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心提示:多种形式评职称的新闻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看似越来越人性化,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只是换汤不换药,变了形式罢了,甚至让大众出现了"审丑疲劳"。
用户搜索关键词:职称论文
核心提示:多种形式评职称的新闻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看似越来越人性化,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只是换汤不换药,变了形式罢了,甚至让大众出现了“审丑疲劳”。
网上一篇“为什么上帝在任何一所大学都拿不到正式职称?”的帖子中,有几条颇具讽刺意味:他只出了一部书;这书没有引用文献;这书没有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是不是他写的都搞不清楚;他基本上不来课堂,只让学生读他的书;他的教授面谈时间很短,而且办公室还搞到山顶上去……只是为职称会心地笑过后,突然意识到,这个“上帝”很眼熟,这不就是当前大学教师评职称的真实写照吗?就连万能的上帝也评不上职称,看来,职称还真是个好玩意儿,它是你工作水平、工作业绩的证明文件,是升职、加薪的必要条件,是评更高一级职称的硬性指标,是进行学术科研交流的必要途径,更是能与金钱挂上钩,可谓用途广泛,好处多多。
如果没有这么多好处,去年9月17日,浙江大学32岁的“海归”讲师涂序新也不会从11层的顶楼跳下去。事后,虽然校方极力辩驳与评职称无关,但舆论还是普遍猜测“他的死是否和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是否有人提前找他谈过话。”可见,职称强大的威力。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