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西藏高校6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以藏族学生为主,因此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问题就是西藏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要想处理好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西藏高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概述》《中国民族理论新编》《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等重要的民族学课程,就是通过科学的理论学习,让同学们了解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方法,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有效地处理好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友好相处,共同团结进步,让民族团结之花结出社会和谐稳定之果。
2.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近几年达赖集团分裂祖国,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阴谋始终没有改变,因此在西藏高校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不断加强高校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掌握主动、争取人心、强基固本的方针,始终树立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下好先手棋、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西藏长治久安,在同达赖集团的斗争中,树立我们都是“战斗队”和“突击队”的信念,唯有全力以赴,才能胜利。发挥好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我们要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育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活动载体,如班会、团学活动、社团活动等,积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贯穿,让爱国主义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3.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融入马克思主义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同学们感受到民族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实际意义。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等活动,亲身感受新西藏的巨变,坚定西藏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深切地感知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藏族在内的西藏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要经常性地开展“三个离不开”政策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藏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依存的观念。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大学生会深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全国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生命所在,各民族只有和睦相处、相互包容、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应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当代大学生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根本途径。因为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灵魂旗帜[4]。西藏是多民族地区,要把人们思想意志凝聚起来,没有一个有效发挥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西藏高校中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学雷锋活动、新旧西藏对比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科研中育人
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有科研创新能力,在导师的带领下,在科研中融入科学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引导西藏高校学生面向生活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是积极引导西藏高校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借鉴,发挥民族特色,才能做好具有西藏特点的科学研究。三是要培养科学精神,为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5]。培养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激发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为祖国建设发展中。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振兴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我们要看到在西藏地区,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做好西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但也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不是一蹴而就或是一劳永逸的,是长期的、细致的、全面的,同时也是艰巨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既要在课堂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在日常教育管理、社会实践等各环节上下功夫,从而培养一批适应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李丹 单位:西藏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