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时报 第六届江苏书展将于7月8日正式开幕,由广陵书社编辑出版的五卷本《回望汪曾祺》丛书将在书展期间举行新书发布会,并现场签售。其中由鲁迅文学奖得主、《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撰写的《夜读汪曾祺》是该丛书中唯一一本专论汪曾祺文章、诗、画的书籍。昨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王干,就该书的背后故事进行探访。
【新书问世】
专栏文章结集出版
成就了《夜读汪曾祺》
对于《重读汪曾祺》这本书的出版,王干表示,这有赖于读者和专家的鼓励。 近年来,王干在供职的《小说选刊》上,开设了“经典回望”栏目,他推荐了汪曾祺的《岁寒三友》,并写了《难得的暖意》的赏析文章。王干说,用“经典回望”的方式,也是希望汪曾祺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经典回望”栏目推出第一篇赏析文章后,王干对于汪曾祺的论述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称赞,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写下了一系列的解读文字,或宏观,或微观,或文学,或书画,把自己揣摩多年的一些想法都呈现了出来。再加上之前的文字,居然可以结集出版了。“作为一个阅读者,我是专业的,我长期从事编辑工作,阅读是职业习惯,而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始终是业余的,从30年前的高邮夜晚,到30年后的北京夜晚,从钢笔写作到电脑敲键盘,我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我喜欢在读和写的乐趣中找到自己。”王干说,对于汪曾祺的论述,这本书是一星半点,只是他个人的阅读经验,“这算是汪老给我的一个勉励吧。”
【深读大师】 汪曾祺文章,每次重读都有收获
曾在扬州地区上学、工作多年的王干,对于汪曾祺再熟悉不过了,早年受到文坛关注时,他就写过不少汪曾祺文章的论着。在昨天的采访中,王干表示,汪曾祺的作品更适合晚间阅读,他的作品释放着光辉,但不是灼热的阳光,更不是熊熊的火光,也不是鲁迅作品那种凛冽的寒光。汪曾祺的文字如秋月当空,明净如水,一尘不染,读罢,心灵如洗。
“文学史有两种文章,一种读了就会忘记的,不再想重读的,一种是每次重读都会像第一次遇见,读完之后还想重温。”王干说,汪曾祺就是属于第二种,他的文章看似平淡隽永,实则内在拥有很多独特的东西,这些都需要读者在一次次的重读中去感悟。
他的画作,体现文人风骨
“在夜晚阅读汪曾祺,自然是一种享受,开卷慢慢进入,心也渐渐平静,故乡,邻里,同事,亲友,陌生的街道和熟悉的老屋,昆明的警报和上海的星期天,高邮的河流和北京的安乐居,都是作家笔下轻盈流动的笔墨意象。”王干告诉记者,他真正全方位阅读汪曾祺,是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异秉》之后,由于不断深入阅读,他对于汪曾祺的文章有了一些心得。1986年,他在《读书》上发表了《“淡”的魅力》,算是阅读的第一份感悟:“30年过去了,我对于汪老文章的喜爱一直未减少,这本书算是阅读汪曾祺30年的一个总结。”
在此次出版的《夜读汪曾祺》中,收录了一篇《美丽的梦,感伤的诗,文化的画》,对于汪曾祺的诗和画有了深入的剖析。在文学界,有关汪曾祺小说和散文的论述很多,但就其诗画一块却鲜有人提及。对此王干表示,汪曾祺是一位全面的文人,对于他的论述如果仅停留在小说和散文上,就显得太单薄了,他的画非常有风骨,极有味道。
■一点期待
汪老作品,值得更多人关注
翻开如今的文学史,对于汪曾祺的论述并不多。王干告诉记者,中国的文学史有着主流的方向,而汪曾祺避开了这种主流,他的文章看上去都是身边人的喜怒哀乐,故而不受文学史重视,然而汪曾祺的文章水准是不负大师之名的。未来的文学史一定是多样的,因此汪曾祺的艺术高度应该是会被体现出来的。(张旭)
【新书问世】
专栏文章结集出版
成就了《夜读汪曾祺》
对于《重读汪曾祺》这本书的出版,王干表示,这有赖于读者和专家的鼓励。 近年来,王干在供职的《小说选刊》上,开设了“经典回望”栏目,他推荐了汪曾祺的《岁寒三友》,并写了《难得的暖意》的赏析文章。王干说,用“经典回望”的方式,也是希望汪曾祺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经典回望”栏目推出第一篇赏析文章后,王干对于汪曾祺的论述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称赞,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写下了一系列的解读文字,或宏观,或微观,或文学,或书画,把自己揣摩多年的一些想法都呈现了出来。再加上之前的文字,居然可以结集出版了。“作为一个阅读者,我是专业的,我长期从事编辑工作,阅读是职业习惯,而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始终是业余的,从30年前的高邮夜晚,到30年后的北京夜晚,从钢笔写作到电脑敲键盘,我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我喜欢在读和写的乐趣中找到自己。”王干说,对于汪曾祺的论述,这本书是一星半点,只是他个人的阅读经验,“这算是汪老给我的一个勉励吧。”
【深读大师】 汪曾祺文章,每次重读都有收获
曾在扬州地区上学、工作多年的王干,对于汪曾祺再熟悉不过了,早年受到文坛关注时,他就写过不少汪曾祺文章的论着。在昨天的采访中,王干表示,汪曾祺的作品更适合晚间阅读,他的作品释放着光辉,但不是灼热的阳光,更不是熊熊的火光,也不是鲁迅作品那种凛冽的寒光。汪曾祺的文字如秋月当空,明净如水,一尘不染,读罢,心灵如洗。
“文学史有两种文章,一种读了就会忘记的,不再想重读的,一种是每次重读都会像第一次遇见,读完之后还想重温。”王干说,汪曾祺就是属于第二种,他的文章看似平淡隽永,实则内在拥有很多独特的东西,这些都需要读者在一次次的重读中去感悟。
他的画作,体现文人风骨
“在夜晚阅读汪曾祺,自然是一种享受,开卷慢慢进入,心也渐渐平静,故乡,邻里,同事,亲友,陌生的街道和熟悉的老屋,昆明的警报和上海的星期天,高邮的河流和北京的安乐居,都是作家笔下轻盈流动的笔墨意象。”王干告诉记者,他真正全方位阅读汪曾祺,是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异秉》之后,由于不断深入阅读,他对于汪曾祺的文章有了一些心得。1986年,他在《读书》上发表了《“淡”的魅力》,算是阅读的第一份感悟:“30年过去了,我对于汪老文章的喜爱一直未减少,这本书算是阅读汪曾祺30年的一个总结。”
在此次出版的《夜读汪曾祺》中,收录了一篇《美丽的梦,感伤的诗,文化的画》,对于汪曾祺的诗和画有了深入的剖析。在文学界,有关汪曾祺小说和散文的论述很多,但就其诗画一块却鲜有人提及。对此王干表示,汪曾祺是一位全面的文人,对于他的论述如果仅停留在小说和散文上,就显得太单薄了,他的画非常有风骨,极有味道。
■一点期待
汪老作品,值得更多人关注
翻开如今的文学史,对于汪曾祺的论述并不多。王干告诉记者,中国的文学史有着主流的方向,而汪曾祺避开了这种主流,他的文章看上去都是身边人的喜怒哀乐,故而不受文学史重视,然而汪曾祺的文章水准是不负大师之名的。未来的文学史一定是多样的,因此汪曾祺的艺术高度应该是会被体现出来的。(张旭)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