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机制促进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受到很多国家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推动和支持,很多国家也都在积极开展自己的认证工作。黑龙江森工林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按照国家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森林认证可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工具,发展和实施森林认证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森工林区;森林认证;建议
1森林认证的内涵
森林认证是木材认证和统称认证的另一种名称,是有效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手段或者工具。森林认证主要包括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森林经营认证是由符合专业认证体系的认证机构,对森林经营单位依据森林经营标准,审核其森林经营活动和成果是否符合最终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认证方式。产销监管链是在森林产品的采伐、运输、加工以及流通各个环节之中,对产品的管理状况和改变情况的追踪体系。产销监管链认证能够确保林业产品来自经过认证的森林。森林认证具有自愿性、广泛性、独立性、公正性、透明性、可靠性等特点,而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森林认证的自愿性。此外,森林认证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森林认证能够提供一个森林经营质量声明的可信基础。经营森林的企业达到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可以使其在木材销售上更加方便顺利,并为其提供信誉担保。拥有森林认证的森林经营企业,能够良好地吸引投资,顺利融资,从而为森林管理经营提供资金。
2森林认证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认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森林经营者和森林产品的生产者有必要对森林产品进行认证。在认证之前要考虑有多少消费者需要产品的认证,并且调查消费者最需要哪个体系的认证,这样才能够真正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认证,由市场决定企业的认证模式。其次,通过森林产品认证,可让森林经营者和产品生产者顺利进入新市场。当然,在进入新市场之前,森林经营者和产品生产者要对市场的前景进行研究。此外,森林认证可以帮助经营者实现经营目标,也是企业表明自身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
3森林认证的过程
森林认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含着数个阶段。当前世界最主流的森林管理委员会体系认证主要包括九个阶段:申请和提交建议书、预评估、清理不符合项、咨询权益相关方、主评估、清理主要不符合项、撰写报告和同行评审、认证、监督。森林认证的证书有效期是五年,每六个月对企业进行一次复评估,如果评估不合格,则吊销企业的认证证书。森林认证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并且让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明白认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具体工作。其次,该森林单位要对森林认证标准所要求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进行汇总,每个部门要限期将所要求的材料收集齐全,并且进行有效整理,交由天然林保护办公室进行统一的管理。第三,森林单位要按照FM以及COC的要求,对于不符合其发展的项目,进行自我改进以及自我整改。第四,对森林评估机构进行选择,并且接受评估机构的预评估以及主评估。第五,森林单位对于评估机构在预评估和主评估之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以达到认证标准所要求的程度,然后等待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第六,对于复查中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且等待接受年度的检查。林业企业在对森林进行森林认证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和分工开展工作,并且针对三个方面开展森林认证。首先,要对各个森林单位进行森林认证的宣传,普及森林认证的知识。林业企业要通过各种手段对森林认证的内容进行普及,要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楚其内容。林业企业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对所有职工进行森林认证的相关法律条文和文件的宣传。其次,收集各项材料,对认证前期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森林认证的过程之中,所审核的要点就是森林经营单位是否对本国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以及是否达到标准所规定的所有要求。所以林业企业要提前收集相关的包括宪法、森林法律法规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等四十部相关的规范文件。最后,对于森林认证的标准与林区的具体情况之间的差距,林业企业要细心对照,找出问题,并着力解决。
4黑龙江省森林认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
4.1加强认证的宣传和推广森林认证虽然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林业管理部门、森林经营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对于森林认证的了解不多。所以,黑龙江省的相关林业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森林认证进行宣传,如在报纸、期刊、杂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开设专栏或者广告进行推介,同时还可以对林区的工作人员和居民开办讲座组织演讲,或者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对于林产品的消费者和客户来说,通过对森林认证的了解,可以明确森林认证对于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巨大的意义,由此促进其购买具有认证标志的产品。而对于森林的经营者以及林产品的生产者,了解森林认证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市场所需,从而积极开展森林认证。4.2促进国家法规的认可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政府采购法,规定了一批必须进行公开投标和公开采购的公共产品。政府采购法的出台,为森林认证产品进入政府公共采购目录提供了法律可能,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将森林认证产品纳入到公共采购中,以推动森林产品认证。此外,为促进森林认证,政府还应该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进行鼓励和扶持,或者综合运用税收政策、限额采伐制度,使更多的森林经营者加入到森林认证的队伍之中,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4.3加快森林认证体系建设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大多数属于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特点比较独特,所以在建立森林认证体系时,应该结合实际国情以及黑龙江森林资源的经营特色进行构建。对于认证标准的制定,要符合黑龙江森林经营的特点,既不能够定得过高,也不能够定得过低,并且还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此外,在进行森林认证体系建设时,要积极研究推广森林认证发展阶段能够适用的具有创新性的机制和方法,如联合认证等方法。虽然我国的森林认证体系得到了认监委的正式认可,但是由于尚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得到国家体系的认可。所以我国应该加快对森林认证体系的建设,加快国家和国际认可的步伐。4.4加强技术支持森林认证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工作的领域,是对森林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领域。虽然国内相关学者对于森林认证一直在进行着研究,但还是有很多技术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真正符合中国的国情的认证标准尚未明确,以及在认证过程中对于利益方的咨询回应和对社会影响的评估、环境影响的评估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所以相关科研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难点问题的研究,积极为开展森林认证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的咨询服务。此外,科研部门应该积极开发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森林认证教材,为林业企业提供相应的培训活动。4.5加强认证市场开发鉴于我国目前的认证产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黑龙江省林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对林产品认证市场进行推广和促进,要联系各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进行林业认证产品的市场研究以及市场宣传,以加快市场对于认证产品的认可,使认证产品被消费者所接受,这样才能够使森林认证得到更快发展。此外,国内大型林业企业应该加强相互联系,成立森林贸易集团,吸纳一些中小型的森林企业进入集团,推动我国的林业认证产品市场发展。4.6加强认证监管在国内目前还不成熟的森林认证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由于认证机构的建设不完善所造成的问题。所以国家认证监管部门应该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认证机构的认可制度,并且对认证机构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此外,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与FSC开展商讨,就认证机构在我国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使认证机构能够符合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符合我国的当前实际情况。4.7加强森林认证能力建设我国的森林认证体系目前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有关各方森林认证能力明显不足,认证机构对于自己开展森林认证评估的能力要加强,森林经营单位对于自己开展认证的能力也要加强。在加强森林认证能力方面,各部门要借鉴国际经验,请国际专业团队进行培训与指导。同时,科研部门要开设专门的为认证机构、被认证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5结语
目前,占我国认证市场主导地位的是FSC认证。随着我国森林认证体系与PEFC体系的相互认可工作的推进,黑龙江省今后的认证市场将出现既繁荣又复杂的局面。这就要求从国家层面规范认证管理工作,以保证森林认证事业的稳步发展;在高校设立森林认证专业,利用丰富的国外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普及森林认证知识。参考文献:
[1]刘小丽,郑小贤,徐斌,黄文彬.FSC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隋文智,李万海,鄢和平,黄文才.我国森林认证主要难点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5).
[3]刘燕,支玲,田明华,王振.森林认证与退耕还林[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苏蕾,曹玉昆,陈锐,等.浅析森林认证对我国木地板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77—7779,7792.
[5]丛之华.东北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认证评价与推进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
[6]张佩,杨伦增,冯枫,等.森林认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基于顺昌县国有林场的调查[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3):243—249.
[7]王军.森林认证对林业政策与管理的影响分析[J].大科技,2015,(15):183—184.
[8]张向阳,李伟,张玉涛,等.FSC森林认证单位增加社会影响的做法与启示[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4):108—110,114.
[9]郭淑芬,聂影.从财务分析的视角论森林认证激励补偿机制[J].林业资源管理,2010,(6):21—26.
[10]管志杰,沈杰.森林认证社会福利效应的分析———基于一般均衡分析的视角[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1):28—31,75.
作者:张亚楠 赵眉芳 蔡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