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的消息,让人们重新审视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童话,《神笔马良》《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皮皮鲁与鲁西西》……这些风格迥然不同的童话作品影响了数代人的童年。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博士谭旭东认为中国文人童话开端于1909年孙毓修编辑的《无猫国》丛刊,至今已有107年的历史。“这一段历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闪而过,但对童话来说,确实一段不短的发展历史。” 那些年伴随我们成长的童话大师还有哪些?
叶圣陶:打破童话模式的“稻草人”
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完全打破了彼时流行的西方童话模式,“不是写王子,便是写公主”。
而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是一个夜间的旁观者,它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它看见孤苦无依的老太太死了丈夫和儿子,眼睛也快瞎了,好不容易盼来了稻子的好收成,虫灾却又来了;它看见渔妇的孩子得了重病,想喝水却不能,渔妇一心想打鱼,自己却累垮了,打到的鱼也干死了;一个女人因为要被赌棍丈夫卖掉,连夜跑到这里,跳河了……最后,稻草人自己也倒在了稻田里,与悲同眠。
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尾,也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童话的结局也可以不是大团圆。
尽管是悲剧,但叶老先生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的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丰富的想象和切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描写了社会的阴暗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俘获了大批粉丝。
孙幼军:怪老头解决苦恼的神奇魔法
早在1990年,孙幼军已是中国首位安徒生文学奖提名者。
孙幼军成名于1961年底,他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布头奇遇记》大受欢迎,讲述的是一个叫“小布头”的布娃娃,在离开主人萍萍之后所经历的一系列奇遇,最终成为一个勇敢的小布娃娃。
故事梗概听上去十分简单,但孙幼军的表达方式生动有趣。叶圣陶称赞:“作品的语言活泼生动,念下去宛若孩子的口吻,可是没有孩子常有的种种语病。我猜想作者是下过功夫,向孩子学习语言的,而且学习的方法很正确,取其长而去其短,重在神似而不拘于貌似。”
正因为这个原因,它被称为“中国第一部长篇低幼童话”,成为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如今,它的第一批小读者已过不惑之年,销量超过百万。
“尽管他不认为作家是个理想职业,自己仅仅是个业余爱好者,丢了正式的工作就要饿肚子。”但从《小布头奇遇记》开始,他的童话似乎一发不可收拾。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所写的《怪老头儿》和《小猪唏哩呼噜》同样大受欢迎。只是童话不算科研成果,已经成为副教授的他,并没有因为童话而得到晋升,直到退休时,他仍然是个副教授。
顶着副教授头衔的孙幼军,从来不是个正襟危坐的人。因为天性活泼好动,年轻时的他有个外号叫“齐天大圣”,直到大学时也没能摆脱。他中学阶段曾是体操队队员,高中时还获得过吉林省第一届冰上运动会花样滑冰运动会第二名,后来还入选省队。到了他60岁多岁时,走在路上如果鞋带开了,还会举起一起只脚来绑鞋带,自称是“金鸡独立、稳如泰山”。70岁那年,他骑自行车摔断了肋骨,接好后便跑去驾校,冰天雪地中,3个月拿下驾照,开心不已。
之前有记者问他,最喜欢读者称呼他什么?他答道:“就叫怪老头吧”。因为,他希望有一天能像自己笔下的怪老头一样拥有神奇魔法,“给因为社会、老师、家长问题而造成苦恼的孩子们解决一些苦恼,让孩子更轻松一点”。
郑渊洁:替孩子发泄不满的“童话大王”
“童话大王”郑渊洁大概是这几十年里名气最高的童话大师。单是郑渊洁的传奇经历,都足以让“童话大王”的名头经久不衰。在1980年代,人们还拿着五六十元月工资时,他因为《童话大王》的版税,月收入已接近三万,富到不敢声张;他公开叫板应试教育,让儿子郑亚旗退学,自己在家里办起了私塾……
郑渊洁笔下的童话故事影响着几代人。《教育第三眼》的作者李跃在评价郑渊洁时说道:“很多中年人是读郑渊洁的童话长大的。上世纪80年代,他笔下的皮皮鲁与鲁西西,曾给无数人的童年带去了许多快乐记忆。但是这么大一个国度,像郑渊洁这样的童话作家还是太少。”
事实上,郑渊洁并不是“70后”或“80后”的专属记忆,不少“90后”甚至“00后”也“前赴后继”成为他的“铁杆粉丝”。这从郑渊洁的相关作品长盛不衰的销量可以看出,他连年居于“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的三甲之列。2014年时,他以1900万元版税位于榜单第二。
有人评价说,或许每一代身不由己被框进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都能从郑渊洁的童话里读到令他们兴奋的东西:挑战权威的乐趣,差生的尊严,奇幻的想像世界,说干就干的冒险精神。对无处申诉的孩子们来说,郑渊洁能替他们发泄不满,能给他们以娱乐。比如《驯兔记》里,班主任徐老师希望孩子们遵守纪律,成为好学生,可皮皮鲁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好学生变成一只兔子,在各方压力下,皮皮鲁只好订购“兔子模拟衣”混过难关。这有点像卡夫卡《变形记》的翻版童话,表现出了童话中主人公对应试教育制度的反抗及讽刺,而现实中的郑渊洁同样对此“拍案而起”。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郑渊洁道出了让儿子郑亚旗退学的导火索。儿子在学校中似乎迟迟未得到女生的青睐,为了让儿子更自信他决定为儿子代笔写一篇作文。结果却出乎意料,他自信满满交上去的文章被老师差评。后来,有次儿子不想写作文,这次代笔的是家中的保姆,结果成为范文。保姆来劲了,要求加点钱,每月代写作文。“彻底感觉到这学不能上了。” 他在采访中直言,正是因为成年人很多规范式的教育才让孩子失去了想象力,真正的想象力不需要训练,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家谁要是蹦出一句,在阳光里洗一洗手这样的句子,大家会如获至宝,然后接着编,你一句我一句,特别鼓励人。”而不会让孩子改成,在阳光里照一照。(记者 郭晓燕)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博士谭旭东认为中国文人童话开端于1909年孙毓修编辑的《无猫国》丛刊,至今已有107年的历史。“这一段历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闪而过,但对童话来说,确实一段不短的发展历史。” 那些年伴随我们成长的童话大师还有哪些?
叶圣陶:打破童话模式的“稻草人”
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完全打破了彼时流行的西方童话模式,“不是写王子,便是写公主”。
而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是一个夜间的旁观者,它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它看见孤苦无依的老太太死了丈夫和儿子,眼睛也快瞎了,好不容易盼来了稻子的好收成,虫灾却又来了;它看见渔妇的孩子得了重病,想喝水却不能,渔妇一心想打鱼,自己却累垮了,打到的鱼也干死了;一个女人因为要被赌棍丈夫卖掉,连夜跑到这里,跳河了……最后,稻草人自己也倒在了稻田里,与悲同眠。
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尾,也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童话的结局也可以不是大团圆。
尽管是悲剧,但叶老先生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的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丰富的想象和切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描写了社会的阴暗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俘获了大批粉丝。
孙幼军:怪老头解决苦恼的神奇魔法
早在1990年,孙幼军已是中国首位安徒生文学奖提名者。
孙幼军成名于1961年底,他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布头奇遇记》大受欢迎,讲述的是一个叫“小布头”的布娃娃,在离开主人萍萍之后所经历的一系列奇遇,最终成为一个勇敢的小布娃娃。
故事梗概听上去十分简单,但孙幼军的表达方式生动有趣。叶圣陶称赞:“作品的语言活泼生动,念下去宛若孩子的口吻,可是没有孩子常有的种种语病。我猜想作者是下过功夫,向孩子学习语言的,而且学习的方法很正确,取其长而去其短,重在神似而不拘于貌似。”
正因为这个原因,它被称为“中国第一部长篇低幼童话”,成为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如今,它的第一批小读者已过不惑之年,销量超过百万。
“尽管他不认为作家是个理想职业,自己仅仅是个业余爱好者,丢了正式的工作就要饿肚子。”但从《小布头奇遇记》开始,他的童话似乎一发不可收拾。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所写的《怪老头儿》和《小猪唏哩呼噜》同样大受欢迎。只是童话不算科研成果,已经成为副教授的他,并没有因为童话而得到晋升,直到退休时,他仍然是个副教授。
顶着副教授头衔的孙幼军,从来不是个正襟危坐的人。因为天性活泼好动,年轻时的他有个外号叫“齐天大圣”,直到大学时也没能摆脱。他中学阶段曾是体操队队员,高中时还获得过吉林省第一届冰上运动会花样滑冰运动会第二名,后来还入选省队。到了他60岁多岁时,走在路上如果鞋带开了,还会举起一起只脚来绑鞋带,自称是“金鸡独立、稳如泰山”。70岁那年,他骑自行车摔断了肋骨,接好后便跑去驾校,冰天雪地中,3个月拿下驾照,开心不已。
之前有记者问他,最喜欢读者称呼他什么?他答道:“就叫怪老头吧”。因为,他希望有一天能像自己笔下的怪老头一样拥有神奇魔法,“给因为社会、老师、家长问题而造成苦恼的孩子们解决一些苦恼,让孩子更轻松一点”。
郑渊洁:替孩子发泄不满的“童话大王”
“童话大王”郑渊洁大概是这几十年里名气最高的童话大师。单是郑渊洁的传奇经历,都足以让“童话大王”的名头经久不衰。在1980年代,人们还拿着五六十元月工资时,他因为《童话大王》的版税,月收入已接近三万,富到不敢声张;他公开叫板应试教育,让儿子郑亚旗退学,自己在家里办起了私塾……
郑渊洁笔下的童话故事影响着几代人。《教育第三眼》的作者李跃在评价郑渊洁时说道:“很多中年人是读郑渊洁的童话长大的。上世纪80年代,他笔下的皮皮鲁与鲁西西,曾给无数人的童年带去了许多快乐记忆。但是这么大一个国度,像郑渊洁这样的童话作家还是太少。”
事实上,郑渊洁并不是“70后”或“80后”的专属记忆,不少“90后”甚至“00后”也“前赴后继”成为他的“铁杆粉丝”。这从郑渊洁的相关作品长盛不衰的销量可以看出,他连年居于“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的三甲之列。2014年时,他以1900万元版税位于榜单第二。
有人评价说,或许每一代身不由己被框进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都能从郑渊洁的童话里读到令他们兴奋的东西:挑战权威的乐趣,差生的尊严,奇幻的想像世界,说干就干的冒险精神。对无处申诉的孩子们来说,郑渊洁能替他们发泄不满,能给他们以娱乐。比如《驯兔记》里,班主任徐老师希望孩子们遵守纪律,成为好学生,可皮皮鲁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好学生变成一只兔子,在各方压力下,皮皮鲁只好订购“兔子模拟衣”混过难关。这有点像卡夫卡《变形记》的翻版童话,表现出了童话中主人公对应试教育制度的反抗及讽刺,而现实中的郑渊洁同样对此“拍案而起”。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郑渊洁道出了让儿子郑亚旗退学的导火索。儿子在学校中似乎迟迟未得到女生的青睐,为了让儿子更自信他决定为儿子代笔写一篇作文。结果却出乎意料,他自信满满交上去的文章被老师差评。后来,有次儿子不想写作文,这次代笔的是家中的保姆,结果成为范文。保姆来劲了,要求加点钱,每月代写作文。“彻底感觉到这学不能上了。” 他在采访中直言,正是因为成年人很多规范式的教育才让孩子失去了想象力,真正的想象力不需要训练,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家谁要是蹦出一句,在阳光里洗一洗手这样的句子,大家会如获至宝,然后接着编,你一句我一句,特别鼓励人。”而不会让孩子改成,在阳光里照一照。(记者 郭晓燕)
[ 编辑: 何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