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731-84324770


广告:
0731-84324770

金睿奖内部广告-60574-余少娜
默认广告

重新发现这片大陆的美——“中拉文化交流年”三人谈

2017-01-07 05:15 编辑:何雯
由中国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近30个国家共同举办的2016年“中拉文化交流年”前不久在北京启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双方共同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年度文化盛事。在这一年里,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将通过文学、艺术、文物、电影、传媒、旅游等多种领域的交流聆听彼此的心声。
  可以预期,“中拉文化”将成为2016年度热词。中拉加强文化交流意味着什么?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本期文化圆桌将就此展开讨论。
  ——编 者
  情谊源自互相理解
  胡里奥·巴耶斯特尔·古斯曼(古巴文化部副部长)
  古巴与中国虽然远隔重洋,但两国的情谊未曾被时间和空间冲淡。80多年前,在哈瓦那海滨大道附近的9号街广场,古巴人民竖立了一座特殊的纪念碑。上面用中文镌刻着它的名字:“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还有西班牙语铭文:“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纪念碑为缅怀参与古巴独立战争的华人而建,它或许是世界上第一座为中国移民在其他国家卫国战争中的表现立下的纪念碑。
  我很赞赏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我看来,“一带一路”不仅是连接世界各国的一条经济走廊,更是一条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交的人文之路、友谊之路。古巴和中国之间也有这样的一条道路。历史上,移民定居古巴的中国人曾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诸多贡献。出生在哈瓦那的世界着名画家维弗雷多·林便是中国人和古巴人的儿子,他以独特的画艺,在现代美术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成为仅次于毕加索的世界一流艺术家。
  如今,文化交流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就在去年为纪念哈瓦那建城500周年的音乐会上,古巴本土钢琴家与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同台演奏了古巴作曲家所创作的多首曲子。两国音乐家心灵相通的场景让我深深陶醉,久久难以忘怀。就在今年1月1日,耗费3年时间修缮的哈瓦那艾里西亚·阿隆索大剧院重新向公众开放。这座有近200年历史的大剧院,是拉美的第一座现代剧院,它的“重生”得到了中国企业在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心愿是,邀请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与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在这个崭新又富有历史感的舞台上,实现再次合作。
  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这意味着中国与古巴、中国与拉美的认识与理解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感谢中方促成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得以展示我们的文化艺术、阐述我们的文化态度。我们也将尽力促进中国文化在古巴的交流,让古巴成为在拉美推介中国文化的“先锋地带”。希望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进一步加强两国兄弟般的友谊和了解,同时也希望这样的密切交流能够长期持续,并扩展到文化之外的其他领域。
  (任姗姗采访并整理)
  艺术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
  冯 英(中央芭蕾舞团团长)
  大幕缓缓落下,站在“中拉文化交流年”开幕式的舞台上,看着演员们雀跃欢笑、相拥相抱、拍照留念,我的脑海浮现了2年前的古巴之行。
  2014年7月,为配合习近平主席对古巴的国事访问,在文化部、外交部的支持与推动下,中央芭蕾舞团远赴古巴与世界知名的传奇人物艾里西娅·阿隆索及其亲手创建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进行艺术交流并同台演出。这次经历让我们的艺术家终生难忘。7月22日和23日晚,在古巴国家剧院成功举行了两场以“中国—古巴芭蕾友谊晚会”为主题的交流演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亲临现场,与当地数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首演。
  开演前一项不在节目单之列的小小举动,让我的心灵震颤。当双眼失明的阿隆索女士在两位学生的搀扶下走到观众席时,现场观众立即全体起立向这位芭蕾艺术界的传奇人物鼓掌致敬。而当两位国家元首步入剧场向各界观众招手致意时,同样走到了阿隆索女士和我的面前,并与我们亲切握手、致以祝福。这一刻,我永存心中。
  那次演出中,两国芭蕾艺术家携手合作了最能体现艺术表现力和芭蕾独特魅力的《吉赛尔》《堂吉诃德》等经典剧目,还有反映各自文化特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阿隆索女士向中国文化致敬创作的《舞者》,其灵感源自中国民族音乐《彩云追月》和《花好月圆》。中国艺术家轻盈灵动、沉静柔美及潇洒大气、光彩夺目的舞台表现与古巴艺术家优雅俊朗、舞技超凡的表演,凸显了两国艺术家合演的华彩。热情的古巴观众告诉我,中国演员的表演精彩独特、实力超强,希望今后能观赏到更多的中国芭蕾作品。一位芭蕾研究者认为,中国演员身上有着较强的俄罗斯学派风格,动作强调规范严谨,而古巴演员身上的本土化特点更多一些,中、古两国艺术家同台合作,是艺术交流的有益之举,对观众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那一次的成功合作源于两团历经半个世纪的友好关系。年逾九十的阿隆索女士回忆说:“在我作为艺术家的漫长人生中,对于中华民族及其悠久文明的认识,是我众多珍贵的文化体验中最为刻骨铭心的。”她数次带领古巴国家芭蕾舞团访华演出,都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有很多中国芭蕾界的朋友。所以,阿隆索女士对两团艺术家的交流非常重视。她不顾高龄和异常炎热的天气,在家人的搀扶下,坚持一步步上到二楼排练厅,与我们一起指导节目排练。令人感叹的是,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用心感受到了这一切。她“看”到并指教我团演员饰演“吉赛尔”用感觉去表达,“看”到群舞演员饰演“幽灵”时可以再整齐一些,她甚至通过脚尖的节奏听到了每一位演员的呼吸。她拉着我的手关切地询问每一位演员的情况,并对年轻人给予真诚的关怀和美好的祝愿。短暂的相处,给大家留下了永恒的记忆。相信这份来自大师的勉励和关爱将令大家终身受益。
  那次合作演出之外,我还曾随文化部到拉美各国访问,这都是当下中国向拉美人民展示和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良好机遇,以文化艺术交流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拉美各国人民在新时期的友好关系。芭蕾具有国际通用语汇的显着优势,是全世界范围内极具广泛合作性的一门艺术形式。在“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全球化时代,中芭期待与拉美各国文化艺术界开展更丰富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今年的“中拉文化交流年”,我们除了参加开幕式演出,还将派出优秀演员赴南美和乌拉圭演出,为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
  在文明激荡中确立位置
  任姗姗
  “尽管航海技术的进步大大缩短了美洲和欧洲在地理上的距离,我们双方在文化上的距离却扩大了。”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出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30多年过去了,无所不在的网络和一日千里的科技将世界几乎变成了平的,拉美文化艺术却似乎仍未完全走出“孤独”。
  如果说地理、经济乃至政治上的差异曾是这种“孤独”的推手;如今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蔓延下,这种不平等和不平衡却以一种更加不易察觉的方式在加剧。根据法国社会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全球范围展开的调查,“南—北之间的贸易正愈来愈不对称,南—南贸易中新兴国家与贫困国家之间的贸易正愈来愈不均衡”。环顾四周,我们的媒体对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奖、戛纳影片如数家珍,对好莱坞电影、韩流日剧趋之若鹜,但对于拉美、非洲等地域的文化艺术的介绍却少之又少。今天的文化传播某种程度上印证着话语权即影响力,“马太效应”愈加显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强势文化之外更为广泛的其他文化的声音,却被淹没乃至沉默。话语权的不平等、传播力量的不平衡,遮蔽了这个世界原本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然而,我们真的不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全部吗?回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程,我们会发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仅源于中华文明自身的不断扬弃、承续、更新,也来自对外来文明的吸收、融合、再造。历史上,凡是文化态度开放包容、发奋砥砺的时代,也多是大师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比如,开放包容造就了五彩缤纷、才气纵横的盛唐之音;知耻后勇造就了近代的开眼看世界、近代思想文学的大爆发。朱熹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今天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而言,这源头活水不仅仅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并且源源不断被输送到眼前的欧美文化、东亚文明,也应是包括拉美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当代中国对拉美文化并不陌生。中国当代文学曾经从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中汲取营养,马尔克斯、略萨、聂努达等拉美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写作打开了另一扇窗口。作家莫言曾感慨:自从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就一直在与马尔克斯“搏斗”。但在拉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大量的声音仍然未被发掘和关注。对于今天正在不断寻求全球视野、不断塑造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而言,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他者的眼光也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且确认自己的参照系。它有利于我们提升民族自尊自信,也提醒我们避免陷入狭隘的民族自恋、自傲情绪;为当下的文化创造提供新的灵感,也避免我们因对某一种文化偏听偏信而妄自菲薄。
  中拉文化交流年的启幕,标志着我们不必再从远处聆听彼此,它为中国与拉美读懂对方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它意味着中拉文化交流也将步入前所未有的“中拉时间”。
  大幕缓缓拉开。期待这方舞台孕育出下一个奇迹!
[ 编辑: 何雯 ]
分享到:
微信二维码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移动端

最新资讯
07:09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杂志封面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人民文学》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  当时,应《人民文学》第一任主编茅盾先生之请,毛泽 [详细]
09:04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国内刊号CN42-1037/I,国际刊号ISSN0528-838X,邮发代号38-6。目前刊发精选小说, [详细]
16:59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深圳又有不少文学书问世,单就出版数量而言排在全国前列。不容回避的是,在宏大宣传的遮蔽下,自费出书和文化基金资助出版的丛书难有全国性影响力。当然 [详细]
12:08 《诗江南》
《诗江南》
《诗江南》征稿  《诗江南》是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期刊。国内刊号33-1034/I,国际刊号1001-6694,邮发代号32-79。  《诗江南》创刊于2008年底,开辟重点栏目 [详细]
21:15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新余学院学报》杂志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新余学院。国内刊号:36-1223/G4 国际刊号:1008-6765  《新余学院学报》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 [详细]
08:03 小溪流·作文画刊
小溪流·作文画刊
C版《小溪流·作文画刊》征稿启事  《小溪流》C版(作文画刊版)是小溪流的低幼版,主要适合5—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学前班的小朋友阅读。“作文串串烧”栏目的主要宗旨是:用简 [详细]
21:57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来源:四川新闻网   本期嘉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志勇  6月7日至8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详细]
02:33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征稿启事  《语文周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类报纸;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702/(F);创办于198 [详细]
15:03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于1988年创刊,双月刊, [详细]
00:37 《参花·小说》
《参花·小说》
《参花》杂志征稿启事  《参花》杂志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大众文艺期刊,是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创刊于1957年,隶属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当时刊名为《说演弹唱》,1981年更名为《参花 [详细]
02:43 《电脑迷》
《电脑迷》
  《电脑迷》杂志征稿函  《电脑迷》是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电脑报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0-1163/TP,国际标准刊号:ISSN 1 [详细]
07:06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B版)征稿启事  杂志简介  少年文学刊物《小溪流》由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是我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主要儿童文学刊物之一,是目前湖南省内惟一的纯少 [详细]
05:20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来源:北青网娱乐  由霍建华、赵丽颖、董春辉、马可等联袂主演的仙侠大剧《花千骨》正在湖南卫视每周日、周一晚22点档热播。最近的剧情中,十一师兄与糖宝couple感情升温,为了 [详细]
06:48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征稿启事  《中国铁路文艺》杂志是由中国铁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铁道出版社联合主办,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直接管理的国家一类期刊。2006年起,《中国 [详细]
09:47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启事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为教育类学术期刊(G4),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半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2095-6401;国内刊号:C [详细]
回到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