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明网
12月3日上午,由中道智慧大同世界有限公司向北大学子赠送2016年第11期《博览群书》杂志活动在北大举行。内含北大六位博士的优秀作品和北大名师俞孔坚等四位院士精湛文字的《博览群书》杂志,为北大校园平添了一抹冬日的温馨。
本次赠送活动,由北京大学团委与学生会选在人流如织的校园三角地、新太阳学生活动中心北侧展位举行。活动源自中道智慧大同世界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大爱乾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成平对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的一次来访。冯成平不仅是企业家,也是一位文化学者,其著作《家风正国风清》《红色管理》等以及《阳光下的我们》等歌词颇受好评。看到北大金涛等撰写的“六博士寄语文代会作代会”系列述评在《博览群书》版面上“熠熠生辉”,热心公益的他决定把本期杂志赠送文艺界专家和北大等高校的学子。
但在决定赠与大学生时,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冯成平翻阅着杂志的内容略有迟疑:“《博览群书》适合高级知识分子阅读,大学生会有阅读兴趣吗?”冯成平的疑虑经《博览群书》杂志工作人员传递给北大方面,北大校团委与学生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在北大图书馆、不少学者的办公室或家里,甚至不少学生自己都有这本当年由胡耀邦总书记题写刊名的图书和作品评论类杂志,而北大师生很多人也是这本杂志的作者。
果不其然,12月3日,当《博览群书》出现在北大学子面前时,杂志的精彩内容立即吸引了许多同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部实习教师李颖娴翻阅了本期本期杂志在“校园悦读”专栏安排的清华附中师生舒迟和孔秋关于鲁迅的笔谈——《鲁迅先生 百年树人》《去掉光环的鲁迅更可读》,又看到特别安排的著名鲁迅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的文章——《鲁迅:照亮民族遗产的思想者》,她认为,这是中学师生和学术大家的思想对话,并表示,杂志上关于鲁迅先生的这三篇文章,正好与自己近期的学术思考发生碰撞,对她来说很有启发。北大法学院学生王宥人表示,自己是《博览群书》的“老读者”,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思想前沿的杂志,既有对社会的认知,也有对学术的探讨,是启迪智慧、开拓眼界的优质刊物,十分高兴能收到最新一期赠书。北大学生苏秋纳说:“作为文学爱好者收到赠书十分激动,一打开就看到关于青春文学、电影、网络文学、小说、诗歌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漫谈,像冬日的阳光,令人满口含香。”北大学生孙轶斌则说:“我是一个关注时事的学生,《博览群书》杂志的文章很有创新性,受赠期刊中关于‘海绵城市’的文章,促使我思考智慧型城市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记者 谢宁)
12月3日上午,由中道智慧大同世界有限公司向北大学子赠送2016年第11期《博览群书》杂志活动在北大举行。内含北大六位博士的优秀作品和北大名师俞孔坚等四位院士精湛文字的《博览群书》杂志,为北大校园平添了一抹冬日的温馨。
本次赠送活动,由北京大学团委与学生会选在人流如织的校园三角地、新太阳学生活动中心北侧展位举行。活动源自中道智慧大同世界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大爱乾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成平对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的一次来访。冯成平不仅是企业家,也是一位文化学者,其著作《家风正国风清》《红色管理》等以及《阳光下的我们》等歌词颇受好评。看到北大金涛等撰写的“六博士寄语文代会作代会”系列述评在《博览群书》版面上“熠熠生辉”,热心公益的他决定把本期杂志赠送文艺界专家和北大等高校的学子。
但在决定赠与大学生时,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冯成平翻阅着杂志的内容略有迟疑:“《博览群书》适合高级知识分子阅读,大学生会有阅读兴趣吗?”冯成平的疑虑经《博览群书》杂志工作人员传递给北大方面,北大校团委与学生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在北大图书馆、不少学者的办公室或家里,甚至不少学生自己都有这本当年由胡耀邦总书记题写刊名的图书和作品评论类杂志,而北大师生很多人也是这本杂志的作者。
果不其然,12月3日,当《博览群书》出现在北大学子面前时,杂志的精彩内容立即吸引了许多同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部实习教师李颖娴翻阅了本期本期杂志在“校园悦读”专栏安排的清华附中师生舒迟和孔秋关于鲁迅的笔谈——《鲁迅先生 百年树人》《去掉光环的鲁迅更可读》,又看到特别安排的著名鲁迅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的文章——《鲁迅:照亮民族遗产的思想者》,她认为,这是中学师生和学术大家的思想对话,并表示,杂志上关于鲁迅先生的这三篇文章,正好与自己近期的学术思考发生碰撞,对她来说很有启发。北大法学院学生王宥人表示,自己是《博览群书》的“老读者”,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思想前沿的杂志,既有对社会的认知,也有对学术的探讨,是启迪智慧、开拓眼界的优质刊物,十分高兴能收到最新一期赠书。北大学生苏秋纳说:“作为文学爱好者收到赠书十分激动,一打开就看到关于青春文学、电影、网络文学、小说、诗歌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漫谈,像冬日的阳光,令人满口含香。”北大学生孙轶斌则说:“我是一个关注时事的学生,《博览群书》杂志的文章很有创新性,受赠期刊中关于‘海绵城市’的文章,促使我思考智慧型城市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记者 谢宁)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