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热带雨林中的古老智慧

 西双版纳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对外来民族而言,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会吃人的花、有毒的树、巨大的野象、看不见的致命蚊蚁、炎热潮湿的气候带来各静奇怪的瘴疠和疾病 这些足以让人望而却步,让我们更加好奇的是,西双版纳的先民是如何在远古的雨林中求生繁衍的? 
  古人智慧 
  西双版纳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蛮荒时代的历史已远不可考,忽必烈的蒙古族军队跋涉千里来到西双版纳,把这里命名为“车里”,意思是“神秘的远方”。对外来民族而言,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会吃人的花、有毒的树、巨大的野象、看不见的致命蚊蚁、炎热潮湿的气候带来各种奇怪的瘴疠和疾病……这些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但是,考古学者告诉我们,早在新石器时代,西双版纳就有人类居住,他们的工具原始而简单,却能在严酷的原始森林里繁衍至今。那么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古老民族有着什么样的生存智慧呢? 
  获得自然的馈赠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古老民族早期还不懂得驯化动物和植物,只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生活来源,采集、狩猎和捕捞是他们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热带雨林的馈赠是丰富的,但人们依然要不断克服对动物植物认识的局限,才能勉强对抗衣食的短缺,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祭祀行为。 
  采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一种经济形态。西双版纳地区野生可食用的植物种类非常多,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几乎不种蔬菜,通过采集野生蔬菜就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在原始森林里采集果蔬是当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西双版纳傣族能认识和利用将近400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作为食物,水蕨菜、苦凉菜、水香菜、野茄子、海船、四棱豆、甜菜、野芹菜、芭蕉花、滴水芋、树皮菜、野蕃茄、刺五加等野菜是西双版纳傣族最常见的野生蔬菜。基诺族也非常善于采集,妇女们日常出门都习惯背着筒帕,便于随时采摘各种野菜、野果和可以食用的昆虫,或是各种菌类、竹笋、木耳、白参等。 
  不难想象,在采集野生蔬菜的过程当中,傣族对热带雨林里的植物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也遭遇过很多危险,因此,傣族形成了对植物和山林的敬畏与信仰。与傣族日常生活十分密切的一些植物并视为神圣的宗教植物,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五树六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五树六花”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佛教传入后,有的便演化成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礼仪植物和花卉。“五树”是菩提树、高榕、槟榔树、贝叶树、铁力木。“六花”是莲花、鸡蛋花、缅桂花、红木槿花、刺桐花、凤凰花。“五树六花”源于图腾,如菩提树、高榕、贝叶树、铁力木和莲花。 
  除了食用植物,人们的日常衣着也来自植物采集。布朗族制作衣服时,要先到森林中砍下热带雨林中特有的箭毒木树,放入水中浸泡,然后一边敲打一边将树皮从树干上整张褪下,再反复敲打成绒状,在背阴的地方晾至半干,又反复浸泡敲打,直到将树皮锤绒,内含的有毒树汁全部挤出之后,才能用来制作衣服。傣族从事纺织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西汉时期,傣族先民就能利用当地植物“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絮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唐代能“收婆罗树子,破其壳,其中自如柳絮,纫为丝,织为方幅,裁之为笼段”,织成非常美丽的傣锦。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普遍相信万物有灵,植物也不例外,人们相信,所有的植物都有灵魂,佤族采摘木棉花的时候,就要祭祀棉神,花腰傣通过“称衣服”来选择村落首领,显示了人们对能够避寒遮体的植物充满尊重。 
  狩猎是人类利用自然获得生活来源的又一重要生产方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等生活在山区的民族都十分擅长狩猎,是这些民族男子们的一项基本技能,狩猎知识和经验的丰富程度是一个男子在社区获得社会地位和尊重的重要指标。男子们常常被着弩弓、毒箭、弹弓或自制的猎枪在森林里捕杀飞禽走兽,设置陷阱、扣子、篱道、跳签、压木等捕捉野兽。一般来说,人们出猎前各村寨要通过占卜方式选举狩猎领袖举行祭祀,狩猎人祭祀猎神,在他的监督下分配猎物。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把猎物视为神的赐予,他们捕获野兽之后,也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感谢上天,同时将猎物的部分皮毛或头爪留做祭祀的物品,然后全寨人共同平均分享猎物。 
  狩猎为早期的原始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肉类食品,也为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狩猎也是一项比采集更危险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促使人们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发明工具,利用自然。西双版纳很多少数民族习惯用箭毒木的毒汁制造毒箭打猎。这种毒箭杀伤力很强,野兽一旦中箭,见血即死,因此人们叫它“见血封喉”。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狩猎已成为国家禁止的生产活动,但人们因狩猎而形成的对自然野生动物的敬畏与依赖仍然存在。 
  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他们喜欢逐水而居,捕捞和利用水生动植物是傣族的重要生产活动。傣族非常谙熟鱼虾的特性,他们能编制各种各样的竹箩和渔网来捕鱼。其中有一种喇叭状的捕鱼工具,鱼只能进不能出,在河流小溪间围好鱼坝,将竹箩直接放在坝口“接鱼”,十分高效。在傣族传说里,水里有水怪伤人,人们就在腿、胸、背、臂等身体部位文身,“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伤也”。文身是先人为了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以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所采取的谋略,以文身作为一种辟邪的巫术。 
  在西双版纳,每一个民族或族群生存的根本不在于人口数量的多少和力量的强弱,而在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热带雨林的生存法则。常年生活于此的民族则早已习惯与这些自然现象相生相伴。传说基诺族只要背着一小袋食盐,就可以独自走入大山,在里面生活一年半载,他们属于热带雨林。傣族能将热带盛产的竹子用得出神入化,竹楼、竹席、竹筐、竹笋、竹虫、竹筏……衣食住行都可以就地取材。哈尼族“魔巴”的心里,总藏着几味取材于雨林神秘的药方,作法驱鬼的时候,也能用特殊的动物和植物治疗疾病。 
  很多时候,西双版纳古老民族在雨林里的生存智慧,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科学来解释,说穿了,科学不过是西方世界认识自然的一个文化体系,它对自然和热带雨林的认识依然远远不足。相反的是,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各个少数民族族群有一套自己与热带雨林打交道的知识和技术体系,也有他们对自然的体验和认识。在这里,所有的生灵都是天赐的礼物,满足着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需求,人们也因此对自然充满了爱、恐惧、激情、敬畏与神圣的情感。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热带雨林中的古老智慧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4653.html

相关专题:人像摄影杂志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杂志官网 人像摄影杂志下载 人像摄影作品 人像摄影工作室 人像写真摄影工作室 人像摄影培训 婚纱摄影 今日人像 植物保护专业 学术论文写作


上一篇:寻找雨林中的绿色力量
下一篇:版纳上的自然生存样本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