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包括玄幻、奇幻)题材影视作品是当前热门影视剧版图上的重要单元。仅以“西游”题材为母本,就有《大话西游》《情癫大圣》《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等电影,虽然质量参差,部分作品争议较大,但其中亦不乏优秀之作。
时代机遇是创作的土壤
伴随着文化资源与技术应用的发掘,当前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剧创作迎来时代机遇。就创作素材而言,一方面,传统文化的觉醒为魔幻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丰饶资源,像《山海经》《搜神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神话志怪类文艺作品,本身就具有改编为魔幻影视作品的巨大潜质,无怪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目光瞄向丰富的中国神话传说、神魔小说等文化资源,力求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文学作为影视改编富矿的价值被“一夜间发现”,动辄上千万点击量的网络魔幻和玄幻类文学作品,亦为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IP资源。与此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3D技术的影视剧运用,遮片绘画、CG渲染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的采用,增强了魔幻奇观的展现,能够为观众创造出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
在网络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是魔幻题材创作的最大推动者,其寻求新异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牵动着资本涌入的热情和方向。在今年暑期档,就有《封神传奇》《九州天空城》《幻城》《诛仙青云志》等一批以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大IP魔幻、玄幻题材影视作品扎堆荧屏和银幕,可谓一时风头无两。
魔幻题材影视创作存在误区
这些魔幻作品在为观众呈现“视觉盛宴”时,也引发众人吐槽。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创作深受西方魔幻作品的影响,但在模仿学习借鉴西方经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创作误区。一是重营造场景奇观而轻营构故事。大制作、大场面,一直是西方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给受众留下的主要印象之一,也是其为我们提供的重要的工业化生产样本。一些制作者视此为圭臬,将魔幻、奇幻的场景营造视为作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惜斥巨资投入特效、服装、场景的打造,而对讲好故事却缺乏热情,致使作品场面华丽、特效炫酷而故事内容羸弱难支。所谓故事为王、特效为器,无论营造什么样的场景,核心目的都是为讲好故事服务。《魔戒》等西方魔幻作品能赢得大批中外观众,一个重要前提就在于以电影的方式完整地讲述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而我们的一些国产魔幻影视作品,特效与剧情各行其是,看似场面热闹,实则如一幅幅浮夸画面的堆砌。此前的《无极》《通天帝国》,近期的《九州天空城》《幻城》《诛仙青云志》《封神传奇》等,都有此通病。如《九州天空城》场景宏大,但与剧情和人物并无多大关联,空显冰冷和僵硬;《诛仙青云志》的仙幻场景画面繁复,但缺乏质感和内涵的特效画面给人以豪奢的违和感,很难让观众在内心构建出场景与思想主题间的必然关联。
二是简单因袭西方文化观念体系。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和人物谱系,是成熟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的重要特征。一些国产魔幻影视作品抛开文化背景,简单套仿西方魔幻作品的人性话题和拯救主题,把东方神话、希腊神话、欧美神话以及悬疑、惊悚、动作、爱情等元素罗织在一起,力求炮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华语魔幻巅峰巨制”,但其借中国文化元素和故事外套讲述西方神话主题的艺术呈现,常使观众产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观看印象。电影《封神传奇》可谓是这方面的典型。它把“武王伐纣”这样一个人民反抗暴政的正义战争演绎成了英雄消灭黑龙的讽喻人性贪婪的故事,作品基本上脱离了民族文化背景和神话体系,充斥着对“光明之剑”“黑龙降世”“灵族”等西方神话概念的杂糅移植。这与其宣称的要“让观众看到一部精彩不断的东方神话”相去甚远,实质上不过是亦步亦趋地借“封神”的外套,讲述一个毫无中国文化内核的西式神话。《封神演义》所遭遇的票房“滑铁卢”和观众“吐槽”再次说明,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断裂是国产魔幻作品缺乏深厚艺术魅力的重要症结所在。
三是艺术形象干瘪苍白。与西方魔幻题材影视作品比较系统地塑造出以血为食的吸血鬼、月圆之夜变身的狼人、尖耳擅射且优雅的精灵、强壮好战的兽人等艺术形象体系不同,国产魔幻题材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可谓乏善可陈,鲜能给观众留下富有特征的丰满的艺术形象。例如,《九州天空城》《幻城》《封神传奇》等所塑造的角色形象,不是“美瞳+假发套+深V曳地长裙”的“杀马特高配”,就是黄金圣斗士、吉普赛装饰的雷人造型,加之人物形象以“鲜”“嫩”作为卖点,角色缺乏性格内涵和情感逻辑,人物台词个性不足、无厘头有余,对许多观众来说,恐怕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从这些“辣眼睛”的艺术形象中审出“美”来。这种“形象有之、生动不足”的角色形象,与我们的民族审美理想、审美经验、审美期待相距甚远,难以给观众带来美感,以至于“低幼”“粗糙” “廉价”“空洞”等评价频现。
魔幻题材影视创作需融入价值观
文化是艺术生长的土壤,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只有在植根民族文化深厚土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生长得更为茁壮。
首先,应在更为深广的领域和空间展开艺术想象和探索。较之于其他艺术类型,魔幻题材文艺作品是一种更依赖于艺术想象力、更富于探索性、更体现创造性的艺术,其艺术想象和探索的深度、广度和角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作品是否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质地和独特魅力。有艺术追求的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创作,既要关注过往也应放眼未来,既要向盘古开天、精卫填海、蚩尤之战等民族神话、传说及叙事母体汲取艺术资源和创作灵感,也应在更为深广的领域和时空中放飞艺术想象的翅膀,不断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思考。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魔幻和怎样想象,都应接续上来自民族文化的滋养和脚下大地的温度,需要把艺术想象与当下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考结合起来,在如何解决人类现实生存困境、如何构建未来理想社会、如何抵达自我等人类共同关注的时代问题上展开艺术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其次,应更加自觉地融入和建构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价值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国元素、文化符号的简单点缀、直贴硬挂,而是立足民族文化背景、价值传统和美学精神,努力提供关于前述问题的中国想象和思维方案,努力创设这个时代的中国神话、中国传说、中国寓言,努力表达和传播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华审美旨趣。此“中国性”的艺术化表达也绝非刻意寻求“另类”之一种,而是需要在深刻把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以完整的故事、自洽的逻辑、圆润的艺术,丰满地呈现我们关于爱与善、道德与正义、牺牲与奉献等价值命题的思考,在寓教于乐中传递这个时代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给予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以审美滋养、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此外,应着力塑造能够立得住、传得下的新的经典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影视作品的核心,经典的艺术形象往往具有可持续开发的艺术魅力,并在不断改编、演绎的过程中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从而散发出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西方魔幻作品中的“吸血鬼”系列如此,国产经典艺术形象如孙悟空亦然。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创作在争相开发已有的经典艺术形象的基础上,也应着力从民族文化的艺术形象长廊中发掘新的形象资源,努力塑造既富有民族文化特征又有时代内涵的新艺术角色,用心打造出具有跨时代艺术魅力的新经典艺术形象。这既是单个作品应怀有的艺术追求,也是在为国产魔幻题材创作铺设更为宽广的前行之路。
(作者:胡友笋 张修宁,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新闻学院)
时代机遇是创作的土壤
伴随着文化资源与技术应用的发掘,当前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剧创作迎来时代机遇。就创作素材而言,一方面,传统文化的觉醒为魔幻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丰饶资源,像《山海经》《搜神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神话志怪类文艺作品,本身就具有改编为魔幻影视作品的巨大潜质,无怪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目光瞄向丰富的中国神话传说、神魔小说等文化资源,力求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文学作为影视改编富矿的价值被“一夜间发现”,动辄上千万点击量的网络魔幻和玄幻类文学作品,亦为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IP资源。与此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3D技术的影视剧运用,遮片绘画、CG渲染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的采用,增强了魔幻奇观的展现,能够为观众创造出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
在网络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是魔幻题材创作的最大推动者,其寻求新异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牵动着资本涌入的热情和方向。在今年暑期档,就有《封神传奇》《九州天空城》《幻城》《诛仙青云志》等一批以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大IP魔幻、玄幻题材影视作品扎堆荧屏和银幕,可谓一时风头无两。
魔幻题材影视创作存在误区
这些魔幻作品在为观众呈现“视觉盛宴”时,也引发众人吐槽。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创作深受西方魔幻作品的影响,但在模仿学习借鉴西方经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创作误区。一是重营造场景奇观而轻营构故事。大制作、大场面,一直是西方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给受众留下的主要印象之一,也是其为我们提供的重要的工业化生产样本。一些制作者视此为圭臬,将魔幻、奇幻的场景营造视为作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惜斥巨资投入特效、服装、场景的打造,而对讲好故事却缺乏热情,致使作品场面华丽、特效炫酷而故事内容羸弱难支。所谓故事为王、特效为器,无论营造什么样的场景,核心目的都是为讲好故事服务。《魔戒》等西方魔幻作品能赢得大批中外观众,一个重要前提就在于以电影的方式完整地讲述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而我们的一些国产魔幻影视作品,特效与剧情各行其是,看似场面热闹,实则如一幅幅浮夸画面的堆砌。此前的《无极》《通天帝国》,近期的《九州天空城》《幻城》《诛仙青云志》《封神传奇》等,都有此通病。如《九州天空城》场景宏大,但与剧情和人物并无多大关联,空显冰冷和僵硬;《诛仙青云志》的仙幻场景画面繁复,但缺乏质感和内涵的特效画面给人以豪奢的违和感,很难让观众在内心构建出场景与思想主题间的必然关联。
二是简单因袭西方文化观念体系。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和人物谱系,是成熟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的重要特征。一些国产魔幻影视作品抛开文化背景,简单套仿西方魔幻作品的人性话题和拯救主题,把东方神话、希腊神话、欧美神话以及悬疑、惊悚、动作、爱情等元素罗织在一起,力求炮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华语魔幻巅峰巨制”,但其借中国文化元素和故事外套讲述西方神话主题的艺术呈现,常使观众产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观看印象。电影《封神传奇》可谓是这方面的典型。它把“武王伐纣”这样一个人民反抗暴政的正义战争演绎成了英雄消灭黑龙的讽喻人性贪婪的故事,作品基本上脱离了民族文化背景和神话体系,充斥着对“光明之剑”“黑龙降世”“灵族”等西方神话概念的杂糅移植。这与其宣称的要“让观众看到一部精彩不断的东方神话”相去甚远,实质上不过是亦步亦趋地借“封神”的外套,讲述一个毫无中国文化内核的西式神话。《封神演义》所遭遇的票房“滑铁卢”和观众“吐槽”再次说明,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断裂是国产魔幻作品缺乏深厚艺术魅力的重要症结所在。
三是艺术形象干瘪苍白。与西方魔幻题材影视作品比较系统地塑造出以血为食的吸血鬼、月圆之夜变身的狼人、尖耳擅射且优雅的精灵、强壮好战的兽人等艺术形象体系不同,国产魔幻题材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可谓乏善可陈,鲜能给观众留下富有特征的丰满的艺术形象。例如,《九州天空城》《幻城》《封神传奇》等所塑造的角色形象,不是“美瞳+假发套+深V曳地长裙”的“杀马特高配”,就是黄金圣斗士、吉普赛装饰的雷人造型,加之人物形象以“鲜”“嫩”作为卖点,角色缺乏性格内涵和情感逻辑,人物台词个性不足、无厘头有余,对许多观众来说,恐怕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从这些“辣眼睛”的艺术形象中审出“美”来。这种“形象有之、生动不足”的角色形象,与我们的民族审美理想、审美经验、审美期待相距甚远,难以给观众带来美感,以至于“低幼”“粗糙” “廉价”“空洞”等评价频现。
魔幻题材影视创作需融入价值观
文化是艺术生长的土壤,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只有在植根民族文化深厚土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生长得更为茁壮。
首先,应在更为深广的领域和空间展开艺术想象和探索。较之于其他艺术类型,魔幻题材文艺作品是一种更依赖于艺术想象力、更富于探索性、更体现创造性的艺术,其艺术想象和探索的深度、广度和角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作品是否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质地和独特魅力。有艺术追求的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创作,既要关注过往也应放眼未来,既要向盘古开天、精卫填海、蚩尤之战等民族神话、传说及叙事母体汲取艺术资源和创作灵感,也应在更为深广的领域和时空中放飞艺术想象的翅膀,不断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思考。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魔幻和怎样想象,都应接续上来自民族文化的滋养和脚下大地的温度,需要把艺术想象与当下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考结合起来,在如何解决人类现实生存困境、如何构建未来理想社会、如何抵达自我等人类共同关注的时代问题上展开艺术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其次,应更加自觉地融入和建构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价值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国元素、文化符号的简单点缀、直贴硬挂,而是立足民族文化背景、价值传统和美学精神,努力提供关于前述问题的中国想象和思维方案,努力创设这个时代的中国神话、中国传说、中国寓言,努力表达和传播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华审美旨趣。此“中国性”的艺术化表达也绝非刻意寻求“另类”之一种,而是需要在深刻把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以完整的故事、自洽的逻辑、圆润的艺术,丰满地呈现我们关于爱与善、道德与正义、牺牲与奉献等价值命题的思考,在寓教于乐中传递这个时代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给予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以审美滋养、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此外,应着力塑造能够立得住、传得下的新的经典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影视作品的核心,经典的艺术形象往往具有可持续开发的艺术魅力,并在不断改编、演绎的过程中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从而散发出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西方魔幻作品中的“吸血鬼”系列如此,国产经典艺术形象如孙悟空亦然。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创作在争相开发已有的经典艺术形象的基础上,也应着力从民族文化的艺术形象长廊中发掘新的形象资源,努力塑造既富有民族文化特征又有时代内涵的新艺术角色,用心打造出具有跨时代艺术魅力的新经典艺术形象。这既是单个作品应怀有的艺术追求,也是在为国产魔幻题材创作铺设更为宽广的前行之路。
(作者:胡友笋 张修宁,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新闻学院)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