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SCL-90),用于评估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SCL-90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7,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96以上,重测信度大于0.7。《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用于评估被试的家庭关系。包括两个分量表,家庭亲密度的分量表X2/df=3.97,RMSEA=0.005,NNFI=0.98,CFI=0.98,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团体归属感问卷》,用于测量被试的团体归属感水平。本量表共有4个分量表,分别为:温情觉察、主动参与度、认同程度、融入程度。初始量表编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依次为:0.861、0.839、0.789和0.733。
2研究方法
正式施测前,根据分层抽样法在广东地区东莞、佛山、珠海、高州、广州和韶关6个城市选取被试,每个城市均根据居住区经济水平划分后在居住区内抽样上门施测。以自愿为原则,上门施测前与被试协商合适的施测时间与地点,被试亦可中途推出。施测人员给被试详细阅读指导语,确认被试理解后开始作答,中途可稍作休息。作答结束后,赠送被试礼物作为对参与项目的感谢。除当场检查外,另通过排版增添空白行的方式,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有效问卷的筛选。使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城市中年空巢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先对被试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描述分析,结果见表1,从被试群体心理健康(N=239)总分及各因子分情况看,被试群体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为158.94±30.41分。其中心理健康总分小于160分的有133(55.65%)人,大于或等于160分的有106(44.35%)人,而按照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可考虑筛选阳性,即表明大部分被试的心理健康处于较低水平。此外,被试群体在50.85±20.64个项目上呈有“病状”,其严重程度介于“很轻”与“中度”之间(M±SD=2.30±0.41)。而各因子平均得分都在1.5~2之间,其中强迫因子得分最高为1.95±0.48分,其次为其他因子、躯体化因子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焦虑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最低为恐怖因子。表1城市中年空巢女性心理健康各因子平均得分与中国正常成年。
3.2家庭亲密度、团体归属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分析家庭亲密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心理健康总分与家庭亲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237,p=.000<.001);说明家庭亲密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此外,家庭亲密度与各因子相关系数分布在-0.339~-0.103之间,除躯体化因子(r=-.103,p>.05)外,其余相关显著,P<0.01。在分析了社会团体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心理健康总分与社会团体归属感及其4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268,p=.000<.001),说明社会团体归属感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此外,除了躯体化因子(r=-.123,p>.05)相关不显著外,归属感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最后分析了家庭亲密度、社会团体归属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显示,心理健康水平、家庭亲密度与社会团体归属感及其4个维度(温情觉察、主动参与、认同程度和自觉融入)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家庭亲密度与社会团体归属感总分及其4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将家庭亲密度作为自变量、社会团体归属感总分作为因变量,家庭亲密度作为自变量、中年空巢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因变量,家庭亲密度和社会团体归属感总分作为自变量、中年空巢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或者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显示,家庭亲密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效果,一元回归测定系数R2=0.040,提示可解释方程变异4%,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1,说明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非常好;家庭亲密度对团体归属感的预测效果比较好,一元回归测定系数R2=0.150,提示可解释方程变异15%,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1,说明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非常好;社会团体归属感和家庭亲密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效果,多重测定系数R2=0.086,提示可解释方程变异8.6%,社会团体归属感的差异性检验显著,P<0.01,而家庭亲密度的差异性检验不显著,P>0.05。根据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本模型中c=-0.200(P<0.01),a=0.387(P<0.01),b=-0.097(P<0.01),c’=-.242(P>0.05),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Effec(tm)=ab/c=0.387×-0.20/-0.242=0.3198,占总效应的31.98%。表明社会团体归属感在家庭亲密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起到中介作用,社会团体归属感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影响亲密度对心理健康产生作用的中介效应为0.29。
4讨论
4.1城市中年空巢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特点
对照1987年全国正常成年人SCL-90常模结果发现,城市中年空巢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且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也就表明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包括饮食、睡眠等)的表现要低于平均水平。个人生理上,大多数城市中年空巢女性恰好处于更年期综合征的特殊时期,处于更年期的城市中年空巢女性的身心健康无法避免地会受到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而在家庭内,一方面孩子长大后离开父母,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戒断现象。孩子一旦离开,母亲在心理上就产生戒断反应。由于传统观念上家庭以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为核心,子女离巢会显著影响父母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家庭的另一重要成员———丈夫处于事业的黄金期或失意期、夫妻关系的变化以及相伴随的丈夫没有正视妻子此时的心理状况,也会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状态。另外在家庭外的社会团体来看,大多数城市中年空巢女性无法避免地需要与工作团体保持长期接触。对大部分女性干部来说,临近退休年龄便不再主抓某项具体工作,处于半修养状态,即我国民间所谓的“退二线”说法;然而对部分女性劳工而言,到中年还未退休但面临的可能就是下岗了。也就是说,城市中年空巢女性有很大一部分在工作岗位上失去重心甚至是失去工作岗位,事业上面临着社会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感,甚至是恰好处在了家庭上与职场上的“双重空巢”这个特殊点。
4.2家庭亲密度、团体归属感影响城市中年空巢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机制
BarnaraM.Newman等经研究表明:当人们体验到归属感时,会更加健康与快乐;相反,缺乏归属感则会产生焦虑、抑郁、愤怒、悲伤等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本研究结果亦表明:对于城市中年空巢女性群体来讲,她们的社会团体归属感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良好的团体归属感表现如“主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团体”、“能轻松愉快地融入团体”、“对自己所属的团体有着较高认同感”等,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团体归属感影响心理健康的同时,家庭亲密度也影响着城市中年空巢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水平越高的城市中年空巢女性,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在亲密度较高的家庭中,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加融洽,彼此的交流、关心更多,能让家庭成员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爱,因而心理健康水平也更高。而从图1中看出,核心影响因素是家庭亲密度,家庭亲密度自身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家庭亲密度也通过团体归属感从而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水平。在客体关系理论中有提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型态一旦建立,就会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进而言之,人们会去寻找符合过去已建立过关系型态的关系。而在家庭中,家庭成员在家庭中习得的交流方式、人际态度等有很大可能会影响其在社会的人际交往及团体参与。在亲密度水平高的家庭里,家庭成员往往能习得更加良好的交流模式,从而运用在家庭外的社交上,从而有着更高的团体归属感水平。同时,家庭外的团体氛围与归属水平短时期难以发生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家庭亲密度作为更贴近女性日常生活的指标,对调解心理健康有着更加显著的作用。
5建议
5.1减轻更年期对空巢期的不利影响
更年期综合征(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结构心理学认为:人的身心是不可分割整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永远都是相互伴随、交互影响的。所以关注女性更年期身体健康状况显得尤为必要。女性自身方面,可以从作息、饮食、运动等做相应的调整去恢复身体状态,建立信心。社区方面,可以去为女性做更年期健康之类的宣传和体检活动,促进女性对自身状态的了解,减少其心理疑虑。
5.2构建良好家庭亲密关系
中年空巢家庭面临重返二人世界后所带来的心理适应和抚育期结束后夫妻生活内容的改变和调整问题。作为丈夫要有家庭责任感,应该注意多多关注家庭,回归家庭;作为妻子,也应该意识到,孩子并不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应使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生活的构建上。以往孩子不仅是家庭生活的重心,也是夫妻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夫妻矛盾的缓冲。因此,空巢家庭,夫妻之间需要更多的体谅和宽容,夫妻二人可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新的社交圈子,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有新的感情投入点,有助于夫妻感情的升华和空巢期的生活,情感适应。
5.3社区参与提升家庭亲密度与团体归属感的工作
根据中年空巢女性的特殊情况与需求,制定一套逐步完善的社会福利服务方案,吸引她们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社区可以通过张贴社区宣传内容,增设婚姻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岗位辅助家庭提升其家庭亲密度水平;成立中老年大学丰富该群体的生活,让她们从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身发展,满足求知、求友、求乐等基本需求;再是效仿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创造适合此年龄段人群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辅助引导群体在社区活动中参与团体,通过社区活动提高在团体中的归属感水平。
5.4开发切合群体需求的市场产品
要改善“中年空巢”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能单纯靠硬性制定的法律法规,而是应当顺应市场需求,配合政策引导,结合社会力量去着手。现在的房产和理财产品等都有遵循市场化导向推出针对养老的投资消费方式,并取得一定成功;手机应用“微信”在升级后支持放大字体与语音输入等,留住了老花眼、不会打字等中老年使用者,这都是很好的例子。关注并重视该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相应市场的建设,同时市场又能改善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中年空巢妇女,他们是一类相当有潜力的消费群体:她们有一定的空闲时间与经济能力,并且她们需要休闲娱乐或是社会交往。在调研过程中,所调研的对象90%以上使用微信、QQ等交友功能,因此团体归属感方面,除了传统的线下社区服务项目外,可开发设计交友、活动组织等功能较简单的软件,开设各类养生、健康、子女教育等论坛。即根据使用对象更具有针对性的线上线下互动产品,满足此群体对团体归属的需求。在提升家庭亲密度方面,也可以尝试开发婚姻咨询、心理咨询等心理产品。政策在对市场的引导上、宣传中增加市场对群体的关注,通过引入市场竞争,从而达到多方面共同作用、帮助解决中年空巢女性所产生的需求与面临的问题的目的。
6结语
中年空巢在国内各城市仍属于新课题,但经济迅猛发展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推动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得中年空巢数量与问题在短期内迅速膨胀。如何处理这个现象带出的众多社会问题,甚至是针对此现象提前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阻力转化为生产力,是我国甚至更多发展中国家需要关注的议题。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追赶发达国家经济步伐的同时,也在短短数十年内便遇到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遭遇的空巢期提前的问题,加之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现有基础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做出本土化的处理方式,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关注中年空巢问题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高颖怡 林玉凤 朱劼 易仲怡 朱颖欣 熊浩 梁诗颖 麦婉婷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