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731-84324770


广告:
0731-84324770

金睿奖内部广告-60574-余少娜
默认广告

诗人于坚:现代城市不妨建几座文庙

2017-01-06 20:13 编辑:何雯
来源:长江日报

  上月中旬,诗人于坚出版新作《昆明记》,从个人的种种回忆出发,讲述昆明这座西南古城的市井百态,介绍其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和普通人鲜活的生活。然而,《昆明记》并非特殊的城市风物记,于坚希望通过对昆明城的描述,表达他对于中国城市化的个人忧思,对现代城市建设如何存续传统的看法。
  日前,于坚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表示,我们的时代已经堪称物质极大丰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精神文化的发展与物质建设同步。城市规划建设不妨适当地“向后看看”,尝试着建设一些文庙之类的设施,让现代人触摸古老中国,也让更多的人燃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年轻时见过豹子在高山出没
  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当过铆工、电焊工和搬运工。上世纪80年代以诗歌创作成名。
  1966年于坚小学五年级,站在昆明的大街上目睹“文革”开始:红卫兵冲进他住的大院,抄邻居的家。之后一天他父亲被带走,揭发他父亲的大字报贴在昆明的街道上。
  1970年于坚初中二年级时被分配到一家工厂,一年后他开始写诗。工厂经常停电,于坚感受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古典诗歌的意境。在昆明附近的农场,于坚甚至亲眼见过豹子在高山间出没。
  恢复高考后,于坚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投身席卷中国的诗歌运动。1985年于坚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1986年他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
  那个年代中国发生了很多波澜壮阔的大事件,但是《昆明记》中几乎只字未提。记者读到的《昆明记》,多是于坚对儿时昆明街道、老宅、夜市、美食、物产、节庆的甜美回忆。
  昆明与中国西南的土著文化
  十多年前有出版社出版过一个“老城市系列”,其中有于坚写昆明的一本书,如今市面上已经见不到,现在的《昆明记》算是重新修订,增加近一半文字。
  当年的老城市系列,出发点是地理民俗,但这本新书不是一本单纯的地方风物志,于坚试图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故乡。
  他认为,昆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一块有益于生命的大地、边疆之都,是中国土著民族文化的西南核心。昆明还有一种南方以南的波希米亚气质,朴素而浪漫,昆明人都是那种老死都不喜欢离开故乡的人。
  “这个城市从来没有成为过历史上某某大战的战场,也没有建造过一座全国顶礼膜拜的宫殿,它大批量出产的是默默无闻的小市民、淑女、母亲、绑着小脚的老外婆、奥勃罗摩夫式的人物和永远令人流口水的小吃”。
  在遥远的高原上,昆明人对改朝换代不感兴趣,对中原逐鹿不感兴趣,“轰轰烈烈”与他们无关。每个昆明人一生的三件大事无非是“烤太阳、吃茶、冲壳子(聊天)”。他们这种生活状态与成都有类似之处,而他们远没有成都人那般“有名”。
  每个人的出发点都离不开故乡
  1996年于坚首次出国,他坦承,其后对西方国家的多次访问令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在游历印度加尔各答、孟买和广大印度乡村后,2013年于坚推出了《印度记》。
  在《印度记》中他写道:加尔各答把一切物质当垃圾来使用,脏乱差消除了物质的傲慢……浑身污泥的汽车、黑漆漆的电视机、绑着绷带的苹果手机、灰头土脸的电脑……这个城市,神高于一切,中间是人,下面才是物。物不是身份、等级、尊严的表征物。
  在于坚看来,印度人乐意生活在由神主宰的故乡和传统中。
  如今在《昆明记》中,不少篇幅刊印的是于坚自己的摄影作品,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喜欢在昆明“街拍”。有些老照片,今天看,很苍凉。2010年后拍的新照片,活力之外透出一种城市特有的疲惫。
  有评论者说,《昆明记》里的文字与图片结合,将昆明这座城市的“魂”勾了出来。
  在于坚看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伴随着拆迁活动,其中有得有失是肯定的,比如一些承载传统和乡愁的东西会被拆掉,身为诗人的他特别有一种难以割舍之情。在他眼里,那些东西代表了“故乡”,构成人的永恒记忆,一旦记忆失去了载体,人的心里也会空落落的。
  “每个人看待世界、走向世界,都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故乡。我不反对发展,只是希望在发展的同时,人们能兼顾传统、现代与未来。”他说。
  【访谈】
  “故乡”要恰当处理新与旧
  上大学时,我得到过一本于坚的诗集,《诗六十首》。这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和室友们都喜欢背诵其中一些句子:“吴文光,你走了,今晚我到哪里混饭”,“人活着 不要老是呆在一间屋里……/ 只要你活着 就该到处走动/ 生命有无数形式 活法不止一种。”
  这种波西米亚式的自由自在,或许从某种程度上切合了人的天性,所以觉得于坚这一时期的诗读来很贴心。
  在访谈中他也谈到,他不反对现代化,只是觉得,生活的道路不止一条,社会应该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他赞美黑夜,因为它包容万象,不强行规定事物存在的形态。
  他叹惋故乡的消失,认为二十年来的拆迁拆掉的不只是“脏乱差”,而且把几百年积累起来的、能工巧匠手制的城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生活方式渐次取消。在一个高歌猛进的发展潮流中,这样的警醒无疑显得非常必要。
  于坚常说:“我们都是家乡宝。”“家乡宝”在云南话中是指那些热爱故乡的人。他对昆明、尤其是老昆明的怀念,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对过度物质化的时代病的反拨。他笔下的昆明,是“天人合一”,是“道法自然”,要求我们回到自然中去,回到大地,让身心回到故乡,不再在物欲的追求中疯狂奔波流浪。这无疑是安慰人心的提示。
  “野心勃勃”的人很少喜欢昆明
  读+:比起我国很多城市,昆明有什么特性?
  于坚:无比缓慢。人们有的是时间来把生活精雕细刻,不理会气喘吁吁的“时代列车”,懒散,慢吞吞,“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无疾而终。你要去改造世界、去夺取天下、去“彼可取而代也”,你就离开昆明。呆在昆明,永远没有君临天下的机遇。
  云南出产的大人物郑和、聂耳,他们都是离开了昆明,到北京去、到上海去……才建立了功勋和声名。
  对于野心勃勃的人来说,昆明是一潭死水,一个不太会成功的地方,永远落后于时代。但对于一个热爱日常生活的人来说,此地却是一个充满生活之欢乐的天堂。
  正如昆明诗人孙髯翁在著名的大观楼长联所说——“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三春杨柳、九夏芙蓉”。
  读+:在现代化进程中,哪些因素最可能改变昆明的这些特性?
  于坚:可以,我们的祖先造昆明,造了三百年,但就在这不过20年间,旧昆明几乎已经不再存在,只剩下些碎片。以前滇池的水一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不过几十年,滇池水就坏掉了。
  昆明所受的威胁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也是一种发展速度和传统保持之间的矛盾。
  读+:昆明的传统会不会被大幅改变?
  于坚:现在昆明投资数百亿治理滇池。被抛弃的旧昆明正在被人们力图找回来。
  我认为昆明的确到了向自己的历史致敬的时候,要从这历史中反省何谓生活。在何谓生活上,昆明的建设前些年有些迷失了。他们通过驱逐生活、驱逐传统、驱逐湖泊、蓝天、花朵……来建造一个新城。事实证明这样做很失败。
  现代城市少了点“乡愁”
  读+: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你感觉主要是缺少点什么东西?
  于坚:物质上基本很富足吧,我感觉缺的主要是某种记忆。你老感觉留不住记忆。有些街道,有些建筑,隔段时间你去看,没了。我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少了点“乡愁”。乡愁不是空虚的抒情,不是小资产阶级诗歌中的风花雪月,在我看来是一个具体的人生状态问题、是涉及到世界观的问题。
  我们的城市一直在规划、在出新,但是我很少看见他们向传统回归、冒出向传统致敬的东西。比如,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环绕着文庙、寺院而建的,现在完全看不到。他们设计了那么多的商品房,商业中心,可设计过一座文庙么?这些都可以尝试嘛。
  再比如一些老式园林,原本可以保留的。中式园林是中国人对“天堂”的向往,一生奋斗,老了就是要实现这样的诗意栖居。一块大地原生的太湖石,进入四合院之后,可以让人感悟生命。杜尚把小便池搬进博物馆,觉得生活就是艺术。太湖石也是这个作用,对人们进行诗意的唤醒。
  读+:你是怎么看待“故乡”的?
  于坚:故乡不仅是乡村,也是城市。过去,故乡是每个人的故乡,各个不同。中国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将大地、在世视为天堂。故乡,就是中国文明在时间中积累起来的天堂经验,包括哲学、美学、诗歌、伦理、艺术、风俗、礼仪、技艺、手工、生活方式等等。
  读+: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对“故乡”的保存重视不够,你觉得根源是什么?
  于坚:这个跟二十世纪的激进主义当然有很大关系。无视甚至敌视传统,效率至上,物质主义至上。过去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故乡批判”,为这些做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人们普遍同意新的就是好的,历史虚无主义全面胜利。
  读+:发展与保护该如何协调?
  于坚:发展当然能使生活更好,但是什么是好?如果新的好完全与经验、传统断裂,那么这种好非常可疑。
  文明建设成果终将化成诗文
  读+:这些年,“诗坛”经常闹出轰动性的新闻,你作为诗人怎么看?
  于坚: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现象。一个安静的诗人一旦被网络注意,被媒体发现,马上就会变成新秀,喧嚣起来,浮躁起来。一些根本不是诗人的人自称诗人,演出种种活剧。这给读者带来的印象是,诗变成了一种走钢丝的行为艺术,只有抓住眼球才是好诗。或者认为,诗歌就是这个水平啊。在微博、微信带来诗歌传播 “百花齐放”的时候,如何写出精品好诗,恐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读+:写出好的诗很难,借歪诗出名却容易,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还是挺关心诗歌发展的?
  于坚:也许有这个因素。也有很多人只是看热闹吧。普通人关心不关心,诗还是会有人去写。诗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平易近人。“平易”不是对诗的要求,而是对世故的要求。“走红”也只是衡量明星的标准,不是衡量诗人的标准。
  刚刚去世的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就不是“走红”的诗人,他的去世之所以为很多读者所知道,是因为他持续一生的攀登般的写作。他在世界各地有读者不是一年两年的事,60年来他一直有粉丝,60年后他还会有读者。
  中国人关心诗坛,关心各种怪象,还是说明他们有焦虑,与他们在其他领域的焦虑一样。
  读+:诗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有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于坚:诗守护着文明。如同全球同质化大潮中的一股暗流,诗引领每个民族回到开始,回到起源,回到母语,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谁,我们的根基是什么,我们的文明以及在世界中的位置又如何。
  一首诗的“好”却是超越语言的。有韩国诗人认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最高之诗。《诗经》距离我们很久远了,但那个时候的诗还会被人传颂。
  每个民族、时代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把永恒的“好”表达出来。(万建辉)

[ 编辑: 何雯 ]
分享到:
微信二维码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移动端

最新资讯
07:09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杂志封面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人民文学》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  当时,应《人民文学》第一任主编茅盾先生之请,毛泽 [详细]
09:04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国内刊号CN42-1037/I,国际刊号ISSN0528-838X,邮发代号38-6。目前刊发精选小说, [详细]
16:59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深圳又有不少文学书问世,单就出版数量而言排在全国前列。不容回避的是,在宏大宣传的遮蔽下,自费出书和文化基金资助出版的丛书难有全国性影响力。当然 [详细]
12:08 《诗江南》
《诗江南》
《诗江南》征稿  《诗江南》是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期刊。国内刊号33-1034/I,国际刊号1001-6694,邮发代号32-79。  《诗江南》创刊于2008年底,开辟重点栏目 [详细]
21:15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新余学院学报》杂志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新余学院。国内刊号:36-1223/G4 国际刊号:1008-6765  《新余学院学报》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 [详细]
08:03 小溪流·作文画刊
小溪流·作文画刊
C版《小溪流·作文画刊》征稿启事  《小溪流》C版(作文画刊版)是小溪流的低幼版,主要适合5—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学前班的小朋友阅读。“作文串串烧”栏目的主要宗旨是:用简 [详细]
21:57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来源:四川新闻网   本期嘉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志勇  6月7日至8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详细]
02:33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征稿启事  《语文周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类报纸;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702/(F);创办于198 [详细]
15:03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于1988年创刊,双月刊, [详细]
00:37 《参花·小说》
《参花·小说》
《参花》杂志征稿启事  《参花》杂志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大众文艺期刊,是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创刊于1957年,隶属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当时刊名为《说演弹唱》,1981年更名为《参花 [详细]
02:43 《电脑迷》
《电脑迷》
  《电脑迷》杂志征稿函  《电脑迷》是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电脑报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0-1163/TP,国际标准刊号:ISSN 1 [详细]
07:06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B版)征稿启事  杂志简介  少年文学刊物《小溪流》由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是我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主要儿童文学刊物之一,是目前湖南省内惟一的纯少 [详细]
05:20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来源:北青网娱乐  由霍建华、赵丽颖、董春辉、马可等联袂主演的仙侠大剧《花千骨》正在湖南卫视每周日、周一晚22点档热播。最近的剧情中,十一师兄与糖宝couple感情升温,为了 [详细]
06:48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征稿启事  《中国铁路文艺》杂志是由中国铁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铁道出版社联合主办,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直接管理的国家一类期刊。2006年起,《中国 [详细]
09:47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启事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为教育类学术期刊(G4),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半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2095-6401;国内刊号:C [详细]
回到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