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摘要:装备制造业作为整个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致使中国大多数外向型制造业面临生存危机。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回流,使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本文从竞争力及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边界界定出发,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占有能力进行分析以及对其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是资源间接消耗型产业,可以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融入到了全球竞争中,并在低端环节增强了竞争力,但该产业中的高端生产要素的缺少直接影响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投入产出;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L0150272(2016)01-0009-04

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中期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相继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美名。20世纪90年代,中国也被喻为“第四个世界工厂”。Leeetal.(2007)、Wu(2007)等通过研究指出,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以迅速提升,已超过印度等新兴国家,逼近美国[1][2]。Allanson,P.andCatiaMontagna(2005)则指出,中国产品这十几年的质量上升很快,其产品的多样化,使得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3]。但我们应看到,虽然中国已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但远远不是制造强国。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加大,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速度快于预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日趋严峻,这给中国产业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又给中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早在《天工开物》中古人就提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纵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都是装备制造业强国。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以及环境管制得越来越严格,导致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日趋缩小,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致使我国大多数外向型制造业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一个科学的研判,显得十分有意义。

一、竞争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边界

竞争力理论源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马歇尔的集聚优势理论,为古典学派的竞争力理论,后来一些经济学者对其完善和拓展,到新贸易理论在引入规模经济概念后,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更重要的是规模经济优势。实际上,新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优势完全可以看作是传统比较优势的一部分,是动态的比较优势,杨小凯将其称作内生比较优势。上述理论可以称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随着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将价值链与竞争力联系了起来,Gereffi(1999)则提出全球价值链(GVC,GlobalValueChain)的概念,Gereffi(2003)之后又提出了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活动与其竞争力关联[4],Porter(1990)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自身的价值链,巩固其竞争力[5]。Kaplinsky&Morris(2001)则认为知识外包加速了知识的流动,增加了全球的知识存量[6]。胡军等(2005)则指出,知识溢出效应使创新的效应成倍增加[7]。Amsden(1989)研究发现,企业转型升级往往从新兴市场开始,从加工贸易到研发设计,再到自主品牌。波特于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一个转折点,其实质是在探讨产业内贸易条件下,一国如何确立特定产业,特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理论。至于价值链上的优势如何形成,要素禀赋、需求、相关产业发展以及作为辅助因素的机遇、政府作用与产业竞争力相互关系十分关键。我国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原国家科委下达了软课题“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开始,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中国社科院工经所金碚博士、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王洛林教授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内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判别标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和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基于我国现实的国内外背景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分析,具有广阔的空间和理论现实意义。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抢占市场能力

市场的表现是一个产业发展好坏的直接体现[8]。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不但技术能力低,而且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也差,导致抢占市场能力低,跨国企业处于装备制造业的在位企业。据中国统计年鉴载,2009年,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销售收入占比,通用设备制造业为23.1%,最低;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为77.4%,最高。如表1所示,在设备制造行业中,机械和液压气动密封产品的国产设备市场份额虽逐年上升,但总体上不理想。如果行业细分为不同等级,那么在高端,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较低。

三、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1)市场占有率根据WTO统计数据,199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0.89%,而到2007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1.63%,是1990年的13倍。可见,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装备制造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一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9],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中国2005年装备制造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大约只有美国的1/10和日本的1/8,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还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3)中间投入生产率中间投入生产率也反映了一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生产率比美、日、德、英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法国、韩国相对比较接近。这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还比较低。

四、投入产出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是每生产一单位的某一部门的总产品所需要的相应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从表3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生产者服务投入率很低,且2002年之后呈下降趋势;能源与资源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也比较低;中间投入最高的来自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低与产业经济技术特性有直接关系,装备制造业对本研究所界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间需求比较小。由于产业关联效应最强,来自本行业的中间投入率最高是各行业的共性。对化学、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这4个行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发现,这4个行业对各种类型中间投入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生产者服务0.0708,能源与资源业0.2123,装备制造业0.0395,本行业0.4052,劳动密集型0.0615。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直接消耗能源和资源不多,但其消耗比较多的这4个行业产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的。直接消耗系数反映在生产单位的总产量所需要的相应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所反映的直接消耗系数[10]。从表3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率是很低的,2002年以来呈下降趋势;能源和资源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速度相对较低;中间投入最高的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投资率低等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行业关联性最强的行业关联效应,最高的行业投资率是行业中最高的。通过对化学、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发现,这四个行业的各类中间投入直接消费系数分别为:生产者服务业0.0708,能源和资源部门0.2123,制造业0.0395,工业0.4052,劳动密集型0.0615。可见,中国的设备制造业,虽然能源和资源的直接消费并不多,但其消费量超过这4个行业,属于资源和能源耗费型。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计算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品的消费系数,完全消费系数能反映行业对各种中间产品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体现出的本质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成本的中间投入[11]。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设备制造行业的能源资源和完整的消费系数是非常高的,而且自1997年始,各行业的系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即资源和能源的产业价值链大大增加。比较表3和表4可以发现,从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设备制造业在中国的各种类型基本上是最低的,但从完全消耗系数、资源和能源消耗、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上来看,1997年到2002年呈上升趋势,2005年到2007年呈下降趋势。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是资源型产业的间接消费,自2005年以来,虽然资源和能源的直接消费已经下降,但间接消费却上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主要是基于装配型,资源价值链和能源依存度不断加强。近十年来,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升速度更快,这无疑会导致在中国的设备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研发基础削弱。此外,即使它是一个完整的消费系数,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对服务投入率仍然很低。高级生产者服务是无形的隐性知识难以竞争、难以模仿的持续价值创造因素,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分为生产性服务业,也意味着更多的技术和知识物化(应用)的技术和设备,更有助于提高技能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先进生产要素的含量相对较低,直接影响到中国高端装备的高端化进程。

五、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融入到了全球竞争中,其实这本质上表现出的是一种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型依附关系。因此,本文引发后续相关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是否有一种竞争战略能有效将上述提到的问题整合起来呢?从理论层面,解释市场和后发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问题;作为后发国家,如何在处于被动的贸易方式中以较低的技术创新成本来实现技术追赶和占领产品市场,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什么样的创新模式能有利于目前后发国家技术追赶,而目前全球价值链体系是否利于这样一种全新创新模式的发展?进而在政策层面说明,政府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如何保障企业实施这样一种创新模式而发挥作用。这些都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试图探索新的理论整合,借鉴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相关理论来进行探寻。从我国创新战略选择的种种实践,我们完全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做出科学的回答。

作者:刘璟 单位: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96592.html

    相关专题: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律师文摘


    上一篇: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发展
    下一篇:建筑监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