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期刊《故事会》如何焕发新活力?以历史为切入点的新闻期刊《看历史》又在经历怎样的变革?9月23日,在2016刊博会“红沙发”系列访谈有关期刊行业的价值挖掘与再造交流中,两位期刊界的风云人物——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文化出版社社长冯杰,《看历史》总编辑苑海辰从自家期刊讲起,开始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
仅靠内部资源难以化解困境
从发行最高峰760万册,到现在仅有80万册,冯杰亲身经历了《故事会》的巨大落差。苑海辰说,和一些同行交流时,大家都觉得很苦闷,以前是好日子,可能现在要过紧日子,也可能未来是苦日子。所以,期刊要转型。但转型前,冯杰和苑海辰提出,必须要弄明白日子过得不好究竟症结在哪儿,如此才能对症下药。
在苑海辰看来,以前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期刊、电视、广播,是一种精英传播的模式。所谓精英传播就是单向的。现在传播的手段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由单向的精英传播模式变成了双向、多维、大众的传播模式。“我们要把市场的逻辑搞清楚,这才是现在传统媒体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苑海辰如此表示。
“大众期刊出版目前正遭遇一个节点,很难通过自身去化解困境。”这是冯杰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的观点。在他看来,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爱好。以前出版是编、印、发、广告,这样就可以挣钱,这是一个闭环,通过不断循环不断创造价值。但是,现在这个闭环出现了断裂,通过编、印、发、广告挣不了钱了,闭环上出现了豁口。这个豁口主要是外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是技术带来的变化。冯杰认为,面对未来发展的困难,必须通过与外部资源的融合、跨媒体的融合、跨行业的融合,关键是与资本的融合的方式,来解决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需要。
转型不能背弃内容
明白了市场的逻辑,就要调整好心态去应对。“从市场的角度,或者是从时代的交替角度来讲,狼永远都是一波一波来的。你现在喊狼来了,但是当年你也曾经是狼。”苑海辰提到的心态调整问题,冯杰也很赞同。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并不可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不在水,关键在人对水的利用。认为载舟就一定可以利用它,认为会覆舟就一定会回避它。
或许现在对于传统纸媒来讲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苑海辰却说,现在对于传统纸媒人来说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他们并不是靠纸媒吃饭,而是靠传递不同的思维吃饭。精英思维、精英传播的方式落后于现在的传播方式,但是精英思维和精英思想一定是具有很大价值的,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怎么适应新的工具带来的变化。
如果说传统媒体人过去有妄自尊大的心态,现在却有不少人又开始妄自菲薄。冯杰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技术是代际超越的,一代技术被另一代技术部分覆盖或者全部覆盖,那上一代技术所对应的产业就会部分或者全部被淘汰。相反,文化是讲代际传承的,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不断丰富和不断充实的过程。拥有文化属性的产品或服务,相对不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生命周期来得更长。因此,冯杰提醒,在转型过程中千万不能背弃内容,盲目地追逐技术很容易迷失方向。
苑海辰对于内容和技术关系的比喻很形象:“传统媒体有一些魂不附体,它的形式不是太好,别人不认识;但是新媒体有些失魂落魄,形式很好,但是没有魂。在这种情况下,内容和技术或者内容对技术、对资本的需求、渴望和资本、技术对内容的渴望是一样的。”
联合资本深挖品牌价值
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究竟是什么?冯杰的观点是,转型应该是从单纯的出版产业向新兴内容产业转型,出版变成了获取版权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升级则应该是从产品经营向版权经营进行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内容+资本+技术应该是三驾马车驱动,而不仅仅是内容驱动。
冯杰把这个想法实践应用到了《故事会》的转型升级中,于是有了《故事会》的子刊《漫画会》。冯杰给《漫画会》定位为做原创动漫版权的跨媒体运营平台,关键词是原创、跨媒体、资本。
在苑海辰看来,包括《看历史》在内的名刊,转型过程中更有意义的是它的品牌价值和多年积累的读者资源,要用这种资源去开发新的产业。据他介绍,《看历史》正在考虑把这些资源从新的角度进行转化,而不只是单纯做内容。比如地图目前仅仅只有实用功能,假如把历史加进去,把地图平面空间加入时空的感觉,那能够赋予它的东西就会很多。而要想实现这些基于品牌的挖掘,苑海辰也赞同冯杰的观点,需要寻求资本的帮助,和资本联合。
而且,传统出版进入资本市场还会带来许多好处。冯杰进一步分析道,一是可以减少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因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对未来不确定风险的防御能力是大大强过传统出版企业的。二是通过资本可以让传统出版积极参与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不用再去孵化,而是通过投资、兼并、重组对未来进行布局。三是可以提高传统出版的估值。四是可以在现代企业管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