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表现力的重要性
想象力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它属于一种高级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想象力能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音乐的想象力就是指人们通过大脑主动把音乐中的各种音符进行改造,从而形成自身情感或理解能力。通常,有三个因素会影响人们音乐想象力,即个人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个人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点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多数时候都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学生一旦具备了想象力,便能迅速提高自身音乐表现力。因此,钢琴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这也符合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培养钢琴演奏技法,而忽视了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即使掌握了娴熟的钢琴演奏方法,所弹乐曲也缺乏丰富的音乐内涵,很难产生感染力与渗透力。作为钢琴教师,我们一定要意识到钢琴教学改革的紧迫性,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表现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表现力的方法
(一)善于聆听,使自己和音乐联系起来,用心去感受想象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节目,不必局限于钢琴,要把范围放宽些,欣赏其它乐器类的也可以。由于人类的听觉十分敏锐,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因此,在听的过程中,要利用音乐的内容、情感、意境等去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比如,每次教新乐曲的时候,先由教师作一次完整的范奏,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后,再逐渐引导他们进行弹奏,使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对于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可以引导学生将愉快的情绪和曲子的旋律、节奏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形象,也能感知相应的意境。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与鉴赏力也会逐渐增强。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乐曲本身联系起来,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内涵。让孩子们通过手指的跃动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逐渐培养他们形成一种心灵与琴音贴近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演奏就会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不会空洞、枯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范奏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防止孩子们一味地去模仿,反而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比如,有的学生乍看起来钢琴演奏技能不错,但遇到一首陌生的乐曲,在视奏时,问题便暴露无疑。这是由于他的学习模式都是基于对教师范奏的纯“模仿”,对音乐的具体演奏方式及捏容关系都不清楚。
(二)多方位多层次地启发学生音乐想象力
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借助自己的想象力,用心去感受乐曲所蕴含的美感及情境感情,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想象力。然后,利用大家的不同见解来诠释出乐曲所具有的丰富内涵,这样,使音乐具有一定的个性思维。然后,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形象的两大特征,如不具象性与多义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的音乐情境和形象,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韵律,并根据和声的分析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这样,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对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进行启发。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和其它学科的联系,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去体验音乐的独特魅力。在他们展开丰富联想的时候,再引导他们对乐曲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把握。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与对音乐的真实感受,最终得出新的音乐内容。
(三)重视乐谱,仔细研读
乐谱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要掌握一首音乐作品,必须先掌握其乐谱。教师要培养学生尽量忠实于乐谱,即忠实于作品。精心研读乐谱,就是要关注乐谱上的每个标记,同时将其恰当地表现出来。研读乐谱,有助于对乐曲的再次创新。即在原乐谱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增减或改变,使音乐表达出不同的意境及感情。教师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思维能力及表现能力。
(四)把握节奏,体现弹奏者的感悟
音乐节奏如音乐脉搏一般,弹奏的速度与节奏都直接反映出音乐的情感,也体现出弹奏者对音乐的感悟。学生要不断地琢磨、练习、感悟各种乐曲,真正表现出乐曲的节奏韵律及自身特色。钢琴演奏中,还应把握好乐曲速度。不同的乐曲速度能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心境。每首乐曲,学生都应选择合适的乐曲速度来表现该作品的风格,而不能一味去模仿名家名曲。培养学生对钢琴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就是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与速度感。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钢琴学习理念,即学习钢琴就是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但要掌握各种演奏技巧方法,更要培养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这样,尽量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乐感,全面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富有激情地演奏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