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核心提示:妈祖文化是我国民间信俗、民间文化中典型的正能量。她不但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且国家还把妈祖文化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十一章第三节中写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那么,在我国当前发展战略中,如何具体发挥妈祖文化的功能?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把妈祖文化的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称为三大功能: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二是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功能;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文化使者和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的功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为了创建“妈祖学”而撰写出版的《妈祖学概论》,对妈祖文化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认为妈祖文化有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元素,她宣扬传播的是“仁爱、正义、勇敢、和平”,这个概括是全面的。妈祖文化源于妈祖信仰,其源远流长,她之所以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现代,绵延千年而历久弥新,就在于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的价值观。
“仁爱”既是妈祖精神的基石,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妈祖文化的仁爱精神,表现为珍爱生命,救苦救难,慈爱为怀。这与自孔子以来儒家所讲的“仁者爱人”一脉相承。而妈祖文化又是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当人们面对大海时,人的生命显得渺小和脆弱,让人倍感生命的珍贵,也让人感受到与大海搏斗时,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妈祖的传说与故事中有着不少海中救难的例子,如焚屋引航的故事,说的是妈祖烧掉自家的房屋,点亮的火光让迷失在夜海的商船得以脱险,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妈祖对生命的珍重与热爱。妈祖文化所饱含的人文关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以及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这些使靠海为生的人群不可避免地信仰妈祖。
“正义”是自孟子以来就广为倡导的儒家情怀。在妈祖文化的传说中包含有许多与邪恶斗争的故事。孟子讲正义,他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也。”妈祖是一位女子,她与邪恶作斗争时所表现出的正义就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气质。
“勇敢”是包括妈祖在内的所有优秀中华儿女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所崇尚的一种精神。特别是在团队精神中,无论是生活在陆地还是海洋,勇敢和大无畏既具有感召力和传染力,也为人们所敬重。妈祖正是不惧险象环生的大海,为救护海上落难的民众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妈祖文化所讲的勇敢,充分体现出了人类敢于战胜大自然、敢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世代国人不畏艰险漂洋过海,建功立业。
“和平”是人类共存的愿望。中华传统文化讲“和合”“和谐”“和平”,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地区、民族、国家之间,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的行为准则,它体现在妈祖文化之中,当然可以说明妈祖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妈祖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表现在她既是民间文化,又被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和官方所推崇。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来看,妈祖文化发生于民间,其“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扎根于民间,显示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从被官方大力推崇的角度来看,提升妈祖文化利国利民,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在历史上,妈祖信俗、妈祖文化的传播是在民间和官方共同推动下进行的。
由于妈祖文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是相衔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带有新时代特色,表达了时代的呼唤,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从字面的直接意思上看,“文明”“和谐”“公正”“敬业”“诚信”“友善”这些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高度契合。所以,妈祖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大功能,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是相协调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理论总是要联系实际。当我们联系妈祖文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功能,来领会习总书记的“四个讲清楚”时,其体会将会更加深刻。包含妈祖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确“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包含妈祖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确“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包含妈祖文化在内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总之,妈祖文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显而易见的。
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大陆和台湾同根同祖,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妈祖信俗就是海峡两岸共同传承的文化,也就是说,对于妈祖的文化认同,海峡两岸是高度一致的。海峡两岸通过加强包括妈祖文化在内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在历史上,民族团结和融合就是与文化认同密不可分的。 在中华民族形成史上,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到秦汉以后的汉民族,以及从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就已出现的正在形成的中华民族和当今的中华民族,都是文化民族,都因有共同的文化而凝聚在民族大家庭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时代发展到21世纪,在振兴中华民族的大业中,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依旧是互为表里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所以,在大中华文化上,海峡两岸是一脉相承的。在这样的大中华文化认同之中,妈祖文化又有她的独特性。
妈祖信仰从大陆传到台湾,明清时期是显著的上升时期。早在宋元时期,妈祖信仰就已向海外传播。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人口不断向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移民,妈祖信仰也被持续地带到了台湾地区和海外,大大扩展了其传播区域和影响。随着清政府统一台湾,汉人大量涌入,台湾的妈祖信仰由此迅速在全岛传播开来,表现为妈祖庙的大量兴建。据不完全统计,明郑时期,台湾已兴建了十几座妈祖庙,从康熙二年(1683)到清末,台湾有200多座新建妈祖庙。
据统计,现在台湾地区2400万人口中,妈祖信众就达1750多万,可见妈祖信俗、妈祖文化在台湾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她是不分党派、不分族群、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的民俗文化。由于她的民间性如此广泛深厚,台湾高层历来都不敢轻视她。
台湾民众祭拜妈祖不仅有祈福消灾的意义,更有怀祖寻根的内涵,妈祖代表着“根”,代表着家乡。1987年10月, 在妈祖故乡湄洲岛举办“妈祖千年祭”,约10万台湾妈祖信众突破台湾当局的限制,前来湄洲岛参加妈祖祭典,促使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返大陆探亲旅游。1989年5月,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董事会组织20艘船共224人,突破台湾当局禁令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首开台湾民众海上直航大陆的先河。1997年1月至5月,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民众上千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4年6月,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莆田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了闽台交流。连战、吴伯雄、宋楚瑜、郁慕明等台湾知名人士都给湄洲妈祖祖庙题词,妈祖文化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交流的精神纽带。
妈祖祖庙在福建湄洲岛,每年都有大批台湾信众到湄洲岛朝拜妈祖,这是无论用什么样的行政手段都阻隔不了的。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认同,明显地具有认祖归宗的意义,有着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民族心理。据此,我们认为海峡两岸在妈祖信俗上的文化认同,是增强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凝聚的正能量,文化认同的结晶就是民族认同。因此,妈祖文化对于当前我国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的发展战略,将发挥着她的独特功能。
担当海上丝绸之路的和平文化使者,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在海外传播甚广。不但在台、港、澳地区有大量的妈祖宫庙,而且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越南、朝鲜、韩国、泰国、缅甸、文莱、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法国、丹麦、沙特、南非、印度、毛里求斯、加拿大等国家都有妈祖宫庙和妈祖信仰传播。妈祖文化传播的是“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因而被誉为“世界海上和平女神”。
世界各地,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星罗棋布的妈祖宫庙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妈祖在世界各地拥有大批虔诚的信仰者。世界各地都有华人区,几乎都成了妈祖信仰区,这种影响扩大到亚裔等其他族群。同时,妈祖信仰者则是与当地民众接触最多,最为亲近的群体,对宣扬中华文明最为接地气,最深入人心,最易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般而言,妈祖宫庙的主持人都是由所在地颇有名望的人士担任,无论在政界、商界、企业界或在民众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们是理想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心传播者。而且,世界30多个国家的妈祖庙,实际上是一座座中华文化的展示馆。妈祖宫庙的一砖一瓦充满了中华文化的元素,宫庙里的一笔一画讲的是中国故事,庙里供奉的有妈祖,也有或是儒教,或是道教,或是佛教的神明,或是古代圣贤,因此,世界各地的妈祖宫庙几乎是永久性的传播中华文化的讲坛。所有侨居海外的各国华人小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以妈祖庙作为同乡会或商会,是各国华人的政治文化及小区中心,不仅是各国华人的精神殿堂,还是所在国妈祖信仰者的朝圣之地。所以,妈祖宫庙的存在是长久的,这就为宣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永久性的讲坛。
妈祖文化历史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拥有的且是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不同文化、不同政治意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妈祖信仰的民众共同欢庆,这也是千百年以来各个国家文化交织与交流的深厚历史的遗产,是他们对妈祖信俗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每年的妈祖诞辰日与升天日都是这些沿线国2亿多信仰妈祖民众的约定俗成的共同纪念日。从而成为一种跨国界的文化历史,并形成精神上的共鸣。
妈祖文化所彰显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和平特色,成为各国间和平互惠交往的精神象征。妈祖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是东方海洋文化的旗帜。在历史上,妈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其特有作用,她是航海者的保护神,是航海者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海洋文明的象征,还是远离家乡的海外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标志,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成为海内外众多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百姓的共同信仰,成为所在国与我国加强文化、人员交流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神的妈祖,她不但有着爱大陆、爱台湾、爱全世界华人的“大爱无疆”崇高境界;而且她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是不分国界,适用于世界各国的。这也是她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等海丝沿线国家及世界其他沿海许多国家都有一定影响力根本缘由。
我国21世纪新时期“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正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经济、政治从来都是与其文化相伴随的,在新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妈祖文化是联系、整合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文化纽带,是推动各国间和平互惠交往的文化桥梁,是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巨大的正能量。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我国新海洋文明观的宣传应该同步进行。我国的海岸线有1.8万公里,我国古代文明就是有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三大部分组成。在古代,无论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是其他的海上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我国都奉行的是和平的海洋文明观,这一点与西方的海上扩张形成鲜明的对比,妈祖也被赋予海洋上的和平文化使者。
我国和平的海洋文明观与我国对自己海洋疆土的管理和保护并不矛盾,我们是在和平的海洋文明观的理念下,行使我国的海疆主权的。我们应当成为海洋强国,但我们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奉行的是和平、自由、包容、开放、共赢的海洋文明观,这样的海洋文明观与妈祖文化“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显然是一致的。因而担当海上丝绸之路和平文化使者和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就成为妈祖文化第三个功能。这样的功能也是直接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格局的。
为了使上述妈祖文化的三大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前发展战略,我建议:一、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福建省政府层面,在对诸如妈祖文化这样具有正能量的民间信俗、民间文化的宣传中,应尽可能地在哲学理论的层面对其加以提升,使之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让福建省妈祖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弘扬妈祖文化的当代价值,服务于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战略。三、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华人应共同努力,把福建莆田建设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作者简介
王震中,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历史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著作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商代都邑》《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探索》等。主要研究先秦史、文明史等,在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古代城市都邑、史前文化、原始宗教、古史传说等研究领域,著书立说,做出重要学术创新,先后提出“中国文明起源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国家形态演进的“邦国—王国—帝国”说、“夏商周三代为复合制国家结构”说、“早期华夏民族因复合制国家结构而形成于夏代”说,以及“国家形态结构与民族类型相对应”说等,建立起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周全的学术体系,在史学界、考古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多篇学术论文、多部学术著作获得“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等大奖。
本文把妈祖文化的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称为三大功能: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二是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功能;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文化使者和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的功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为了创建“妈祖学”而撰写出版的《妈祖学概论》,对妈祖文化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认为妈祖文化有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元素,她宣扬传播的是“仁爱、正义、勇敢、和平”,这个概括是全面的。妈祖文化源于妈祖信仰,其源远流长,她之所以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现代,绵延千年而历久弥新,就在于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的价值观。
“仁爱”既是妈祖精神的基石,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妈祖文化的仁爱精神,表现为珍爱生命,救苦救难,慈爱为怀。这与自孔子以来儒家所讲的“仁者爱人”一脉相承。而妈祖文化又是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当人们面对大海时,人的生命显得渺小和脆弱,让人倍感生命的珍贵,也让人感受到与大海搏斗时,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妈祖的传说与故事中有着不少海中救难的例子,如焚屋引航的故事,说的是妈祖烧掉自家的房屋,点亮的火光让迷失在夜海的商船得以脱险,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妈祖对生命的珍重与热爱。妈祖文化所饱含的人文关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以及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这些使靠海为生的人群不可避免地信仰妈祖。
“正义”是自孟子以来就广为倡导的儒家情怀。在妈祖文化的传说中包含有许多与邪恶斗争的故事。孟子讲正义,他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也。”妈祖是一位女子,她与邪恶作斗争时所表现出的正义就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气质。
“勇敢”是包括妈祖在内的所有优秀中华儿女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所崇尚的一种精神。特别是在团队精神中,无论是生活在陆地还是海洋,勇敢和大无畏既具有感召力和传染力,也为人们所敬重。妈祖正是不惧险象环生的大海,为救护海上落难的民众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妈祖文化所讲的勇敢,充分体现出了人类敢于战胜大自然、敢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世代国人不畏艰险漂洋过海,建功立业。
“和平”是人类共存的愿望。中华传统文化讲“和合”“和谐”“和平”,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地区、民族、国家之间,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的行为准则,它体现在妈祖文化之中,当然可以说明妈祖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妈祖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表现在她既是民间文化,又被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和官方所推崇。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来看,妈祖文化发生于民间,其“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扎根于民间,显示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从被官方大力推崇的角度来看,提升妈祖文化利国利民,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在历史上,妈祖信俗、妈祖文化的传播是在民间和官方共同推动下进行的。
由于妈祖文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是相衔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带有新时代特色,表达了时代的呼唤,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从字面的直接意思上看,“文明”“和谐”“公正”“敬业”“诚信”“友善”这些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高度契合。所以,妈祖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大功能,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是相协调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理论总是要联系实际。当我们联系妈祖文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功能,来领会习总书记的“四个讲清楚”时,其体会将会更加深刻。包含妈祖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确“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包含妈祖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确“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包含妈祖文化在内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总之,妈祖文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显而易见的。
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大陆和台湾同根同祖,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妈祖信俗就是海峡两岸共同传承的文化,也就是说,对于妈祖的文化认同,海峡两岸是高度一致的。海峡两岸通过加强包括妈祖文化在内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在历史上,民族团结和融合就是与文化认同密不可分的。 在中华民族形成史上,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到秦汉以后的汉民族,以及从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就已出现的正在形成的中华民族和当今的中华民族,都是文化民族,都因有共同的文化而凝聚在民族大家庭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时代发展到21世纪,在振兴中华民族的大业中,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依旧是互为表里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所以,在大中华文化上,海峡两岸是一脉相承的。在这样的大中华文化认同之中,妈祖文化又有她的独特性。
妈祖信仰从大陆传到台湾,明清时期是显著的上升时期。早在宋元时期,妈祖信仰就已向海外传播。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人口不断向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移民,妈祖信仰也被持续地带到了台湾地区和海外,大大扩展了其传播区域和影响。随着清政府统一台湾,汉人大量涌入,台湾的妈祖信仰由此迅速在全岛传播开来,表现为妈祖庙的大量兴建。据不完全统计,明郑时期,台湾已兴建了十几座妈祖庙,从康熙二年(1683)到清末,台湾有200多座新建妈祖庙。
据统计,现在台湾地区2400万人口中,妈祖信众就达1750多万,可见妈祖信俗、妈祖文化在台湾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她是不分党派、不分族群、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的民俗文化。由于她的民间性如此广泛深厚,台湾高层历来都不敢轻视她。
台湾民众祭拜妈祖不仅有祈福消灾的意义,更有怀祖寻根的内涵,妈祖代表着“根”,代表着家乡。1987年10月, 在妈祖故乡湄洲岛举办“妈祖千年祭”,约10万台湾妈祖信众突破台湾当局的限制,前来湄洲岛参加妈祖祭典,促使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返大陆探亲旅游。1989年5月,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董事会组织20艘船共224人,突破台湾当局禁令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首开台湾民众海上直航大陆的先河。1997年1月至5月,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民众上千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4年6月,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莆田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了闽台交流。连战、吴伯雄、宋楚瑜、郁慕明等台湾知名人士都给湄洲妈祖祖庙题词,妈祖文化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交流的精神纽带。
妈祖祖庙在福建湄洲岛,每年都有大批台湾信众到湄洲岛朝拜妈祖,这是无论用什么样的行政手段都阻隔不了的。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认同,明显地具有认祖归宗的意义,有着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民族心理。据此,我们认为海峡两岸在妈祖信俗上的文化认同,是增强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凝聚的正能量,文化认同的结晶就是民族认同。因此,妈祖文化对于当前我国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的发展战略,将发挥着她的独特功能。
担当海上丝绸之路的和平文化使者,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在海外传播甚广。不但在台、港、澳地区有大量的妈祖宫庙,而且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越南、朝鲜、韩国、泰国、缅甸、文莱、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法国、丹麦、沙特、南非、印度、毛里求斯、加拿大等国家都有妈祖宫庙和妈祖信仰传播。妈祖文化传播的是“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因而被誉为“世界海上和平女神”。
世界各地,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星罗棋布的妈祖宫庙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妈祖在世界各地拥有大批虔诚的信仰者。世界各地都有华人区,几乎都成了妈祖信仰区,这种影响扩大到亚裔等其他族群。同时,妈祖信仰者则是与当地民众接触最多,最为亲近的群体,对宣扬中华文明最为接地气,最深入人心,最易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般而言,妈祖宫庙的主持人都是由所在地颇有名望的人士担任,无论在政界、商界、企业界或在民众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们是理想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心传播者。而且,世界30多个国家的妈祖庙,实际上是一座座中华文化的展示馆。妈祖宫庙的一砖一瓦充满了中华文化的元素,宫庙里的一笔一画讲的是中国故事,庙里供奉的有妈祖,也有或是儒教,或是道教,或是佛教的神明,或是古代圣贤,因此,世界各地的妈祖宫庙几乎是永久性的传播中华文化的讲坛。所有侨居海外的各国华人小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以妈祖庙作为同乡会或商会,是各国华人的政治文化及小区中心,不仅是各国华人的精神殿堂,还是所在国妈祖信仰者的朝圣之地。所以,妈祖宫庙的存在是长久的,这就为宣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永久性的讲坛。
妈祖文化历史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拥有的且是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不同文化、不同政治意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妈祖信仰的民众共同欢庆,这也是千百年以来各个国家文化交织与交流的深厚历史的遗产,是他们对妈祖信俗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每年的妈祖诞辰日与升天日都是这些沿线国2亿多信仰妈祖民众的约定俗成的共同纪念日。从而成为一种跨国界的文化历史,并形成精神上的共鸣。
妈祖文化所彰显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和平特色,成为各国间和平互惠交往的精神象征。妈祖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是东方海洋文化的旗帜。在历史上,妈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其特有作用,她是航海者的保护神,是航海者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海洋文明的象征,还是远离家乡的海外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标志,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成为海内外众多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百姓的共同信仰,成为所在国与我国加强文化、人员交流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神的妈祖,她不但有着爱大陆、爱台湾、爱全世界华人的“大爱无疆”崇高境界;而且她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是不分国界,适用于世界各国的。这也是她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等海丝沿线国家及世界其他沿海许多国家都有一定影响力根本缘由。
我国21世纪新时期“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正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经济、政治从来都是与其文化相伴随的,在新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妈祖文化是联系、整合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文化纽带,是推动各国间和平互惠交往的文化桥梁,是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巨大的正能量。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我国新海洋文明观的宣传应该同步进行。我国的海岸线有1.8万公里,我国古代文明就是有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三大部分组成。在古代,无论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是其他的海上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我国都奉行的是和平的海洋文明观,这一点与西方的海上扩张形成鲜明的对比,妈祖也被赋予海洋上的和平文化使者。
我国和平的海洋文明观与我国对自己海洋疆土的管理和保护并不矛盾,我们是在和平的海洋文明观的理念下,行使我国的海疆主权的。我们应当成为海洋强国,但我们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奉行的是和平、自由、包容、开放、共赢的海洋文明观,这样的海洋文明观与妈祖文化“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显然是一致的。因而担当海上丝绸之路和平文化使者和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就成为妈祖文化第三个功能。这样的功能也是直接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格局的。
为了使上述妈祖文化的三大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前发展战略,我建议:一、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福建省政府层面,在对诸如妈祖文化这样具有正能量的民间信俗、民间文化的宣传中,应尽可能地在哲学理论的层面对其加以提升,使之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让福建省妈祖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弘扬妈祖文化的当代价值,服务于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战略。三、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华人应共同努力,把福建莆田建设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作者简介
王震中,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历史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著作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商代都邑》《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探索》等。主要研究先秦史、文明史等,在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古代城市都邑、史前文化、原始宗教、古史传说等研究领域,著书立说,做出重要学术创新,先后提出“中国文明起源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国家形态演进的“邦国—王国—帝国”说、“夏商周三代为复合制国家结构”说、“早期华夏民族因复合制国家结构而形成于夏代”说,以及“国家形态结构与民族类型相对应”说等,建立起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周全的学术体系,在史学界、考古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多篇学术论文、多部学术著作获得“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等大奖。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