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岁的南京作家李昌祥,命运坎坷起伏,他对生活却怀有一颗炽热的心。然而,正当种种原因使文学之路的希望即将破灭时,一次偶然间给本报《繁星》栏目的投稿,让李昌祥重新鼓起勇气与信心。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主人公:李昌祥,字畅翔,1945年出生,南京江浦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协会员,优秀小说家,中华诗词学会优秀诗词艺术家、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惊雷作鼓》、《茫海一峰》、《天不绝人》、《天降大任》、《浴血史诗》、《撒豆成兵》等。
人物心语:正当与文学擦肩而过的时候,扬子晚报《繁星》栏目使我的心头,充满了星汉灿烂的光明。
一份扬子晚报是他苦闷生活中的乐趣
李昌祥与扬子晚报结缘,始于1992年的夏天。“那时江浦邮政局有个因送报而成为劳动模范的投递员老刘。他60多岁仍然坚持送报。老刘每天都跑到我的照相馆送扬子晚报。我见他这么勤快,这么职守,尤其是到那年年底,南京地区下了好大一场厚雪,老刘仍然把扬子晚报交到我手中。”李昌祥说,从此,年年订阅扬子晚报,这也成了他的生活必需。
那几年,李昌祥的生活颇为苦闷。“少年时期的每次作文,总会让中小学老师当成教学范本,也因此有了当作家的梦想。当时家庭姊妹多,读了医士学校不花钱。裁校后返乡,我还是因为对文学的酷爱,自发报考,进了南京大学中文系,还没读完,1966年我又返乡当了医生。”1978年,多年农乡生活让他看到了农民的穷则思变,便以《把家》为题,写了篇小说。刊登在省刊《雨花》复刊号上。这篇出色的处女作虽然是第一个以文学形式为中国农家呼唤富裕作品,当时却没有得到关注。后来李昌祥在照相馆工作。
一次成功投稿,照亮他的文学之路
坎坷中,他想到“执著,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具有幸福力的行为。因为执著须要在理想中产生,须要从文化素质、社会经历中产生。没有爱憎,没有喜怒,没有文化,执著便被架空,也不复存在。所以,人生难得执著……” 李昌祥用自己的笔将这些思绪写成一篇文章寄交给了扬子晚报编辑部。“很快在《繁星》栏目下的《当代人生启示录》上发表了。我重读着发自我内心的感受,却经《繁星》的刊登,巨大的反向力,直指到我的内心。” 他告诉记者,在他只有读报的机缘时,扬子晚报送来了文学的星梦。“扬子晚报的《繁星》,鼓起了我文学之舟上的风帆。我重又抓起了丢下的笔。”就这样,李昌祥坚定地走上文学创作道路,1999年,他的一系列中篇小说被结集成《开春》出版,并在2001年获得了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
担任扬子特约圣火传递
李昌祥与扬子晚报的结缘不止如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还受邀成为一名“扬子晚报特约记者”,见证了奥运圣火在四川的传递,并为读者们发回了现场报道。“扬子晚报的鼓励,促成我放开了思量,从2008到2012年,我还创作了60万字的上下集长篇小说《习古奋今》。并得到了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为上集《天不绝人》,下集《天降大任》,各作一序。”
如今李昌祥积极为南京本土文化做出贡献。比如他创作的、201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音容散草》,写的正是出生江浦的书法大家林散之,这部作品填补了南京本土为艺术大家立传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