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以“对话智慧,引领未来”为发展理念,以“媒体+智库”为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报刊主业,做专做精媒体融合,做宽做亮多元发展,全社“两个效益”持续提升,呈现蒸蒸日上的生动态势。
主业需做大做强
传统纸媒还有没有发展空间?能否成为发展壮大的主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用积极的实践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报刊质量重于泰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秉承“像编写教材一样办报办刊”的优良传统,持续加强报刊质量建设。坚持以审读为抓手,以比全国差错率标准更高的要求,加强印前审读和印后即时审读,完善奖惩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推动质量全面提升。建立精品文章、特色栏目和品牌报刊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每年的评选结果进行表彰奖励,确保社办报刊在全国、全省综合质量评比中的领先地位。关口前移,加强策划,开好征询会、组稿会、编前会,精选话题,优选稿件。
严格的办报办刊标准,让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不少报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江苏高教》连续保持双核心期刊位置;《江苏教育》被评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刊”,转载率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位居第二;《阅读》入选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并成功申报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初中生世界》成功申报江苏省精品期刊提升工程专项资金。
此外,在纸质媒体面临严峻发行形势的背景下,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坚定信心,致力于开拓省内外市场,确保发行数量不断增长: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报刊用报刊活动,增进编者与读者互动,提高报刊使用效益;开展走进校园服务师生活动,通过“名师大讲堂”等载体,扩大报刊影响力;提供内容增值产品,如拓展阅读材料、光盘等,更多服务读者需求。经过不懈努力,全社报刊期发行总量从2010年的250万份增长到2015年的420万份,增长近70%,同步实现了码洋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融合需做专做精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教育报刊来说,媒体融合要立足专业特色,推出精准服务产品。
坚持“精”“专”原则,不断拓展媒体平台。围绕建设江苏最专业的教育新闻“集散地”目标,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于2009年建成“江苏教育新闻网”,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教育新闻网。截至目前,网站总点击量已突破9000万人次,最高点击量为25万人次。围绕精准服务读者人群,总社的两报六刊均已全面建成微博、微信平台。2015年“苏派教育在线”全媒体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并上线运行。2016年,总社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基本建立起报刊网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运行格局。
互相依托,实现共赢是媒体融合的价值追求。江苏教育新闻网使报刊内容的延伸阅读落实并落地,依靠纸质报刊的品牌优势和内容优势,总社的新媒体建设目标明确、资源丰富。2015年,总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国家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并获得全省报业融合发展奖,是唯一入选的专业类报刊社。总社已初步建立包括信息发布平台、学习社区平台、资源库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在内的数字出版矩阵。
多元发展需做宽做亮
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做好主业,推进媒体融合,还需要走多元发展道路,使主业平台加长加宽,使媒体融合增收增效。
围绕智库功能发挥,建构发展平台。教育报刊作为专业媒体,立足教育这一专业领域,加强其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智库功能是教育报刊拥有更多行业话语权的必然选择。总社先后成立了“苏派教育研究中心”“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研究中心”等,并与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成立了教育图书出版中心,联合开发相关教育教学图书,组织面向省内外的苏派教学培训研讨活动。经过几年努力,总社所属的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已成为苏派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的重要阵地,年培训人数近5000人,成为全省教师教研科研培训的一个亮点。
围绕“二次开发”,延伸发展平台。利用社内优质教育报刊内容资源和承担的全省重要活动成果,组织“二次开发”,先后汇编出版了多个系列的精品丛书和活动光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初中生世界》创刊20周年推出的精品丛书,受到广大初中生普遍欢迎。注重“二次开发”,推出报刊内容和成果的再加工产品已成为各报刊编辑部的自觉行为。
围绕对外合作,共建发展平台。总社每年承担江苏省文明办等单位10多项合作活动,从以往的仅仅合作组织活动走向现在的共建合作平台推进活动。以合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例,现已建成了全省中小学校“八礼四仪”资源库,已有近千所学校加盟。与省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感动江苏教育人物”系列评选活动时,新建了“最美教育人”微信公众号,短短一周时间,订阅用户就突破了10万。
目前,总社教育报刊主业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媒体融合不仅促进了主业发展,融合本身也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产生了显着效益。在此基础上,多元发展则颇有水到渠成的味道,且为“十三五”期间的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者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
主业需做大做强
传统纸媒还有没有发展空间?能否成为发展壮大的主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用积极的实践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报刊质量重于泰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秉承“像编写教材一样办报办刊”的优良传统,持续加强报刊质量建设。坚持以审读为抓手,以比全国差错率标准更高的要求,加强印前审读和印后即时审读,完善奖惩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推动质量全面提升。建立精品文章、特色栏目和品牌报刊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每年的评选结果进行表彰奖励,确保社办报刊在全国、全省综合质量评比中的领先地位。关口前移,加强策划,开好征询会、组稿会、编前会,精选话题,优选稿件。
严格的办报办刊标准,让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不少报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江苏高教》连续保持双核心期刊位置;《江苏教育》被评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刊”,转载率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位居第二;《阅读》入选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并成功申报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初中生世界》成功申报江苏省精品期刊提升工程专项资金。
此外,在纸质媒体面临严峻发行形势的背景下,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坚定信心,致力于开拓省内外市场,确保发行数量不断增长: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报刊用报刊活动,增进编者与读者互动,提高报刊使用效益;开展走进校园服务师生活动,通过“名师大讲堂”等载体,扩大报刊影响力;提供内容增值产品,如拓展阅读材料、光盘等,更多服务读者需求。经过不懈努力,全社报刊期发行总量从2010年的250万份增长到2015年的420万份,增长近70%,同步实现了码洋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融合需做专做精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教育报刊来说,媒体融合要立足专业特色,推出精准服务产品。
坚持“精”“专”原则,不断拓展媒体平台。围绕建设江苏最专业的教育新闻“集散地”目标,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于2009年建成“江苏教育新闻网”,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教育新闻网。截至目前,网站总点击量已突破9000万人次,最高点击量为25万人次。围绕精准服务读者人群,总社的两报六刊均已全面建成微博、微信平台。2015年“苏派教育在线”全媒体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并上线运行。2016年,总社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基本建立起报刊网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运行格局。
互相依托,实现共赢是媒体融合的价值追求。江苏教育新闻网使报刊内容的延伸阅读落实并落地,依靠纸质报刊的品牌优势和内容优势,总社的新媒体建设目标明确、资源丰富。2015年,总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国家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并获得全省报业融合发展奖,是唯一入选的专业类报刊社。总社已初步建立包括信息发布平台、学习社区平台、资源库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在内的数字出版矩阵。
多元发展需做宽做亮
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做好主业,推进媒体融合,还需要走多元发展道路,使主业平台加长加宽,使媒体融合增收增效。
围绕智库功能发挥,建构发展平台。教育报刊作为专业媒体,立足教育这一专业领域,加强其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智库功能是教育报刊拥有更多行业话语权的必然选择。总社先后成立了“苏派教育研究中心”“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研究中心”等,并与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成立了教育图书出版中心,联合开发相关教育教学图书,组织面向省内外的苏派教学培训研讨活动。经过几年努力,总社所属的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已成为苏派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的重要阵地,年培训人数近5000人,成为全省教师教研科研培训的一个亮点。
围绕“二次开发”,延伸发展平台。利用社内优质教育报刊内容资源和承担的全省重要活动成果,组织“二次开发”,先后汇编出版了多个系列的精品丛书和活动光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初中生世界》创刊20周年推出的精品丛书,受到广大初中生普遍欢迎。注重“二次开发”,推出报刊内容和成果的再加工产品已成为各报刊编辑部的自觉行为。
围绕对外合作,共建发展平台。总社每年承担江苏省文明办等单位10多项合作活动,从以往的仅仅合作组织活动走向现在的共建合作平台推进活动。以合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例,现已建成了全省中小学校“八礼四仪”资源库,已有近千所学校加盟。与省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感动江苏教育人物”系列评选活动时,新建了“最美教育人”微信公众号,短短一周时间,订阅用户就突破了10万。
目前,总社教育报刊主业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媒体融合不仅促进了主业发展,融合本身也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产生了显着效益。在此基础上,多元发展则颇有水到渠成的味道,且为“十三五”期间的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者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