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要评职称、发表论文,多选择与相关杂志社联系,进行论文投稿、发表的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站进行论文投稿,网络成为学术期刊组稿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高,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术风气,损害了作者与出版单位的权益,破坏了出版秩序。有专家认为,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有市场需求。当前,评定职称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论文的发表量和发表刊物,这就为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因此打击假冒学术期刊网站,需要从源头治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职称评定体系。
职称评定促使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假冒学术期刊及相关网站?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浩文认为,这与当前我国所执行的职称评定体系有关。
张浩文坦言,如今,教师、其他行业人士评职称,主要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论文发表的刊物为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产生。因为在评定职称过程中,有些人因学术水平不够或工作忙等原因完成不了论文发表的要求,因而从网络上寻求帮助。有需求就有市场。
据了解,假冒网络学术期刊的诈骗方式主要表现在通过盗用正规学术期刊官方网站信息,建立虚假钓鱼网站,并通过购买搜索引擎排名、发布征稿广告等方式诱骗、迷惑投稿人,骗取审稿或版面费。
“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于中介。”张浩文认真地说,想评职称,但是能力不足的人,部分人会采取从网络上寻求帮助,主要是通过中介进行介绍。比如代理写论文、代理发表论文等。
张浩文认为,如今,在网络上代写论文、代发表论文的中介很多,所以很多人想通过这种方式就达到评职称的标准,因此才造成了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出现,也导致很多人上当受骗。
我省曾侦破两起重大非法学术期刊诈骗案
谈到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一事,张浩文回忆,近些年,我省曾经发生过假冒学术期刊诈骗事件。
商报记者走访省文体厅扫黄打非办公室和省文化市场执法总队获悉,2011年,我省曾侦破《中国教育科研杂志》等非法教育类期刊诈骗案,该案被列为2011年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之一。
据介绍,2003年8月,我省符某夫妇成立公司专门从事非法期刊经营活动,通过假冒、伪造国内各省市刊号,7年中利用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员工组成“审稿编辑部”,编印了《中华医学护理杂志》、《中国教育教学杂志》等20多种非法学术期刊。还设立数十个网站发布征稿信息,诱骗全国20多个省区市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向其投稿。
2011年2月,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根据举报,联合海口警方历时4个多月,一举将该起特大非法学术期刊诈骗案侦破,查获非法期刊24种2万多册、假公章93枚,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据统计,受害人达2万多人,涉案金额1060多万元。
2014年7月,我省再次侦破一起假冒学术期刊诈骗案,该案被列为2014年全国“扫黄打非”办挂牌督办案件。该案中,何某等5人自2011年
2月至2014年7月期间,通过建立虚假的医学杂志网站,以在《护士进修杂志》、《中国医师杂志》、《护理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等期刊上刊登论文为由,先后骗取全国18个省市、3000人往其提供的涉案银行账户中汇入共计1844601元。
这两起重大假冒学术期刊诈骗案件中,主要投稿对象为卫生领域和教育等具有发表论文评职称需求的领域。
将开展专项整治假冒学术期刊网站
据了解,为遏制论文发表不良倾向进一步蔓延,自本月中旬至12月31日,我省将开展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严肃查处利用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并取缔非法设立的编辑部,打掉编印发各环节利益链条。
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网络出版活动的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协调文化执法等有关部门坚决予以处罚,对利用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从事诈骗行为的不法分子,坚决予以追责。
教育引导权利主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维权,提升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自身防范能力,加快官网认证进程。
据介绍,在专项政治期间,我省将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积极鼓励和受理群众举报,并根据相关投诉、举报进行认真梳理,寻找有效的线索,展开调查。
同时,将加强网络监测工作,摸清我省正规期刊底数及其网站开办情况;对发现的重要线索严密追查,大力查办典型案件。
此外,还将强化期刊出版单位的防范水平,明确投稿流程,并联合相关部门,推动正规期刊网站建设,加快与相关重点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官网”认证进程,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网站精准定位,做好服务器的日常维护,确保网站正常登录运行。
然而,随着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高,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术风气,损害了作者与出版单位的权益,破坏了出版秩序。有专家认为,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有市场需求。当前,评定职称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论文的发表量和发表刊物,这就为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因此打击假冒学术期刊网站,需要从源头治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职称评定体系。
职称评定促使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假冒学术期刊及相关网站?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浩文认为,这与当前我国所执行的职称评定体系有关。
张浩文坦言,如今,教师、其他行业人士评职称,主要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论文发表的刊物为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产生。因为在评定职称过程中,有些人因学术水平不够或工作忙等原因完成不了论文发表的要求,因而从网络上寻求帮助。有需求就有市场。
据了解,假冒网络学术期刊的诈骗方式主要表现在通过盗用正规学术期刊官方网站信息,建立虚假钓鱼网站,并通过购买搜索引擎排名、发布征稿广告等方式诱骗、迷惑投稿人,骗取审稿或版面费。
“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于中介。”张浩文认真地说,想评职称,但是能力不足的人,部分人会采取从网络上寻求帮助,主要是通过中介进行介绍。比如代理写论文、代理发表论文等。
张浩文认为,如今,在网络上代写论文、代发表论文的中介很多,所以很多人想通过这种方式就达到评职称的标准,因此才造成了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出现,也导致很多人上当受骗。
我省曾侦破两起重大非法学术期刊诈骗案
谈到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一事,张浩文回忆,近些年,我省曾经发生过假冒学术期刊诈骗事件。
商报记者走访省文体厅扫黄打非办公室和省文化市场执法总队获悉,2011年,我省曾侦破《中国教育科研杂志》等非法教育类期刊诈骗案,该案被列为2011年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之一。
据介绍,2003年8月,我省符某夫妇成立公司专门从事非法期刊经营活动,通过假冒、伪造国内各省市刊号,7年中利用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员工组成“审稿编辑部”,编印了《中华医学护理杂志》、《中国教育教学杂志》等20多种非法学术期刊。还设立数十个网站发布征稿信息,诱骗全国20多个省区市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向其投稿。
2011年2月,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根据举报,联合海口警方历时4个多月,一举将该起特大非法学术期刊诈骗案侦破,查获非法期刊24种2万多册、假公章93枚,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据统计,受害人达2万多人,涉案金额1060多万元。
2014年7月,我省再次侦破一起假冒学术期刊诈骗案,该案被列为2014年全国“扫黄打非”办挂牌督办案件。该案中,何某等5人自2011年
2月至2014年7月期间,通过建立虚假的医学杂志网站,以在《护士进修杂志》、《中国医师杂志》、《护理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等期刊上刊登论文为由,先后骗取全国18个省市、3000人往其提供的涉案银行账户中汇入共计1844601元。
这两起重大假冒学术期刊诈骗案件中,主要投稿对象为卫生领域和教育等具有发表论文评职称需求的领域。
将开展专项整治假冒学术期刊网站
据了解,为遏制论文发表不良倾向进一步蔓延,自本月中旬至12月31日,我省将开展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严肃查处利用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并取缔非法设立的编辑部,打掉编印发各环节利益链条。
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网络出版活动的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协调文化执法等有关部门坚决予以处罚,对利用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从事诈骗行为的不法分子,坚决予以追责。
教育引导权利主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维权,提升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自身防范能力,加快官网认证进程。
据介绍,在专项政治期间,我省将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积极鼓励和受理群众举报,并根据相关投诉、举报进行认真梳理,寻找有效的线索,展开调查。
同时,将加强网络监测工作,摸清我省正规期刊底数及其网站开办情况;对发现的重要线索严密追查,大力查办典型案件。
此外,还将强化期刊出版单位的防范水平,明确投稿流程,并联合相关部门,推动正规期刊网站建设,加快与相关重点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官网”认证进程,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网站精准定位,做好服务器的日常维护,确保网站正常登录运行。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