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榆林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不足。
近年来,榆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76.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70亿元,消费总量大幅提升,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是2005年的3倍多,增速居全省第二。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并没有表现出与GDP同步增长的趋向。榆林农村人口多,过去12县区基本都属贫困县,部分农民至今收入微薄。2012年榆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十个地市中排名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第2位,仅次于西安,但与其他地市差距不大。全市高收入组的收入水平比低收入组高4.2倍,而人均消费水平仅高2.6倍。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物价却很高。由于收入差距巨大,中低收入者为应付未来的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支出,储蓄倾向较高,不敢当期消费,消费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榆林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拉动力逐年下降,四项指标分别下降1.6、1.6、9.7、6.1个百分点。2012年榆林投资拉动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仅1.3个百分点。近年来榆林消费需求的年均增速为10%左右(全国8.6%),与28.5%的投资增长率相比(全国为26%),消费相当滞后。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榆林重点消费市场经受了煤炭市场不景气、民间借贷风险与日俱增的影响,批发零售业、汽车、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住房等领域消费能力持续低迷,严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一是批发业增长缓慢。煤炭在我市批发业中占比最大,而去年以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产品滞销,统计显示,榆林原煤价格较去年同期每吨下降200多元,上半年全市煤炭库存量始终在1000万吨左右,导致煤炭生产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煤炭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了批发业的增长。二是汽车零售额占消费市场的比重下降。近年来,榆林汽车消费快速发展,是消费市场发展的一大亮点。汽车消费市场从2012年后半年开始,逐步趋于理性,需求减弱,重型卡车销售和汽车配件销售及维修增速也大幅下滑,整个汽车行业销售额增幅由原来的60%降至目前的43.4%。三是公路运输业下滑。煤炭等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滞销,导致公路运输业整体下滑,柴油、石油需求量也大幅减少。四是高端餐饮需求减弱。随着中央严禁公款吃喝规定的不断见效,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生意清冷,经营下滑态势严重,上半年住宿餐饮业预计实现营业额7.4亿元,同比下降15.7%,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二)消费失衡。
榆林城乡收入增长不平衡,城乡收入比仍在3:1的警戒线之上;产业结构不平衡,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末的5.25:68.64:26.11调整为2012年的4.55:73.23:22.23;南北发展不平衡,2012年南部县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7.5%,地方财政收入占1.3%;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交通、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按全省新的扶贫标准,全市仍有近90万贫困人口。收入差距巨大对消费的需求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愿望而无购买能力;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出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趋势,而且把在榆林赚来的财富带到西安、北京、上海甚至国外异地消费;二是物质与精神消费失衡。在榆林市建设初期,百废待举,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片面注重“经济力”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忽视“文化力”的软实力作用,缺乏对文化培育的投入,致使城镇居民先天精神消费需求“贫血”。即使在文化生活日益繁荣的今天,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明显落后。百姓工作之余,难以找到排遣劳累心情的合适地方,无所事事,很多人在麻将桌、扑克席、甚至赌博场上消闲、打发时光。榆林市历年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食品、衣着上涨,消费重点仍然主要集中在食物衣着用品上,对文化、教育、娱乐、旅游、体育、保健、通讯等支出比例偏低。
(三)消费畸形。
榆林人素来以豪爽大方著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这种豪爽大方演变成奢靡浮华之风。这股奢靡之风表现在对豪车、豪宅、豪宴、奢侈品等方面的非理性、畸形消费上。第一,豪车、豪宅消费。坊间流传榆林民间有6000个亿万富翁,煤老板们买奔驰、悍马好像买白菜,一顿饭吃掉上万甚至更多,整幢整幢地在榆林、西安乃至北京买楼。神木县东兴街,车来车往,不超1分钟,就会有一辆超过百万的豪车驶过。除了名车之外,这些迅速富裕起来的榆林人在房地产上也出手阔绰,不仅推动了榆林房价的虚高,而且在西安、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榆林高新区阳光广场周围小区房价均价在1万元以上,其他一些郊区也在7千多元,城区的都要8千元以上。第二,人情消费名目繁多、范围扩大,标准攀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情消费的标准也在逐年攀升。过去几十元,现在100元都拿不出手,200元才起步,300-500元已成常态,在榆林城区、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礼金最低标准农村300元,城镇500元,1000-2000元的礼金已成常态。而且这个标准还有继续攀升之势,攀升的幅度不再是在此基础上增加100-200元;而是翻番递增。随着人情消费名目的繁多,范围的扩大,一年里人情消费几乎月月不空,甚至更多,少数富人炫富阔绰对一般收入人群产生沉重的负担。第三,奢侈消费。随着收入的提高,榆林人向国际一线奢侈品消费的方向进发。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随处可见榆林人不远千里赶往这些地方的高端购物场所消费奢侈品的身影。有统计显示,西安的中大国际,近六成的VIP客户来自陕北,在西安世纪金花广场,陕北的消费占其销售额的近七成。最新公布的《世界奢侈品协会年度官方报告》显示,二三线城市奢侈品消费爆炸式增长,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虽然西安的经济在全国并不显著,西安人的消费能力远不能和其他较大的一线城市相比,但目前它的奢侈品消费增长几乎是全国最快的,其中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距榆林较近,榆林人的购买能力是不容小觑的。与此同时,一些机关和一些地方高收入者不仅在餐桌上的消费增多,而且在餐桌上的浪费惊人。这种畸形的消费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致使榆林不仅成为陕西房价、房租高的地区,一般消费品价格都要比省城西安高出2倍左右。
二、引导榆林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
首先,政府要坚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重新调整结构,大大发展第三产业,转变对煤炭产业过度依赖的局面,做好服务型政府该做的事,下放审批权,还权于民,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机制,激发民营经济、第三产业的活力,扩大内需。必须改变在经济发展中“重投资、轻消费”的传统办法,改变百姓“重储蓄、轻消费”的传统观念,要扩大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深刻认识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着力从体制上和政策上去调整消费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其次,要倡导文明消费。榆林经济这些年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之上,“榆林速度”不仅在陕西独树一帜,在全国也非常少见。GDP的增长都是以数量巨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的。无论是煤老板还是政府,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致富,钱来的太容易,无法树立起对财富的尊重观念。高质量、高品位的消费是生产科技发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鼓励消费并不是无节制地奢侈浪费,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在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承载能力。正当的、合理的、文明的消费是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用”。政府可通过媒体手段,倡导文明型消费,提高消费者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教育活动,并使之内在化。
(二)千方百计增强多数居民的消费能力。
消费拉而难动的根本症结在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确实有限,民众消费的实力不足。因此,要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也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一是要继续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最低工资标准,扩大其消费需求。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实施。要加快养老、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保障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居民个人为了应对未来支出,减少了当期消费,储蓄倾向相对较高,因此要从各个方面减轻城乡居民的社会负担,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条件。三是要不断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加强对小额信贷公司资质的审查,保护民间借贷的金融市场秩序,确保城乡居民股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低风险并稳定增长。完善保险、股票、债券和房屋出租等多种市场,让居民拥有更多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机会。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总体讲,要根据我市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特点,依据不同层次居民消费的需要,采取广泛的刺激消费政策,进一步拓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电子信息、通信产品、家政服务、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品牌化消费。通过开展“美食节”、“惠民放心购物”等活动,展特色、聚人气、树形象,促进便利消费、热点消费、安全消费。具体讲,一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旅游管理部门要拿出具体方案,优化旅游消费产品,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将商业、旅游、文化等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有机结合起来,重点针对旅游群体,将古城步行街打造成为特色小吃、特色产品一条街。同时开发各大景点的特色产品,将购物融入旅游开发之中,以旅游促销费。二要培育农村消费热点。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意义更加重大。要继续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对扩大消费的支持作用,支持农民提高消费能力,要做好支农政策实施的后续服务跟进,要在农村建立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区域品牌,深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
(四)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
第一,要围绕消费结构来调整投资结构,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公共产品建设领域,吸引本地资金回流。努力改善消费的硬环境、软环境,继续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在城市改造和扩建中注重环境保护,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第二,要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加快事业制单位改革,提高医疗、教育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为大规模的消费增长创造条件。第三,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要加强消费教育,让消费者知道自己有哪些权益,增强自我维权意识。要开设一系如提供法律援助等列便民服务,及时调解消费纠纷。要构建分工明确、简洁高效的维权体系,尽快把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消费维权力量集中起来,统一调度,形成合力。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把市场主体和商品的入口关,从源头上防止非法市场主体和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对市场主体和商品的监管,要实现法制化、程序化。
(五)政府加强市场监管。
下放审批权后,政府的监督、管理必须跟上,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的不法分子。高物价将抑制消费增长,政府应该在坚持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加强监督,第一,有效地组织商品流通供应,预防日常用品的断货或不良商贩的囤集居奇,从源头上防止物价的过快上涨。第二,对榆林的奇高房租进行有效监督,抑制房租的过快增长,涨幅不能超过GDP增速。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核定一些商品、消费的价格标准,对其进行认质定价、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明白消费,要共同监督,对价格欺客的不法行为进行及时举报。第三,相关职能部门与经营者签订《价格诚信责任书》,用制度让经约束营者,让经营者自觉地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打击垄断经管和价格欺客行为。让价格回归到一个科学合理的点位,降低消费成本,从而抑制消费成本的过快上涨。
作者:高海清 单位:榆林学院 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