响力。
“《收获》是国内一流的文学期刊,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新的有潜力的作者脱颖而出创造了新的平台”,省作协副主席、陕师大文学院教授朱鸿告诉记者,全世界纸质书籍、刊物、报纸都在应对网络化冲击,文学期刊也面临着求生存争发展的状况。此举另一方面是在传统阅读习惯下吸引新的阅读群体。
传统约稿方式仍是主流
从投稿方式的变化开始,到探索ip开发、建立剧本工厂,无论《收获》能否如愿撬开纯文学繁荣的一扇大门,但和互联网拥抱确实先赢得了关注。可面对大量网络在线投稿时,纯文学期刊或出版社的标准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未来出版社总编辑陆三强告诉记者,建立这种互动平台最好的一点是有助于编辑、作者、读者三方深入了解。“期刊或出版社可通过读者完成市场调研,了解大家想看什么。编辑可通过平台了解作者能写什么,并逐步增加联系。作者也会了解到期刊和出版社需要什么内容。这就像是鼓掌时,让双手能拍到一起。”
他认为这个方向非常好,但向熟悉的作者群约稿还会是出版社的主流。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文学期刊还是出版社,都有一个常年积累的作者群。“我们社每年会策划主题,更愿意用熟悉的作家,因为了解他(她)的风格和水平。这种熟悉,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阎安也提到,纯文学期刊基本都是定向约稿,这样文学质量才有保障。每年主题不同,有时要早早约稿,给作者留出创作时间。“开通app在线投稿形式是好的,但一个刊物自己的文学概念、文学追求等标准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
由此看来,在线投稿app的出现对文学新人来讲还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它更多的意义是发出了纯文学深度“拥抱”互联网的信号,让纯文学再受关注也更加“亲民”。
快速阅读的当下,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也让大量网络文学兴起。纯文学期刊也通过推出电子版、开辟官网和微博等方式,顺应时代和读者的变化。老牌杂志《收获》走过了59年的岁月,在近日率先推出了在线投稿app,引发广泛关注。这是纯文学期刊贴近当下读者大势所趋吗?
一次小创新将带来大变革?
上世纪80年代那个热衷文学的时代,《收获》《当代》《人民文学》《延河》等一批文学期刊,是无数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心中的“殿堂”,一批如今耳熟能详的作家,当年就从这里起步显露山水。如今,更多的年轻人却习惯了网络阅读。网络文学近些也风生水起,积攒了很多忠实的年轻读者群,《琅琊榜》《花千骨》……不少影视剧就是从网络文学改编而来,大受欢迎。
无论哪个时代,看书的人都在。如今不少老牌纯文学期刊订阅量稳定,但却无法和当年相提并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收获》官方微博近日置顶了一条消息:“《收获》邀请您在线投稿”,只要下载app,就可以实现在线投稿,并且期刊的众多编辑“入驻”,可直接提交到编辑部初审,未来还可实现互动,进行写作辅导等服务。
从纸质投稿升级到电子邮箱,这次“在线直投+编辑互动”的创新,宣告着纯文学期刊投稿方式的一种全新改变,《收获》此举的愿望不止是为了发掘更多优秀写作者。
60岁的《延河》期刊是我省代表性文学刊物,和《收获》同为纯文学期刊代表。“我觉得这种改变是一种大势所趋”,《延河》总编辑阎安告诉记者,他觉得这是纯文学刊物和这个时代阅读方式的一次有效对接。“这只是一个开头,现在任何一家文学刊物如果和过去一样,只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媒体上,都无法顺应时代。”新媒体带来了阅读方式的革命,其实纯文学期刊之前也做过一些探寻和转变,比如推出电子版、官博和官网,有的在官网上也开辟了投稿专栏。
对于读者和文学爱好者而言,这种改变是愉快的。文学爱好者洋葱告诉记者,以前也投稿,但就觉得面对的是一个冷冰冰的电子邮箱,然后就是等待。透过这样的平台,“最起码多了一个机会,也多了被指导的机会。”他说,当然会因为下载app,对《收获》有更多的关注。这种广泛关注所产生的影响力,或许纯文学期刊最乐于看到的。
“这种面对公众敞开的形式,充满了活力和存在感。”阎安认为,此次《收获》期刊实行的是一种小革命,只是投稿方式的调整,但却做得很通透。“投稿方式更加透明,和编辑也有互动,这让投稿过程很快乐。”直接的效果就是吸引更多新的读者关注,用互联网的方式扩大纯文学期刊的影响力。
“《收获》是国内一流的文学期刊,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新的有潜力的作者脱颖而出创造了新的平台”,省作协副主席、陕师大文学院教授朱鸿告诉记者,全世界纸质书籍、刊物、报纸都在应对网络化冲击,文学期刊也面临着求生存争发展的状况。此举另一方面是在传统阅读习惯下吸引新的阅读群体。
传统约稿方式仍是主流
从投稿方式的变化开始,到探索ip开发、建立剧本工厂,无论《收获》能否如愿撬开纯文学繁荣的一扇大门,但和互联网拥抱确实先赢得了关注。可面对大量网络在线投稿时,纯文学期刊或出版社的标准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未来出版社总编辑陆三强告诉记者,建立这种互动平台最好的一点是有助于编辑、作者、读者三方深入了解。“期刊或出版社可通过读者完成市场调研,了解大家想看什么。编辑可通过平台了解作者能写什么,并逐步增加联系。作者也会了解到期刊和出版社需要什么内容。这就像是鼓掌时,让双手能拍到一起。”
他认为这个方向非常好,但向熟悉的作者群约稿还会是出版社的主流。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文学期刊还是出版社,都有一个常年积累的作者群。“我们社每年会策划主题,更愿意用熟悉的作家,因为了解他(她)的风格和水平。这种熟悉,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阎安也提到,纯文学期刊基本都是定向约稿,这样文学质量才有保障。每年主题不同,有时要早早约稿,给作者留出创作时间。“开通app在线投稿形式是好的,但一个刊物自己的文学概念、文学追求等标准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
由此看来,在线投稿app的出现对文学新人来讲还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它更多的意义是发出了纯文学深度“拥抱”互联网的信号,让纯文学再受关注也更加“亲民”。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