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在“星光熠熠”的全国政协文艺界26组讨论现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陈维亚显得有些低调。面对媒体提问,他诚恳直言:“我是文艺组的,我关心的是中国文化能够踏踏实实地‘走出去,。以往,我们的文化交流也很多,但怎样提升每一次文化交流的品质? 这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曾经担任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总导演的陈维亚,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颇有感触。今年适逢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一系列主题文艺活动的筹备,加之他一贯关注的“一带一路”舞台剧创作、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等课题,让这位知名导演总是步履匆匆。在小组讨论散会后,本报记者拦下他,听他深入解析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仅满足于一个院团出去演出‘载誉归来,。”陈维亚告诉记者,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经常和国外主流文艺圈的同行交流。在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当地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曾向他展示自己的“得意”藏品———穿着长袍马褂的中国人相片等令人尴尬的所谓“中国艺术品”。“这说明他们对中国缺乏历史性、进程性的了解,尤其是对当代中国文化了解不够。”陈维亚的忧思溢于言表。他提到,国内院团赴海外交流,很大一部分受众是当地的华人华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乡情慰问———我们的艺术要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与他们的主流文化正面交融、碰撞。”
陈维亚表示,对外交流一定要有着眼长远的战略规划。“文化是真正的软实力。比如现在一提起电影,人们就想到美国大片,背后其实是国家实力、价值观的强力输出。”
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方式增强文化软实力? 有感于多次率团走出国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经历,陈维亚认为,需要国家层面制定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战术上要有具体时间表、路线图,而不仅仅是“观光旅游”式的文化交流。
此次,陈维亚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文化“走出去”问题提交了提案,内容饱含关切。他认为,首先要将文化交流放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思考和谋划,“文化也应设置‘外销型产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策略,预先进行投资、策划,也让各地文化主管部门有章可循。”
其次,他强调要注重“进行时”,到目的国进行交流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宝贵的空间和时间,把交流做足、做深、做细。诸如队伍的形象设计、艺术作品及其周边产品的宣传设计,“要把我国优秀、精彩的形象,不管是平面的、立体的,一起带出去,增加有限时空中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文化交流项目结束后,要注重其后续影响和延伸附加值。陈维亚注意到,某些演出团体在海外边演出边采购,大包小包地回到机场就作鸟兽散,最多开几场总结会、表彰会了事。他认为,应该利用交流的机会与当地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项目、团队建立中长期联系,把交流成果扩大、延续,“一次交流要‘以一带十,,和当地艺术家派生出合作、反向交流,才能实现‘走出去,的价值最大化。”
“这三个方面都做起来,我国的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才算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陈维亚诚恳地说。
在“走出去”之余,陈维亚也时刻关心着中国文化的质量。他认为,内容创新、扎根生活是文化创新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不扎根生活,内容是抓不到真实或深层次情感的,这样的创新就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尤其我们身后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任务就更重,难度也大,所以这方面需要特别认真地思考”。(记者 周渊)
曾经担任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总导演的陈维亚,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颇有感触。今年适逢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一系列主题文艺活动的筹备,加之他一贯关注的“一带一路”舞台剧创作、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等课题,让这位知名导演总是步履匆匆。在小组讨论散会后,本报记者拦下他,听他深入解析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仅满足于一个院团出去演出‘载誉归来,。”陈维亚告诉记者,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经常和国外主流文艺圈的同行交流。在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当地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曾向他展示自己的“得意”藏品———穿着长袍马褂的中国人相片等令人尴尬的所谓“中国艺术品”。“这说明他们对中国缺乏历史性、进程性的了解,尤其是对当代中国文化了解不够。”陈维亚的忧思溢于言表。他提到,国内院团赴海外交流,很大一部分受众是当地的华人华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乡情慰问———我们的艺术要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与他们的主流文化正面交融、碰撞。”
陈维亚表示,对外交流一定要有着眼长远的战略规划。“文化是真正的软实力。比如现在一提起电影,人们就想到美国大片,背后其实是国家实力、价值观的强力输出。”
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方式增强文化软实力? 有感于多次率团走出国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经历,陈维亚认为,需要国家层面制定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战术上要有具体时间表、路线图,而不仅仅是“观光旅游”式的文化交流。
此次,陈维亚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文化“走出去”问题提交了提案,内容饱含关切。他认为,首先要将文化交流放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思考和谋划,“文化也应设置‘外销型产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策略,预先进行投资、策划,也让各地文化主管部门有章可循。”
其次,他强调要注重“进行时”,到目的国进行交流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宝贵的空间和时间,把交流做足、做深、做细。诸如队伍的形象设计、艺术作品及其周边产品的宣传设计,“要把我国优秀、精彩的形象,不管是平面的、立体的,一起带出去,增加有限时空中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文化交流项目结束后,要注重其后续影响和延伸附加值。陈维亚注意到,某些演出团体在海外边演出边采购,大包小包地回到机场就作鸟兽散,最多开几场总结会、表彰会了事。他认为,应该利用交流的机会与当地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项目、团队建立中长期联系,把交流成果扩大、延续,“一次交流要‘以一带十,,和当地艺术家派生出合作、反向交流,才能实现‘走出去,的价值最大化。”
“这三个方面都做起来,我国的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才算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陈维亚诚恳地说。
在“走出去”之余,陈维亚也时刻关心着中国文化的质量。他认为,内容创新、扎根生活是文化创新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不扎根生活,内容是抓不到真实或深层次情感的,这样的创新就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尤其我们身后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任务就更重,难度也大,所以这方面需要特别认真地思考”。(记者 周渊)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