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高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4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教育体系,更重要的是它肩负重要的任务,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其中,人格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产物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投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人格教育以心理教育为基础,是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育活动[2],它注重促进人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的和谐发展,进而使个体能够充分发挥最大潜能,实现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并较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人格教育内容大致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正确的自我认识的培养等内容。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共生共存,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格教育,是人们价值观念改变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人格教育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重要性。
一、人格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人格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品德的培养。所以,只有先做好人格教育工作,才有可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人格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内在的心理依据。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可以有效地调节人的思维意识,间接影响人的个性与品质曰人生观决定个体的人生走向,指引个体未来的发展方向曰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的事物能否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评判,它是人们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标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源于正确的理论学习和指导,而单纯的理论学习难以自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的形成需要以稳定长期的心理要素为基础,这一心理要素便是良好的人格要素之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环境影响中逐渐内化而来的。这个内化的过程是心理过程和人格形态的统一。[3]个体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格,才能够有效地接受正确的理论知识,并且将其内化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再外化到个体的具体行为之中。这良好的人格要素就是从人格教育中获得并加以运用的。只有具备健全人格的个体才容易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人格教育是提升道德素质的根本动力。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期准备,人格状态是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状态却是成熟的、稳定的人格表现形式。人格教育的动力功能具体分为两类,一是将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要素变为个体自身需要,进而影响个体活动的方向和选择曰二是激发和调动个体内在的需求,进而维持个体本身的活动。人格教育的动力功能有助于个体朝着自己发展的方向前进。健全的人格易于建立良好的道德素质,个体拥有健全人格有助于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维护正义与和平。同时,个体具备健全人格也会从内心迸发道德感,自觉地以良好的道德标准约束自我。再次,人格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稳定的保障性。当下,社会经济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疑给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更新,这也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需求,而强调健康心理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格教育逐渐成为社会教育的重点。社会需要的是高水平人才,而高水平人才必须通过高层次的人格教育来培养,换句话说,只有高层次的人格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4]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当成重点来开展。
二、塑造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以培养健全人格为重点。首先,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育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的人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完善的人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完善人格教育为重点,塑造健全人格,使个体获得认知的、情感的、道德的、心理的、审美的全面发展。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院野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它们的人格。冶[5]177健全的人格包括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崇高的社会道德感、较强的情感控制力和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人格教育围绕这几方面内容展开,使它们得以最优化。当个体的人格得到完善,其思想意识会有质的提升,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有效掌控情感,酝酿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往。健全的人格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其次,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学者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6]324此过程是将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标准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品德认知,再由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品德认知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这一循环往复的内外化转换过程不仅使个体不断接受新鲜事物,适时更新思想观念,还是人格得以完善的过程。并且,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在外化的同时也使人格各要素更加稳固、统一、健全。再次,健全人格是反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面镜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概括地说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或者说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的头脑。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法制观教育。当个体具有健全的人格形态,说明他的思想意识是先进的,情感是可以有效控制的,道德品质也是高尚的。因此,具备健全人格的个体必然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崇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所以,通过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形态,就基本可以反映出对其施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具有实效性。
三、人格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并充实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要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在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的积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社会环境中开展。当教育者处在任何一种特定的环境中时,他根据特有的条件,适时地选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一过程不单单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还是完善人格教育的过程。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格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并且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互为一体,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一过程也是人格教育中思想意识提升的阶段。当基本意识形态确立后,就是培养情感和构建健康心理的过程。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格教育的初衷即是以健康的心理为基础,它强调在健康的心理基础上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对情感和心理的培养不是很显著,而人格教育对此给予了补充。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的道德观教育涵盖了集体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观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强调个体服从于大众,崇尚集体主义原则,以宪法规定的野五爱冶为根本要求。这也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存在于社会中。与此类似的是,人格教育在道德层面关注的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它注重对个体进行群体意识教育,认为个体只有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联系,才有利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而且,社会交往还有助于培养个体的价值判断能力以及对自我的认识能力。
总而言之,当下加强人格教育不仅是历史的反思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大众为满足自身需求的呼声之一,人格教育还是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教育彼此相连,不可分割。所以,人格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慕欣茹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