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学术论文这个行业中,抄袭和引用的界线很模糊的,也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说清楚的,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没有抄袭,天下文章一大抄,你说是吧!
所以以此为理论基础,他们就可以将抄袭视作理所当然,给反对的声音戴上「道德卫士」之类的高帽子。
99% 的情况下,论文中的抄袭和引用有很大的区别。
正常的论文写作,原创出现大量雷同概率极低,如果说到核心期刊的话,因为杂志社审核比较严重,所以参考别人的东西自然会说一声。目前所有杂志社都已经采用抄袭检测系统来检测论文是否合格,是否达到他们的要求。
原创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大方写,身正不怕影子斜,根本就不可能去靠近界线。
别人的文字用引号引起来,别人的观点把来源标出来。就像填借书卡一样简单。
所以如果根本没有过抄袭的念头,并按照学术规范操作,这界线是很难碰到的。
那些特别关心界线在哪里的,要么是法律研究者,要么是想在界线附近占便宜的。
对这些人,你说用了别人的东西没有注明是抄袭,他们会纠结:用了多少才算呢?
你给一个比例 50 %,他们又纠结为什么这个比例是合理的呢?49 % 是不是抄袭?
实际情况是,不管你定个多严格的界线,只要这线还有粗细,就是他们发挥的空间。对于一个正常的论文写作,作者想写好一篇论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查阅大量的资料,文献,来提高自己对该论文核心思想的认识,所以如何写好论文,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论这个界线多么明确,对有些人来说只是利用难度的区别。比如,上个月,400期刊网有一个客户想在中国科技纵横投稿,这个杂志社和我们合作很长时间了,所以审稿时间非常快,但是这个客户的文章实在不是很好,结果马上出来了,必须大规模修改才可以正常发表,客户因为时间急,最后自己让我们的专业写手团队来执笔,2天就出用稿通知了。
他们要研究「抄的境界」,总结经验教训,钻透规则的空子。
如果你要耍什么模棱两可的手段,比如半篇文章都用引号引起来这样……
不用怪别人指责,你先问问自己,有这样写文章的吗?没事干嘛要去走钢丝?
我原来有个搞知识产权的法律同事,他老师专打剽窃的官司,说是因为很好打(比之专利的官司)。
向法官证明存在剽窃,最好的办法就是,就是拿出原文中那些其实不相关,冗余,因人而易的句子词组,这种东西不必存在,但是如果老是碰巧出现抄袭者的文字里,那就能让法官相信:这是 beyond reasonable doubt 的剽窃。
所以程序员为了保护自己的程序,会加上一些废语句,无用变量。对方如果窃,又不想被抓,就得把这程序都读懂吃透才能把这些地方删去(一般的作法只是批处理的把程序中的变量名换掉),这样的话,还不如搞明白以后自己重写一个安全。
The essence of plagiarism is to claim someone else’s work as your own. You may include summaries or quote from outside materials (for example, comparing your idea to a gamified system at an existing company, or describing an argument from an article or blog post), so long as you provide clear attribution of the source. You may work with other students in developing your answer, but the material you submit must be entirely your own individual words.
让我用蹩脚的英语大致翻译下吧。
抄袭的本质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作为自己的工作。您可能从外部材料的摘要或引用,只要你提供了明确的归属源就没问题(例如,你比较现有公司游戏化系统的设计理念,或描述一篇文章或博客文章的观点)。你可以与其他学生深化你的答案,但您提交的材料必须是完全是你自己个人的作品。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发表的期刊,抄袭的几率如果不是很大,那么也是可以通过的,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这段话是从老外的课堂作业要求中截取下来的(因此我使用了引用标签,不能说我抄袭哦~),供大家参考。
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如果是结论并标注(通常用来支撑自己的论点)那么久是引用,而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向的抄袭,更多的是指过程,结构,等一些非结论性的东西。有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有的人原封不动的把形容词,感叹句都放倒自己的论文中。那就一定是抄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