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731-84324770


广告:
0731-84324770

金睿奖内部广告-60574-余少娜
默认广告

张梦晗:“观众被中伊文化的碰撞吸引”

2017-01-06 21:40 编辑:何雯
张梦晗在伊朗电视剧《首都3》中的剧照(图)及海报。她认为自己“走红”,是中伊文化碰撞的结果。受访者供图

  ■ 对话人物
  张梦晗 34岁,河南洛阳人,德黑兰大学波斯语文学博士,因出演伊朗电视剧《首都3》中的女主角“春常”,在当地走红。
  ■ 对话动机
  春常火了。
  走在德黑兰的大街上,人们指着张梦晗喊“春常、春常”,还要跟她合影。她收到观众的礼物,享受过剧迷的免费咖啡。不久前播出的第四季中,春常搭乘的飞机失联,观众跟着她的丈夫一起哭。
  在伊朗热播的这部电视剧《首都3》中,张梦晗扮演“春常”——一名嫁给伊朗农村青年的中国姑娘。
  在伊朗留学6年,张梦晗认为,喜欢春常的人是被中伊两种文化的碰撞所吸引,“伊朗人也因为有外国人用他们的语言来演本土剧,重拾因经济封锁丧失的文化自信。”
  1月22日,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在伊朗又刮起了一阵中国风。然而在网络和现实中,张梦晗发现,中国人对伊朗存在着“标签化”的认识,而伊朗人对中国很多时候“一无所知”。这也让张梦晗“更愿意在中伊文化交流方面做点事。”
  “很多伊朗男孩有娶中国太太情结”
  新京报:什么机缘巧合让你成为伊朗电视剧的女主角?
  张梦晗:剧组请使馆帮忙找一个中国女孩。我常去使馆找一些兼职工作,使馆的老师像开玩笑一样告诉我这个消息,结果我真的接到剧组的电话。
  新京报:《首都》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张梦晗:是部喜剧,一个伊朗农村家庭渴望通过各种努力搬到首都德黑兰,农村人进城,不懂各种规矩,闹了笑话。这和中国的情况有点像,很多小地方的人充满了对大城市的渴望。第三季的剧中,我的丈夫是个卡车司机,农村奋斗青年,他在土耳其的中餐馆爱上了当服务员的我,一个中国姑娘就此要嫁到伊朗。
  新京报:有没有问过导演,为什么会在剧中加入一个中国角色?
  张梦晗:导演没有特别说过,编剧倒是提过,现在的伊朗,中国产品充斥着当地市场。我个人觉得,中伊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嫁到伊朗的中国姑娘也很多,电视剧也是一个现实反映。我认识的很多伊朗男孩,他们都有娶中国太太的情结。
  新京报:演这部剧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怎么克服?
  张梦晗:台词和肢体语言。起初台词不多,后来越演越多,编剧加词。硬背我是搞不定,但剧组很聪明,他们会利用我的语言习惯,颠三倒四的语法不合规矩,他们也不纠正,就那么拍下去,播出的时候,反而成了笑点。
  还有肢体语言有差异。比如我们表达“不”的时候,摇头、摇手就行。但在伊朗,说不,下巴一边上扬,嘴里还要配合“啧”的一声。喜怒在伊朗人脸上,肌肉拉伸的都很夸张。
  “文化认同让困境中的伊朗人感动”
  新京报:出演春常让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梦晗:起初,在街上被人认出来,他们“春常、春常”的叫我,让我有点小开心。后来就有点不堪压力,他们总要和你合影,个人生活有点受影响。波斯语的称赞也让人有点接受不了,他们会说,“春常说话像夜莺一样”,肉麻麻的。
  新京报:春常在电视剧中的经历和你的真实生活有重合吗?
  张梦晗:我在伊朗生活的一些趣事也被设计到春常身上。比如,伊朗人对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特别好奇。有一次我在一场会展做翻译,中午吃饭的时候,围了几层当地人来看我们用筷子吃饭。剧中,春常和丈夫一家人就被设计了一场去中餐馆吃饭的戏。
  新京报:当地观众怎么评价剧中的中国姑娘?
  张梦晗:看评论都是好话,没有批评。我并不认为我演得多好,这是伊朗人的民族性格,他们喜欢赞美和夸奖别人。当你知道他们的习惯时,你就不会太相信他们真的是在夸你演得好了。
  伊朗人很注重礼仪和素养,全国受教育的程度是80%。人们即使不喜欢,也不会在网上谩骂。这点比中国观众更宽容。
  新京报: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这个中国人演的角色?
  张梦晗:一个剧迷在街上流着泪告诉我,“春常”让她过了个幸福的年。2014年,第三季播出时,伊朗处于西方世界经济制裁的第三年,货币已经大贬值,失业的人很多,当地人生活艰难。春常的出现让很多伊朗人觉得,一个外国人,用波斯语,波斯文化,出演了他们的电视剧,这让他们感动,也让很多伊朗观众重拾起一些文化自信。
  “室内的伊朗女性令人害羞”
  新京报:6年前,你去伊朗前,对这个国家有着怎样的想象?到达德黑兰后想法有什么变化?
  张梦晗:和很多人一样,没去之前,觉得那里是个战乱国家,有穿着黑袍的女警,是个好战民族。到了德黑兰,发现他们对中国人很友善。波斯语中,中国的发音有点像“秦”。他们会对我这个“秦”人说,“来,到我家去,我给你做饭吃。”他们的热情非常实在。
  新京报:在德黑兰,最让你意外的印象是什么?
  张梦晗:最让我想不到的是他们对知识的重视。德黑兰大学门前的革命街,我叫它“书街”,不夸张地说,在这条街上,你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的书籍,他们对知识的包容度很强。
  伊朗的老街上,随处可见咖啡书吧,地方不大,但有咖啡的地方就有书籍。对于德黑兰人来说,“没知识、没教养、没文化”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
  他们对有学历的人非常尊重,从你读博士的第一天起,这个学位就和你的名字挂钩了。出演电视剧前,菜市场里的人都叫我博士女士。在中国,女博士可能就和书呆子画等号了。
  新京报:“沙漠”、“黑袍裹身的女性”,你怎么看待一些人对伊朗的这些标签化认识?
  张梦晗:伊朗的女性变化挺大,我刚去的时候,女人的服饰都是黑、灰、深蓝色系的罩袍。几年前,伊朗有一场服饰革命,衣服颜色和样式都丰富起来,现在的伊朗,戴头巾的女孩比上海的姑娘穿得都时尚。
  当然,女性服饰仍然在政府的宗教规定范围之内,比如上衣必须遮盖臀部,不能穿短袖、短裤。
  新京报:穿黑罩袍的伊朗女性常被别人误解保守封闭、地位低下,真实的伊朗女性什么样?
  张梦晗:我身边的伊朗年轻女性很开放,在室内的聚会,她们衣着清凉,性感程度有时都让我不好意思,但只要出门,一定会重新穿上长裙、长袍,戴上头巾。在伊朗,年长的女性思想意识往往比年轻人更开放和成熟,因为她们经历过伊朗70年代的政治改革。在伊朗,女性的政治地位比较低,比如不能从政,工作机会较少。但是在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很高,因为她们教育子女,因此受到尊重。
  “在伊朗规则不如诚信重要”
  新京报: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出访伊朗,中伊在历史上一直保持良好关系。在你看来伊朗和中国在文化上有什么相同的?
  张梦晗:做事讲感情,这一点上两国人很像。和伊朗人做生意,要先和他们交朋友,他们信任你,就会和你做买卖,在伊朗,规则不如诚信重要。说话做事喜欢引经据典,两国也很像,伊朗也是有古老文化的国家,也有很多成语、谚语,说话的时候和中国人一样,不时说个成语。
  新京报:你身边的伊朗朋友,对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他们对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张梦晗:大部分人不了解中国,也有点标签化的认识,比如他们一听说你是中国人,就会说“你们制造的东西一用就坏”。
  他们会问“你们中国有电视塔吗?有雪山吗?”甚至有时还问“中国一年有四季吗?”这样可笑的问题。
  比起中国的风土人情,他们对中国女性比较好奇。因为在波斯语的诗句里,经常会有形容“中国美人”的词汇。他们叫中国人的眼睛是“巴旦杏眼”,觉得杏核般的眼睛最漂亮。
  新京报:去年,伊朗导演阿巴斯来中国时,你受邀作为他的翻译,今后会选择当演员吗?
  张梦晗:不会,我不是专业演员,演戏和我学波斯语一样,需要一个字母一个单词地积累。再者,在伊朗当演员很辛苦,尤其是女性,禁忌要求比演技看得还重。我拍《首都》时,剧中有一场戏是我来伊朗见我的未婚夫,我说见面时可以拥抱一下,全剧组的都说“不行不行”。但在伊朗的电视塔放孔明灯的那场戏播出后,当地的街上开始卖中国的孔明灯。(记者 刘珍妮)

[ 编辑: 何雯 ]
分享到:
微信二维码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移动端

最新资讯
07:09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杂志封面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人民文学》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  当时,应《人民文学》第一任主编茅盾先生之请,毛泽 [详细]
09:04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国内刊号CN42-1037/I,国际刊号ISSN0528-838X,邮发代号38-6。目前刊发精选小说, [详细]
16:59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深圳又有不少文学书问世,单就出版数量而言排在全国前列。不容回避的是,在宏大宣传的遮蔽下,自费出书和文化基金资助出版的丛书难有全国性影响力。当然 [详细]
12:08 《诗江南》
《诗江南》
《诗江南》征稿  《诗江南》是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期刊。国内刊号33-1034/I,国际刊号1001-6694,邮发代号32-79。  《诗江南》创刊于2008年底,开辟重点栏目 [详细]
21:15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新余学院学报》杂志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新余学院。国内刊号:36-1223/G4 国际刊号:1008-6765  《新余学院学报》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 [详细]
08:03 小溪流·作文画刊
小溪流·作文画刊
C版《小溪流·作文画刊》征稿启事  《小溪流》C版(作文画刊版)是小溪流的低幼版,主要适合5—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学前班的小朋友阅读。“作文串串烧”栏目的主要宗旨是:用简 [详细]
21:57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来源:四川新闻网   本期嘉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志勇  6月7日至8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详细]
02:33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征稿启事  《语文周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类报纸;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702/(F);创办于198 [详细]
15:03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于1988年创刊,双月刊, [详细]
00:37 《参花·小说》
《参花·小说》
《参花》杂志征稿启事  《参花》杂志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大众文艺期刊,是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创刊于1957年,隶属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当时刊名为《说演弹唱》,1981年更名为《参花 [详细]
02:43 《电脑迷》
《电脑迷》
  《电脑迷》杂志征稿函  《电脑迷》是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电脑报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0-1163/TP,国际标准刊号:ISSN 1 [详细]
07:06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B版)征稿启事  杂志简介  少年文学刊物《小溪流》由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是我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主要儿童文学刊物之一,是目前湖南省内惟一的纯少 [详细]
05:20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来源:北青网娱乐  由霍建华、赵丽颖、董春辉、马可等联袂主演的仙侠大剧《花千骨》正在湖南卫视每周日、周一晚22点档热播。最近的剧情中,十一师兄与糖宝couple感情升温,为了 [详细]
06:48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征稿启事  《中国铁路文艺》杂志是由中国铁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铁道出版社联合主办,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直接管理的国家一类期刊。2006年起,《中国 [详细]
09:47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启事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为教育类学术期刊(G4),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半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2095-6401;国内刊号:C [详细]
回到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